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夺罪罪与非罪的界限

律师回答
摘要: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他人不备的情况下,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是构成抢夺罪的重要条件。然而,如果行为人抢夺公私财物价值未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不构成犯罪,应当视为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行为。根据2002年7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的规定,抢夺公私财物虽然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视为刑法典第37
根据刑法第267条,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他人不备的情况下,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是中国刑法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中的一项罪名,是介于盗窃罪与抢劫罪之间的一种犯罪形态。抢夺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是构成抢夺罪的重要条件。此外抢夺的情节对定抢夺罪也具有影响。因此,抢夺公私财物数额不大,情节显著轻微的,不构成犯罪。
抢夺罪(刑法第267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是中国刑法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中的一项罪名,是介于盗窃罪与抢劫罪之间的一种犯罪形态。抢夺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是构成抢夺罪的重要条件。此外抢夺的情节对定抢夺罪也具有影响。因此,抢夺公私财物数额不大,情节显著轻微的,不构成犯罪。
抢夺公私财物。抢夺公私财物,必须要求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即数额较大是成立抢夺罪的法定条件。因此,如果行为人抢夺公私财物价值未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不构成犯罪,应当视为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行为。根据2002年7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的规定,抢夺公私财物虽然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视为刑法典第37条规定的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处罚,免予刑事处罚:
第一,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作案,属于初犯或者被教唆犯罪的;
第二,主动投案、全部退赃或者退赔的;
第三,被胁迫参加抢夺,要求行为人的行为不可能构成抢夺罪。例如,债权人多去债务人的财物以抵偿债款或实现债权的行为,属于民事纠纷,不应以抢夺罪论处。
延伸阅读
抢夺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抢夺罪定罪标准及情节轻重分析如下:

1. 抢夺财物的价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抢夺财物的价值在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时,应当认定为抢夺罪。

2. 抢夺财物的数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抢夺财物的数量在三次以上或者累计价值在两千元以上时,应当认定为抢夺罪。

3. 抢夺财物的手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抢夺财物的手段包括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

4. 抢夺财物的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抢夺财物的后果包括导致被害人轻伤、重伤或者死亡,或者使被害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5. 抢夺罪与盗窃罪的区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抢夺罪是指强行夺取他人财物,而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

综上所述,抢夺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其定罪标准及情节轻重分析包括抢夺财物的价值、数量、手段、后果以及与盗窃罪的区别等。
结语:抢夺罪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他人不备的情况下,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是构成抢夺罪的重要条件。抢夺罪是介于盗窃罪与抢劫罪之间的一种犯罪形态。如果行为人抢夺公私财物价值未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不构成犯罪,应当视为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行为。根据2002年7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的规定,抢夺公私财物虽然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视为刑法典第37条规定的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处罚,免予刑事处罚:第一,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作案,属于初犯或者被教唆犯罪的;第二,主动投案、全部退赃或者退赔的;第三,被胁迫参加抢夺,要求行为人的行为不可能构成抢夺罪。例如,债权人多去债务人的财物以抵偿债款或实现债权的行为,属于民事纠纷,不应以抢夺罪论处。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六十条 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特征相类似的其他对象中,不得在辨认前向辨认人展示辨认对象及其影像资料,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
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七人;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
辨认物品时,混杂的同类物品不得少于五件;对物品的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个物品的照片。
对场所、尸体等特定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或者辨认人能够准确描述物品独有特征的,陪衬物不受数量的限制。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六十一条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辨认人不愿意公开进行时,可以在不暴露辨认人的情况下进行,并应当为其保守秘密。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十节 技术侦查 第二百六十五条 需要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应当制作呈请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报告书,报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决定书。
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决定采取技术侦查措施,交公安机关执行的,由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交负责技术侦查的部门执行,并将执行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等部门。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六十二条 对辨认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由侦查人员、辨认人、见证人签名。必要时,应当对辨认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盗窃罪与抢夺罪的界限

盗窃罪和抢夺罪的界限判断,关键在于行为是否是具有秘密性质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是盗窃,而公然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则属于抢夺。两个罪名的量刑标准如下:1、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抢夺公私财物...查看全文

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界限认定?

律师分析: 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界限认定:抢劫罪的犯罪嫌疑人具有危害被害人人身安全的故意,而抢夺罪的强力行为则没有这种故意,而仅以夺取具公私财物为已而满足。且其行为的强力程度低于抢劫所使用的暴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查看全文

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界限认定

法律解析: 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界限认定:抢劫罪的犯罪嫌疑人具有危害被害人人身安全的故意,而抢夺罪的强力行为则没有这种故意,而仅以夺取具公私财物为已而满足。且其行为的强力程度低于抢劫所使用的暴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查看全文

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界限认定

法律分析: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界限认定:抢劫罪的犯罪嫌疑人具有危害被害人人身安全的故意,而抢夺罪的强力行为则没有这种故意,而仅以夺取具公私财物为已而满足。且其行为的强力程度低于抢劫所使用的暴力。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

界定抢劫罪与抢夺罪

抢劫罪和抢夺罪的主要区别在于犯罪客体和犯罪主体。抢劫罪是指通过暴力、威胁或其他强制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产,而抢夺罪是指趁人不备公然夺取财产。抢劫罪的主体可以是14-16周岁的公民,而抢夺罪的主体必须是16周岁以上。...查看全文

抢劫罪与非罪的界限在哪

法律分析:   抢劫罪的罪与非罪需要严格划分,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    1、因为婚姻、家庭纠纷,一方抢回彩礼、陪嫁物,或者强行分割并拿走家庭共有财产的,即使抢回、拿走的份额多了,以及类似的民事纠纷,也属于民事、...查看全文

抢劫罪与非罪的界限在哪?

律师分析: 抢劫罪的罪与非罪需要严格划分,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 1、因为婚姻、家庭纠纷,一方抢回彩礼、陪嫁物,或者强行分割并拿走家庭共有财产的,即使抢回、拿走的份额多了,以及类似的民事纠纷,也属于民事、婚姻纠纷中处...查看全文

抢劫罪与非罪的界限在哪

法律解析: 抢劫罪的罪与非罪需要严格划分,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 1、因为婚姻、家庭纠纷,一方抢回彩礼、陪嫁物,或者强行分割并拿走家庭共有财产的,即使抢回、拿走的份额多了,以及类似的民事纠纷,也属于民事、婚姻纠纷中处...查看全文

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区别与界定

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界定及区别。抢夺罪指对财物实施暴力行为,不涉及对人的暴力;抢劫罪指通过暴力、胁迫等手段使受害人无法反抗后占有财产。抢夺罪的刑罚较轻,抢劫罪的刑罚较重,且抢劫常伴有人员伤亡。抢劫侵犯受害人的身体健康和财产权利,而抢夺...查看全文

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界限认定是怎样的

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界限认定具体如下:第一,侵犯的客体不同。抢夺罪侵犯的客体是简单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第二,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抢夺罪是不采用暴力、胁迫等强制方法而公然夺取财物,而抢劫罪则是行为人采取暴...查看全文

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界限认定是如何的

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界限在于侵犯客体和犯罪行为的方式。抢夺罪侵犯的是财产所有权,行为不采用暴力胁迫;抢劫罪侵犯的是财物所有权和人身权利,行为采用暴力或胁迫。在判断是否为抢劫罪时,需考虑行为人是否故意造成伤害、是否计划使用暴力手段等因素...查看全文

抢夺罪与抢劫罪如何界定

法律分析:抢夺罪中所规定的抢夺行为,指犯罪分子对于受害人财物的暴力行为,而不存在对受害人本人的暴力行为。抢劫罪中的抢劫则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使受害人进入不知反抗、不敢反抗或者不能反抗的情形后进行的财产占有行为。...查看全文

刑法中抢劫罪与抢夺罪的界定

抢劫罪和抢夺罪的区别在于,抢劫罪是使用暴力或胁迫手段强行劫取财物,而抢夺罪是趁人不备夺取财物。此外,抢劫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而抢夺罪是单一客体。两者的犯罪后果也不同。...查看全文

浅析抢夺罪与抢劫罪的法律界定

抢劫罪和抢夺罪在主体范围、侵犯客体和行为方式上存在不同,抢劫罪适用于年满14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者,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采用强制手段占有财物;而抢夺罪适用于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者,侵犯财产权,趁被害人不备夺取财物,即使造成...查看全文

抢劫罪与抢夺罪在法律上的界定

抢劫罪与抢夺罪的主要区别在于客观要件、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后果要求和主观故意。抢劫罪侵犯复杂客体,使用暴力或其他方法劫取财物,数量不限;抢夺罪侵犯单一客体,公然夺取较大数量的财物。抢劫罪对财物数额没有要求,而抢夺罪要求抢夺的财物数额...查看全文

抢夺罪和抢劫罪的界限如何认定?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的规定, 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界限认定具体如下:第一,侵犯的客体不同。抢夺罪侵犯的客体是简单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第二,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抢夺罪是不采用暴力、胁迫等强制方法而公然夺取财物,而抢劫罪则是...查看全文

抢劫罪和抢夺罪的界定

法律分析:抢劫罪和抢夺罪的界定办法:抢劫罪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抢夺罪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并且抢劫罪使用的是暴力、胁迫等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而抢夺罪是乘人不备,夺走财物。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界定标准是什么

网上投资被骗属于电信诈骗。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二、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查看全文

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界定标准是什么

法律分析: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界定标准:_x000D_ 1、抢夺罪只侵犯公私财产,抢夺罪侵犯的不仅是公私财产,而且是人身权利;_x000D_ 2、抢劫罪是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而抢夺罪则是乘人不备,公然...查看全文

抢夺罪与抢劫罪有什么界定的标准?

律师分析: 抢夺罪是指乘人不备,出其不意,使财物所有人不及抗拒便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抢夺罪的犯罪对象为各种财物,但不包括特定财物,如枪支、弹药、爆炸物、公文、证件、印章等。抢夺罪这些物品的应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分别论处抢夺枪支、弹药...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