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前羁押是指什么?

律师回答

审前羁押是在有罪判决生效之前剥夺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身自由的一种法律状态。大陆法系国家通常称“未决拘禁”,即在有罪判决生效之前的羁押,而英美法系的称谓通常仅指审判开始以前的羁押。观念上的原因。侦查机关对嫌疑事实或多或少掌握有一定的证据。对于逮捕条件的把握,主要在罪行要件而非逮捕的必要性。司法工作者关注逮捕的质量之出发点,也主要是基于不冤枉无辜的诉讼理念而非保护被追诉者人身自由权利的诉讼理念。实务中被逮捕者有罪判决率很高的现实,更强化了实务工作者乃至普通公民的“被逮捕的就是有罪的”这一观念。所以对于事实已查清的,除了是被冤枉了的外,当然不存在释放的问题。

审前羁押是否是强制措施

人民法院对刑事审理之前,办案机关对嫌疑人进行羁押的,属于刑事强制措施。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办案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或者逮捕的,会将嫌疑人移送到看守所进行羁押。而刑事拘留和逮捕是属于刑事强制措施。

什么是异地羁押

异地羁押没有法律规定,只要羁押场所是法定的就可以,一般黑社会或者职务犯罪有异地羁押。犯罪地在外地或主犯在外地的可以异地羁押。只要是犯罪地和居住地都可以,当地法院都有管辖权,拘押地一般同法院地。异地羁押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规定,只要是法定的就可以,一般是主犯或者犯人在异地的是可以实行异地羁押的,这个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什么是超期羁押

1、超期羁押是指依法被刑事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的羁押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羁押时限的一种违法行为。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被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

缓刑非要做审前调查吗

审前调查和是否判缓刑没有多大关系。能否判缓刑,主要看是否符合缓刑的条件。如果符合缓刑条件,可以争取缓刑;否则,不会判缓刑。《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异地羁押条件是什么

异地羁押没有法律规定,只要羁押场所是法定的就可以,一般黑社会或者职务犯罪有异地羁押。犯罪地在外地或主犯在外地的可以异地羁押。只要是犯罪地和居住地都可以,当地法院都有管辖权,拘押地一般同法院地。《刑事诉讼法》第25条规定: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这条规定,采取的是以最初受理地为主,以主要犯罪地为辅的原则。说的是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不是应该。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什么是审前羁押

法律分析:审前羁押是在有罪判决生效之前剥夺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身自由的一种法律状态。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审前羁押率

法律解析: 检察机关全面审查案件事实、证据,不因认罪而降低证明标准。依法不批捕8.8万人、不起诉20.2万人。审前羁押从2000年占96.8%降至2020年的53%。全年认罪认罚从宽适用率超过85%;量刑建议采纳率接近95%;一审...查看全文

审前羁押率

检察机关全面审查案件事实、证据,不因认罪而降低证明标准。依法不批捕8.8万人、不起诉20.2万人。审前羁押从2000年占96.8%降至2020年的53%。全年认罪认罚从宽适用率超过85%;量刑建议采纳率接近95%;一审服判率超过9...查看全文

羁押指的是什么意思

羁押是一种强制措施,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对被拘留或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状态。羁押的场所包括:监狱、看守所、室留置室不是专门的羁押场所。 超期羁押是指超过法定期限的羁押所谓羁押的期限,主要是指拘留和逮捕的法定期...查看全文

审前羁押有什么时间限制

法律分析: 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前羁押的时间限制有: 1、审前拘留的规定:公安机关立案的案件(3+4+30)=37天(最长期限); 2、批捕期限的规定:已经被拘留的,7日;特殊情况延长1—3天;没有被拘留的,15天,...查看全文

审前羁押率怎么计算

法律分析:(一)、强制措施期限(最长羁押期37天)传唤、拘传持续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1、拘留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4日,特殊情况拘留延长至30天、审查批准不超过7天,最长37天。2、取保候审时间,不得超过12...查看全文

审前羁押率怎么计算?

律师分析: (一)、强制措施期限(最长羁押期37天) 传唤、拘传持续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1、拘留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4日,特殊情况拘留延长至30天、审查批准不超过7天,最长37天。 2、取保候审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3、监视居住时...查看全文

审前羁押是否是强制措施?

律师分析: 审前羁押是强制措施,具体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依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对于不符合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条件的,先进行刑事拘留,然后向人民检察院申请逮捕。因此,刑事强制措...查看全文

羁押性审查是什么意思?

律师分析: 羁押必要性审查,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规定,对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无继续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建议办案机关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监督活动。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羁押性审查是什么意思

羁押必要性审查,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规定,对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无继续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建议办案机关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监督活动。【本文关联的相...查看全文

什么是羁押必要性审查

羁押必要性审查,是指对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无继续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建议办案机关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监督活动。实践中,影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无继续羁押必要性的因素较多,主要因素有犯罪嫌疑人、被...查看全文

什么是羁押必要性审查

法律分析:根据法律规定,羁押必要性审查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对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无继续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建议办案机关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监督活...查看全文

羁押候审什么意思

在刑事案件中取保候审的意思就是责令犯罪嫌疑人交纳保证金,在不妨碍侦查的情况下,确保嫌疑人能够随叫随到的强制措施,羁押的意思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剥夺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像刑事拘留或逮捕都属于羁押状态。...查看全文

羁押候审什么意思?

律师分析: 为了是刑事诉讼程序顺利进行相关机关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羁押或逮捕等行为就叫做强制措施。强制措施的执行者是必须经过相关的申请才能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否则属于非法执行强制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什么是羁押?

律师分析: 羁押是刑事案件被告经检察官或法官合法传唤、拘提到案、并逮捕后,法院认为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且有事实足认其有湮灭证据、串供、逃亡等之虞时,为保全证据,防止逃亡,确保刑事诉讼及刑罚执行,法院裁定将被告收容至特定处所,是限制...查看全文

羁押是什么?

律师分析: 羁押是刑事案件被告经检察官或法官合法传唤、拘提到案、并逮捕后,法院认为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且有事实足认其有湮灭证据、串供、逃亡等之虞时,为保全证据,防止逃亡,确保刑事诉讼及刑罚执行,等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审前羁押率计算方法

《法律限期规定及强制措施期限》:羁押期限有明确规定,不得超过37天;拘留时间一般不超过14日,特殊情况最长可延长至37天;取保候审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监视居住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侦查羁押期限最长为7个月,逮捕后侦查羁押期不得超过...查看全文

审前羁押率计算公式?

律师分析: 首先是强制措施期限(最长羁押期37天),传唤、拘传持续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 1、拘留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4日,特殊情况拘留延长至30天、审查批准不超过7天,最长37天。 2、取保候审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 3、监视...查看全文

审前羁押率计算公式

首先是强制措施期限(最长羁押期37天),传唤、拘传持续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1、拘留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4日,特殊情况拘留延长至30天、审查批准不超过7天,最长37天。2、取保候审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查看全文

审前羁押率计算方法?

律师解析:强制措施期限包括拘留、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分别有14日、12个月和6个月的限制。侦查羁押期限最长为7个月,其中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不得超过2个月,复杂案件可延长1个月。...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王哓洁

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

认证律师交通事故赔偿、交通事故赔偿

已服务210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