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认定

律师回答

法律分析: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罪的认定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量刑标准是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或者是两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当然还存在着1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量刑幅度。

  按照工商管理规定,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将处以等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其所有违法所得将被没收;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我国刑法规定,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金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两倍以下的罚款;销售金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在产品中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致使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或者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不合格产品”,是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产品。

  对本条规定的上述行为难以确定的,应当委托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鉴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的认定标准是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就已经构成犯罪,另外,这些假冒伪劣的产品虽然没有销售,但产品货值金额在15万元以上的,或者产品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查看全文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

法律分析:涉嫌销售伪劣产品罪。假冒伪劣产品是指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行业标准、或者企业标准的产品,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是会构成刑事犯罪的,而购买假冒伪劣产品的,情节严重的情况下也会构成刑事犯罪。法律...查看全文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

法律分析:涉嫌销售伪劣产品罪。假冒伪劣产品是指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行业标准、或者企业标准的产品,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是会构成刑事犯罪的,而购买假冒伪劣产品的,情节严重的情况下也会构成刑事犯罪。【法...查看全文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主体可以是个人或单位,无论合法还是非法成立的单位都构成犯罪。个人犯罪主体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人除外。犯罪行为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人身伤害,不法商家将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包括...查看全文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法律规定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触犯我国刑法分则第三章项下的罪名,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根据所销售产品的类型不同,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等,皆...查看全文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规定?

律师解答: 1、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所涉及到的销售金额超过五万元以上的。2、伪劣产品还未对外进行销售,但是产品价值金额达到十五万元以上的。3、伪劣产品虽然销售金额没有超过五万,但是在已售出的金额乘以三倍后,与还未销售产品货值金额加一起...查看全文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规定?

法律解析: 1、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所涉及到的销售金额超过五万元以上的。2、伪劣产品还未对外进行销售,但是产品价值金额达到十五万元以上的。3、伪劣产品虽然销售金额没有超过五万,但是在已售出的金额乘以三倍后,与还未销售产品货值金额加一起...查看全文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认定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3、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查看全文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认定

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3、...查看全文

假冒伪劣产品的认定

一、假冒伪劣产品的认定假冒伪劣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牌产品标志、免检标志等质量标志和许可证标志的2、伪造或者使用的虚假的产地的3、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查看全文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处罚

法律分析:具体要根据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销售金额进行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查看全文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处罚

我国《刑法》第140条规定,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2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查看全文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量刑 未销售产品能否认定金额

一、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量刑 未销售产品能否认定金额 根据《刑法》第140条之规定,本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行为。本罪是选择性罪名,即生产和销...查看全文

什么是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

法律分析: 我国刑法未规定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但是规定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查看全文

不知情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

法律分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属于故意犯罪,经营者在不知道是假冒、伪劣产品的情况下销售的,一般不会构成本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查看全文

打击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犯罪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是指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者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和罚金,根据销售金额的不同,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无期徒刑...查看全文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是什么?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是指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犯罪主体包括个人和单位,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追求非法牟利。根据刑法规定,犯罪行为的销售金额不同,将受到不同程度...查看全文

什么是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

法律分析: 我国刑法没有规定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只规定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这一罪名,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行为...查看全文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是什么?

律师分析: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触犯我国刑法分则第三章项下的罪名,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根据所销售产品的类型不同,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查看全文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是什么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触犯我国刑法分则第三章项下的罪名,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根据所销售产品的类型不同,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等,皆...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