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律师回答
摘要: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确立原则及条件:1)以子女身心健康和权益为原则;2)哺乳期内母亲直接抚养;3)八岁以上尊重子女真实意愿。法律依据:离婚后子女仍属双方,父母有抚养义务;两周岁以下母亲直接抚养;两周岁以上法院根据最有利原则判决;八周岁以上尊重子女意愿。争夺抚养权有利条件:1)绝育或丧失生育能力;2)长期生活环境改变不利;3)无其他子女;4)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5)考虑10周岁以上子女意见。
一、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的确立要遵循什么原则
1、确定未成年人抚养权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以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为原则;
(2)、哺乳期内的子女,以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3)、八岁以上的孩子,法院应该尊重其真实意思。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二、哪些条件有利于争夺抚养权
对两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5、父母双方对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以上原则和条件,确定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应以保障子女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为原则,哺乳期内母亲直接抚养,八岁以上子女尊重其真实意愿。根据《民法典》规定,离婚后父母仍有抚养义务。对于两周岁以上子女,若一方具备绝育、子女生活时间长、无其他子女、有利于子女成长等条件,可优先考虑获得抚养权。对于十周岁以上子女,应考虑其意见。以上是确立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的原则和条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时,应当妥善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探望、财产等事宜,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应当依照协议、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调解确定的时间和方式,在不影响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探望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的一方应当配合,但被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权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五条 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三条 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

律师分析: 国际上普遍承认,儿童作为弱势群体,需要得到特别的保护和关爱。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是人权、福利和法律的一项基本原则,被广泛应用于家庭法、儿童保护法、民事诉讼法等领域。该原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抚养权:在离...查看全文

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

法律解析: 国际上普遍承认,儿童作为弱势群体,需要得到特别的保护和关爱。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是人权、福利和法律的一项基本原则,被广泛应用于家庭法、儿童保护法、民事诉讼法等领域。该原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抚养权:在离...查看全文

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

律师解答: 国际上普遍承认,儿童作为弱势群体,需要得到特别的保护和关爱。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是人权、福利和法律的一项基本原则,被广泛应用于家庭法、儿童保护法、民事诉讼法等领域。该原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抚养权:在离...查看全文

父母离婚,成年子女的判决原则是什么?

离婚后子女的抚养问题不涉及,但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离婚而消除。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子女仍是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对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双方协议不成,法院...查看全文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抚养权判定原则

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归母亲,但若母亲患有传染性疾病、不具备抚养条件或其他原因无法与子女生活,父方可获得抚养权。对于两周岁以上的子女,父母双方要求抚养,若一方已绝育、抚养时间较长、无其他子女或另一方有疾病等不利因素,可优先考虑其抚养权...查看全文

怎样确定未成年子女归属的原则

法律分析:确定未成年子女归属的原则如下:_x000D_ 1、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_x000D_ 2、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由父母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查看全文

如何确定未成年子女归属的原则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归属原则主要包括确保儿童健康成长、哺乳期子女归母、哺乳期后子女抚养权应综合考虑。母乳喂养的子女以母亲为主要抚养人。如果哺乳期后的子女抚养问题无法达成协议,则人民法院应考虑子女权益和双方具体情况作出判决。...查看全文

探讨未婚子女抚养权归属的判决原则

未婚子女抚养权归属及未婚生孩子父亲的抚养权问题。根据民法典规定,未婚子女抚养权与婚生子女抚养权一样,年龄不满两周岁的子女由母亲直接抚养,满两周岁的子女根据最有利于子女原则判决。未婚生孩子的父亲也有抚养权,双方可协商决定抚养归属,如...查看全文

家庭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原则是什么?

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权的确立主要遵循以保障子女权益为原则,哺乳期内以随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以双方协商为优先,无协议时以子女权益和双方情况判决为补充原则。抚养权判定原则包括子女利益最大化、年龄、父母抚养能力和条件、无过错方照顾、协...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遭受同龄人性侵的判决原则

未成年人被同龄人性侵的判刑分两种情况:对于14岁以下儿童的奸淫幼女和猥亵儿童情形,应从重处罚但也应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超过14岁不满18周岁的被害人构成普通强奸或强制猥亵他人、侮辱妇女罪名的情况,判罪较轻。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的确定原则是什么

法律分析:《民法典》规定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的确定原则是,若是有不满两周岁的子女,原则上由母亲直接抚养。若是两周岁以上的子女,应当协商,若是八周岁以上的子女,应当遵循子女的意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查看全文

未成年的处罚原则

未成年犯罪处罚适用哪些原则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对未成年人处罚适用的原则是比较多的,包括从宽处理的原则、不适用死刑的原则、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原则。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查看全文

没有结婚证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有孩子,离婚后抚养权怎么分割

子女抚养权归属需根据年龄和具体情况处理,两周岁以下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但母方有疾病或无法照顾时可随父方。两周岁以上子女,双方均要求随其生活,可优先考虑做绝育手术或无法生育、子女随其生活时间长、无其他子女、健康等因素。双方条件相同且...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犯罪判定原则

未成年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界定为14-18岁,根据法定刑的下限或下一档次处罚,从轻或减轻处罚;不满16岁不予刑事处罚,责令家长或监护人管教或政府收容教养,必要时政府可收容教养。...查看全文

离婚时未成年子女的判决方式

抚养权归属需法院判决,考虑因素包括夫妻双方的背景、收入、年龄等。争取抚养权可向法院起诉,法院按有利于子女成长原则进行判决。孩子户口与抚养权无关,户口是统计概念。法院判决时,可考虑子女意见。...查看全文

离婚后女方无业无子女的判决原则

离婚案件中子女抚养权的归属原则及判断依据。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两周岁以下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但存在特殊情形可随父方生活。两周岁以上子女的抚养权需考虑双方经济收入、教育水平、居住情况、孩子...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强奸罪:判决原则与处理方式

未成年人与十四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都是违法行为,对方是否自愿无关。女孩涉嫌强奸罪,男孩涉嫌猥亵儿童罪。已满十四岁的未成年人需承担强奸罪责任,未满十四周岁的则不负刑法责任。...查看全文

确定未成年子女抚养权归属的法律原则

离婚后的未成年子女抚养权归属,一般由双方协商决定,协商不成则由法院判决。根据《民法典》规定,离婚不会消除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保护权利和义务依然存在。对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母亲通常会直接抚养。对于已满两周岁的...查看全文

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

律师解答: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科学教育、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查看全文

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

法律解析: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科学教育、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