是否将他人自杀视为故意杀人?

律师回答
摘要:逼迫他人自杀是否属于故意杀人,法律依据《刑法》。根据刑法第十四条和第二百三十二条,逼迫他人自杀属于故意犯罪,可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不作为能否构成故意杀人罪,需满足行为人有特定义务、有履行义务的实际可能性且未履行,并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一、逼迫他人自杀是否属于故意杀人
1、逼迫他人自杀属于故意杀人。故意杀人是指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法定刑罚规定是,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法律依据《刑法》
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不作为能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所谓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不作为客观方面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1、行为人负有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特定义务一般有三个来源,一是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二是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三是由行为人先行的行为而是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义务。
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性而未履行;如果行为人虽有某种特定义务,但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具备履行该项义务的实际可能性,则不构成犯罪的不作为。
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不是一般的社会危害性。
延伸阅读
结语:逼迫他人自杀属于故意杀人,根据《刑法》第十四条和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罪的刑罚是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而不作为需要满足行为人负有特定义务、有履行义务的实际可能性但未履行、未履行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条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逼迫他人自杀是否属于故意杀人

一、逼迫他人自杀是否属于故意杀人      1、逼迫他人自杀属于故意杀人。故意杀人是指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法定刑罚规定是,...查看全文

是否将间接故意杀人视为后果论?

间接故意杀人以结果为考量,以杀人为目的。故意杀人罪是结果犯,需实施犯罪行为并造成法定结果方可成立。例如,故意杀人罪中,行为人实施杀害行为后,只有导致被害人死亡方可构成犯罪既遂,否则只能成立未遂犯罪。...查看全文

逼迫他人自杀是故意杀人么

法律分析:逼迫他人自杀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意图,客观上凭借某种权势、地位或特殊关系,采取暴力、胁迫等手段,致使被害人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而被迫自杀,或者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制造、散布迷信邪说,胁迫其成员或其他人实施...查看全文

逼迫他人自杀是故意杀人么?

律师分析: 逼迫他人自杀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意图,客观上凭借某种权势、地位或特殊关系,采取暴力、胁迫等手段,致使被害人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而被迫自杀,或者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制造、散布迷信邪说,胁迫其成员或其他人实施自杀的...查看全文

逼迫他人自杀是故意杀人吗?

法律解析: 逼迫他人自杀算不算故意杀人还要看具体案情。逼迫或诱骗他人自杀,即行为人希望自杀人死亡,但为了掩人耳目,逃避罪责,自己不直接动手,而是通过自己的逼迫、诱骗行为促使自杀者自己动手杀死自己,即借助自杀者自己之手达到行为人欲杀...查看全文

逼迫他人自杀是故意杀人么

法律解析: 逼迫他人自杀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意图,客观上凭借某种权势、地位或特殊关系,采取暴力、胁迫等手段,致使被害人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而被迫自杀,或者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制造、散布迷信邪说,胁迫其成员或其他人实施自杀的...查看全文

逼迫他人自杀是故意杀人吗

法律分析:逼迫他人自杀是故意杀人,构成故意杀人罪,一般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本罪是实害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就应当立案追究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逼迫他人自杀是故意杀人吗?

法律分析:逼迫他人自杀算不算故意杀人还要看具体案情。逼迫或诱骗他人自杀,即行为人希望自杀人死亡,但为了掩人耳目,逃避罪责,自己不直接动手,而是通过自己的逼迫、诱骗行为促使自杀者自己动手杀死自己,即借助自杀者自己之手达到行为...查看全文

逼迫他人自杀是否属于故意杀人罪

逼迫他人自杀应认定为故意杀人,构成故意杀人罪,一般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本罪是实害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就应当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教唆他人自杀是故意杀人罪么 如果教唆行为人的行为不...查看全文

逼迫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逼迫他人自杀要看使用何种手段逼迫,该行为手段是否达到自杀者难以反抗的程度。 举例说明,甲用枪指着乙的头,要求乙跳楼自杀,否则开枪射杀,如乙跳楼,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甲辱骂乙,乙羞愧不堪,于是跳楼自杀,则甲一般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法...查看全文

教唆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如果教唆行为人的行为不很积极,作用不大,主观愿望出于善意,这时可不以犯罪论处。但是,教唆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自杀,由于自杀者限于精神状态或年龄因素对于自杀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意志控制能力的,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查看全文

某些行为引起他人自杀是不是故意杀人

致人自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致人自杀包括狭义的致人自杀,逼迫或诱骗他人自杀,教唆、帮助他人自杀等等情形。 既由于行为人先前所实施的行为,而引起他人自杀结果的发生。对此,应区别三种情况分别处理: (1)行为人的先前...查看全文

教唆他人自杀是故意杀人罪么

法律分析:如果教唆行为人所实施的教唆行为对自杀行为作用不大的,这时可不以犯罪论处。但是教唆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自杀,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自杀是故意杀人吗

逼迫他人自杀是故意杀人。对于以诱骗、逼迫、教唆方法使得他人自杀的,其实是以间接手段使得他人死亡,如果不采取诱骗、逼迫或者教唆方法的,那么他人是不会自杀的,因此,此种情况下同样构成故意杀人罪。一、教唆犯的罪行的前提是共同...查看全文

教唆自杀是否算故意杀人

法律分析:教唆自杀也算故意杀人,因为在主观方面,当事人对于死亡人的死亡具有促进作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查看全文

教唆自杀是否算故意杀人

法律解析: 教唆自杀也算故意杀人,因为在主观方面,当事人对于死亡人的死亡具有促进作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查看全文

教唆自杀是否算故意杀人

法律解析: 教唆自杀也算故意杀人,因为在主观方面,当事人对于死亡人的死亡具有促进作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查看全文

致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根据情况的不同有不同结果:(1)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是正当的或只是一般错误、一般违法行为,他人自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杀者本人的心胸过于狭窄,这时不存在犯罪问题;(2)行为人先前实施了严重违法行为,结果致被害人自杀身亡的,可把致人自杀的...查看全文

相约自杀是否属于故意杀人

约定自杀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取决于情况。约定自杀的一方受托杀害另一方,受害人委托杀害被害人,构成故意杀人罪。约会自杀是指自愿共同自杀的行为。1、自愿约会自杀的双方都实施了自杀。如果约会双方各自实施自杀,一方死...查看全文

相约自杀是否涉嫌故意杀人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相约自杀是指相互约定自愿共同自杀的行为。但是并不是所有相约自杀的行为都属于自损行为,不受法律追究,在某些情况下,行为人依旧可能成立故意伤人罪。相约自杀是否为罪,主要从以下三种情况考虑:1、行为人分别自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