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土地与房产能否分开抵押

律师回答
摘要:民法典规定,土地和房产不能分开抵押,抵押房屋时需连同土地使用权一并抵押;抵押土地使用权时,需连同土地上房屋一并抵押。若未按规定一并抵押,未抵押的财产视为一并抵押。乡镇、村企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对于被他人保全的被抵押房屋,可三方协商解决,如无法达成协议,可考虑诉讼维权,追究违约责任,获得受偿。
一、民法典土地与房产能否分开抵押
1.土地和房屋不能分开抵押,抵押房屋的,连同房屋所在土地使用权一并抵押;
2.抵押土地使用权的,连同土地上房屋一并抵押。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九十七条【建筑物与建设用地使用权同时抵押规则】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该土地上的建筑物一并抵押。
抵押人未依据前款规定一并抵押的,未抵押的财产视为一并抵押。
第三百九十八条【乡镇、村企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限制】乡镇、村企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其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
二、同一房屋被抵押并被他人保全该怎么办
事实上,在签订房屋买卖的时候,其实可以先了解下房子有没有被抵押了的情况。因为房主担心在抵押期间的房子找不到买家,所以一般会隐瞒房子的真实状况,不过还有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房产证和土地证,叫房主出示房产证就可以知道房子是否被抵押。
如果房子被抵押了,产权证上是盖有抵押章的。此外,房子办理了抵押,产权证可能会存放在银行里的,所以如果房主不愿意提供或不能提供房产证和土地证的话,房子很可能被抵押了。
当然,要是一开始没想过房子是否被抵押,现在买到被抵押了的房子,还已经被房主的抵押权人保全了,虽然情况不是很乐观,但你还是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处理:
首先,在发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就要及时与对方和开发商进行三方协商,争取在庭前达成三方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遭受更大损失。
其次,如果你们之间相互协商不成的,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决定是否采取诉讼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追究开发商的违约赔偿责任,即便无法获得保全财产的优先受偿权,也可在有多余资产下,获得受偿。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土地和房屋在抵押时不能分开,抵押房屋必须连同土地使用权一并抵押,抵押土地使用权则需连同土地上的房屋一并抵押。对于同一被抵押的房屋被他人保全的情况,应及时与对方和开发商进行协商,争取达成解决方案,若协商不成,可考虑采取诉讼方式维护自身权益,追究开发商的违约赔偿责任,以保障自身利益。及早行动,可避免进一步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2019修正):第四章 房地产交易 第三节 房地产抵押 第四十八条 依法取得的房屋所有权连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权。 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第四章 房地产交易 第三节 房地产抵押 第五十条 房地产抵押,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应当签订书面抵押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第四章 房地产交易 第三节 房地产抵押 第四十八条 依法取得的房屋所有权连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权。
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权。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法典中土地与房产能否分开抵押

法律分析:民法典中土地与房产不能分开抵押。我国实施地随房走、房随地走、房地一体的原则,土地抵押时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随之抵押,应当按照规定办理抵押登记。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查看全文

土地与房产能否分开抵押

法律解析: 不能分开抵押的,抵押房屋的,房屋所在土地一并抵押,抵押土地的,土地上房屋一并抵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九十七条 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以建设用地使用...查看全文

土地与房产能否分开抵押

法律解析: 不能分开抵押的,抵押房屋的,房屋所在土地一并抵押,抵押土地的,土地上房屋一并抵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九十七条 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以建设用地使用...查看全文

土地与房产能否分开抵押

法律分析:土地与房产不可以分开抵押,根据法律规定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其地上的建筑物也一并抵押,如果以房产抵押的,则该房产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也一并抵押。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九十...查看全文

民法典房产抵押后剩余土地能否抵押

房产抵押后剩余土地不会被抵押,抵押房屋时土地一并抵押。抵押房屋仍可转让,但需通知抵押权人并告知买受人房屋已抵押。未通知或未告知抵押情况的转让合同无效。抵押权人可要求提供担保,出售价款除清偿债务外归抵押人所有。未清偿部分由抵押人继续...查看全文

民法典土地抵押房产能否交易

法律分析:民法典规定土地抵押房产可以交易,虽然土地抵押土地上的建筑物也一并抵押,已经抵押的房产在抵押期间可以转让,但是转让抵押的财产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零六条_...查看全文

土地与房产是否可以分开抵押

法律解析: 房屋和土地不能分开抵押的,抵押房屋的,房屋所在土地一并抵押,抵押土地的,土地上房屋一并抵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九十七条 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以建...查看全文

土地与房产是否可以分开抵押

法律解析: 房屋和土地不能分开抵押的,抵押房屋的,房屋所在土地一并抵押,抵押土地的,土地上房屋一并抵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九十七条 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以建...查看全文

土地与房产是否可以分开抵押

法律分析:土地和房产不可以分开抵押,法律规定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其土地上的建筑物也一并抵押,以建筑物抵押的,则建筑物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也一并抵押。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七条_...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土地被查封房产能否抵押

法律分析:民法典中土地被查封房产不能抵押。土地被查封的房产权利受限,不得作为抵押合同的标的物设定抵押担保,《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规定不得抵押,无法办理抵押登记。法律依据:《《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第...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集体土地的房产能否抵押

民法典规定,只有在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没有产权争议的情况下,可以抵押该房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建筑物、土地附着物、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可以作为抵押财产,但土地所有权、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等不得抵押;对于抵押的不动产,需...查看全文

房产土地能否抵押

法律分析:房产能够抵押,土地上的其他附着物也可以抵押,但是土地的所有权不能抵押。因为债务人或第三人可能会拥有对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的处分权,但是对土地的所有权,是没有处分权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土地房产如何办理抵押

民法典规定,土地使用权和房屋必须同时抵押,抵押人未按规定一并抵押的财产视为一并抵押;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但需满足条件,包括合法土地使用权、已办理土地登记手续、抵押权不影响土地使用权转移等。...查看全文

民法典土地分割抵押如何实现抵押权

按照民法典规定土地分割抵押的情况,想要实现抵押权可以通过对抵押财产进行变卖或拍卖的情况实现抵押权,抵押权人对于变卖或拍卖所得的价款可以优先受偿。一、抵押合同无效,那么抵押权也无效吗?抵押合同无效,那么抵押权...查看全文

民法典夫妻抵押共同房产能否分割

民法典规定,夫妻离婚时,抵押的共同房产可以分割,但不影响抵押权人行使抵押权。借款房产抵押需注意:1.抵押是主合同的担保,不能独立存在。2.房屋可以由抵押权人或抵押人保管。3.抵押人可直接行使抵押权。4.抵押物必须是房屋,抵押人需对...查看全文

民法典已出租房产能否抵押

法律分析:已出租房产能抵押。房产抵押前签订的租赁合同对租赁关系不产生任何影响,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因抵押行为房产在租赁期限内发生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法律效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抵押房产能否赠予

抵押房产不能随意赠予,必须经抵押权人同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零六条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可转让抵押财产,但需通知抵押权人,且转让所得价款应先清偿债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五条,抵押财产范围包括建筑物...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抵押房产能否公证

法律分析:民法典中抵押房产能公证。当事人可以向房产所在地的公证处提出公证申请,公证员审查材料符合条件的通知当事人填写《房产抵押公证申请表》,交纳公证费用后启动公证程序。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查看全文

民法典没有房产证能否抵押

民法典规定,没有有效的房产证无法进行抵押登记,因为抵押权需要在登记时设立。债务人或第三人可以抵押的财产包括建筑物、土地附着物、建设用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生产设备及原材料、正在建造的建筑物等。...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抵押房产能否加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抵押期间房产可以转让,但抵押权不受影响。房产证上加名的手续通常包括办理抵押变更手续、提供相关证件、支付手续费等。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可共同办理房屋权属变更手续,免征契税,仅收取房屋所有权登记费。...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