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的相关问题

律师回答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而非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年息36%内受国家法律保护,超过36%无效。合法的借贷关系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明知借款人借款用于诈骗、贩毒、吸毒等非法活动,仍予以出借的,国家法律不予保护,出借人不仅得不到债权,还会受到民事、行政乃至刑事法律的制裁。若一方乘人之危,或用欺诈、挟迫等手段使对方违心借贷的,则属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有责任的出借人只能收回本金。
一、常见无效的借条有哪些?
1、借贷进行非法活动。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受法律保护。如明知个人借款用于赌博、贩卖假币、贩卖毒品、走私等非法活动而借款给他人,其借贷合同不受法律保护,对行为人还要处以收缴、罚款、拘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2、非法金融业务活动。
3、非金融企业以合法借贷掩盖的非法金融活动。
4、企业之间的借贷合同。
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务。企业之间的借贷合同违反国家金融法规,属于无效合同。依照有关法规,对于企业之间的借贷合同,法院除判决返还本金外,对出借方已经取得或约定取得的利息应当收缴,对借款方应处以相当于银行利息的罚款。
5、明为联营实为借贷的合同。
企业法人、事业法人作为联营一方向联营体投资,但不参加共同经营,也不承担联营的风险责任,不论盈亏均按期收回本息,或者按期收取固定利润的,是明为联营,实为借贷,违反了有关金融法规,应当确认合同无效。除本金可以返还外,对出资方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利息应予收缴,对另一方则应处以相当于银行利息的罚款。
6、违背真实意图的借贷关系。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图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借贷关系,应认定无效。
二、公司借款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企业借款合同具备法律规定的效力要件,一般是有效的。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规定,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第二条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第三条借贷双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事后未达成补充协议,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仍不能确定的,以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间借贷纠纷管辖法院确定的相关问题

民间借贷纠纷的管辖法院可根据双方约定或根据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确定。借款合同的管辖法院可根据合同相关条款、交易习惯或以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确定。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原告所在地、被告所在地法院均有管辖权。这是对民间借贷纠纷管辖问题的...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的相关探究

法律分析:民间借贷需要注意下列问题的相关探究:借贷双方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借贷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合法;是否订立了书面的借贷合同;以及合同的条款是否完备、合理等。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新法规相关问题有哪些

法律分析:民间借贷是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以及法人或其他组织相互之间,以货币或其他有价证券为标的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目前我国与民间借贷有关的法律法规包括民法典、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等,民间借贷产生纠纷的,可以...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新法规相关问题有哪些

法律分析: 民间借贷是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以及法人或其他组织相互之间,以货币或其他有价证券为标的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目前我国与民间借贷有关的法律法规包括民法典、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等,民间借贷产生纠纷的,可以通过以...查看全文

有关民间借贷合同的问题

要使民间借贷行为成立并生效,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订立合同的当事人主体合格;(2)双方意思表示一致;(3)合同内容合法;(4)出借人将借款交付给借款人。一、劳动合同生效...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的时效问题

民间借贷超过诉讼时效3年,失去法律保护。根据《民法典》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超过则失去保护。权利人应在损害发生之日起计算时效期限。超过二十年的,法院不予保护,但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不得抗...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欠款的问题?

透支使用信用卡,到期还不上的,当事人将会面临着被起诉的风险,因此当事人应当立即偿还借款。若是恶意透支不归还的,涉嫌犯信用卡诈骗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的相关法律

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包括:1、民间借贷必须有书面的借条,如果没有书面借条的,必须能提供出借的证据,比如没有借条,只有转账记录,债务人可以说转账的钱不是借款,而是以前的还款,那么诉讼就很难胜诉;2、民间借贷的利...查看全文

关于民间借贷的相关标准?

律师解答: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查看全文

关于民间借贷的相关规定

法律解析: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查看全文

关于民间借贷的相关规定?

律师分析: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查看全文

关于民间借贷的相关标准?

法律解析: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查看全文

关于民间借贷的相关规定

法律解析: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关系中常见法律问题

本文介绍了民间借贷关系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名称问题、借贷利息问题、时间问题、借款的主体及身份问题、催收问题、夫妻共同借款问题和其他问题。作者提醒读者在民间借贷时要注意相关法律规定,如借款合同应明确约定还款期限和利率,并在借条中注明清...查看全文

民法典民间借贷的相关法律

一、《民法典》合同编中借贷法律关系相关法条汇总 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定义】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六十八条 【借款合同形式和内容】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的复利计算问题

民间借贷能否计算复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规定,民间借贷不能计算复利。然而,如果借款人重新出具借据并计算利息,前期利息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不能计入后期借款本金。借款人在借款期满后应支付的本息总和不得超过最初借款本金与以年利率24%计...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的几个法律问题

一、民间借贷的利率可高于银行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二、民间借贷不可预扣利息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协议的效力问题?

法律解析: 要使民间借贷行为成立并生效,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订立合同的当事人主体合格;(2)双方意思表示一致;(3)合同内容合法;(4)出借人将借款交付给借款人。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协议的效力问题?

律师解答: 要使民间借贷行为成立并生效,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订立合同的当事人主体合格;(2)双方意思表示一致;(3)合同内容合法;(4)出借人将借款交付给借款人。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引发的法律问题

民间借贷纠纷一般不会坐牢,可通过协商或法院判决解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法院判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拒绝履行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