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认罪态度能否带来刑罚减轻?

律师回答
摘要:我国刑法未直接规定认罪可从轻处罚,需根据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法判处刑罚。减轻处罚情节可在法定刑以下判处,特殊情况下最高法院核准亦可。犯罪所得应追缴或退赔,被害人合法财产须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财物应予没收,没收财物和罚金上缴国库,不得挪用。
我国刑法并没有直接的规定认罪态度好可以从轻处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刑法》第六十一条【量刑的一般原则】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第六十二条【从重处罚与从轻处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第六十三条【减轻处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第六十四条【犯罪物品的处理】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延伸阅读
良好认罪态度对刑罚量刑是否具有影响?
良好认罪态度对刑罚量刑具有重要影响。当被告表现出认罪态度时,法庭可能会考虑减轻刑罚。良好认罪态度表明被告对自己的罪行有所认识,并愿意承担责任。这种态度显示出悔过和反思,可能使法官相信被告有改过自新的潜力。法庭通常会考虑认罪态度对受害人的态度和社会利益的影响。然而,刑罚量刑仍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因素,如罪行的性质、被告的前科记录和社会影响等。因此,良好认罪态度虽然可能减轻刑罚,但并不保证一定会如此。最终的判决仍由法庭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而定。
结语:良好认罪态度对刑罚量刑具有重要影响。法庭可能会考虑减轻刑罚,当被告表现出认罪态度时。良好认罪态度表明被告对自己的罪行有所认识,并愿意承担责任。这种态度显示出悔过和反思,可能使法官相信被告有改过自新的潜力。刑罚量刑仍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因素,如罪行的性质、被告的前科记录和社会影响等。因此,良好认罪态度虽然可能减轻刑罚,但并不保证一定会如此。最终的判决仍由法庭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而定。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五节 逮 捕 第一百三十六条 被监视居住人违反监视居住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请批准逮捕:
(一)涉嫌故意实施新的犯罪行为的;
(二)实施毁灭、伪造证据或者干扰证人作证、串供行为,足以影响侦查工作正常进行的;
(三)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四)企图自杀、逃跑,逃避侦查的;
(五)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情节严重的,或者两次以上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的;
(六)未经批准,擅自会见他人或者通信,情节严重的,或者两次以上未经批准,擅自会见他人或者通信的;
(七)经传讯无正当理由不到案,情节严重的,或者经两次以上传讯不到案的。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五条 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被保护人;
(三)对被保护人的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四)将被保护人带到安全场所保护;
(五)变更被保护人的住所和姓名;
(六)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向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确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的,应当采取上述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可以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配合。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将采取保护措施的相关情况一并移交人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 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犯案自首且认罪态度良好,能否获得减刑?

自首与减刑在中国刑法中的规定:根据我国刑法,主动投案自首并退赃认罪的主犯可以得到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法院可根据案情酌情减刑。自首是指犯罪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自首的表现形式包括主动投案、因病伤委托他人投案、主动交待罪行、在逃跑...查看全文

较好认罪态度能否带来缓刑判决?

认罪态度好、配合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工作,且满足缓刑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有较大概率被判处缓刑。《刑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对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可以宣告缓刑...查看全文

良好表现能否减轻刑罚?

表现良好者判刑一年可减刑,法律对犯罪分子在监狱中表现良好或有促进社会作用的人实行减刑措施,根据《刑法》规定,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有悔改或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减刑,重大立功表现者必须减刑。...查看全文

认罪态度良好可以争取从轻处罚吗

法律分析:认罪态度良好可以争取从轻处罚。认罪认罚从宽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对于指控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同意检察机关的量刑意见并签署具结书的案件,可以依法从宽处理。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查看全文

监狱表现良好能否减轻刑罚?

犯罪分子如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有悔改或立功表现,可以减刑。减刑的对象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减刑的流程包括执行机关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法院组成合议庭审理,最终裁定减刑。...查看全文

认罪态度好可以减刑吗

法律分析:有用。能争取减刑,当事人是否能够减刑,要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恶性、是否累犯、有无自首、立功情节,以及当事人的认罪态度等因素确定。积极退赔属于法定减刑情节。【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查看全文

认罪态度好可以减刑吗

法律分析: 有用。能争取减刑,当事人是否能够减刑,要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恶性、是否累犯、有无自首、立功情节,以及当事人的认罪态度等因素确定。积极退赔属于法定减刑情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三条 犯罪分...查看全文

认罪态度好可以减刑吗

法律分析:有用。能争取减刑,当事人是否能够减刑,要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恶性、是否累犯、有无自首、立功情节,以及当事人的认罪态度等因素确定。积极退赔属于法定减刑情节。【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查看全文

认罪态度好可以减刑吗

认罪态度良好可从轻判处,但还需考虑犯罪性质、手段及危害后果等因素。办理减刑、假释案件时需考虑罪犯是否认罪、悔罪,并以行为表现接受改造。同时综合考虑原判及改造情况。...查看全文

初犯认罪认罚认罪态度对刑罚减轻的作用

初犯认罪认罚态度好可减轻基准刑的40%以下,具体视认罪态度和法官意见,自愿认罪、积极赔偿被害人并取得谅解可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但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应从严掌握;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条件为如实供述罪行、无异议、同意量刑建议、...查看全文

认罪态度好可以从轻处罚吗

法律分析:认罪态度好的,可以从轻处罚。认罪态度好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的,可以依法对其从宽处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认罪态度不好能缓刑吗

法律分析: 认罪态度不好如果满足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条件可以判缓刑,其余情况不可以判缓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查看全文

认罪态度不好能不能缓刑

缓刑全称是刑法的暂缓执行,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查看全文

认罪认罚罚款能否减轻刑罚?

认罪认罚缴纳罚金可减轻刑罚,包括积极退赃、退赔、赔偿被害人损失。对于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从轻处罚;对于不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在法定量刑幅度内从轻处罚。...查看全文

事后抓嫖态度良好能不处罚吗

事后抓嫖一般不拘留给予的处罚一般是罚款500元以下的金额并接受批评教育。嫖娼是一种危害社会风气的行为,如果情节不严重并且认错态度良好的,考虑以罚款加之批评教育为主。如果情节严重,将会给予拘留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查看全文

认罪态度较好能判缓刑吗

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1)罪犯是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宣告缓刑1)犯罪情节较轻;2)有悔...查看全文

自首认罪认罚能否减轻刑罚?

犯罪自首认罪悔过可获从轻处罚,但减刑幅度因案情与法官审判实践而异。自首情节轻者可减刑一半或三分之一,严重者减刑更多。认罪态度、程度和悔罪表现也影响减刑。自首并认罪悔过可争取宽大处理,但无法确保理想减刑结果。建议及时自首、积极认罪悔...查看全文

主犯退赃认罪态度好可以减刑吗

主犯自首退赃认罪态度好一般不能减刑。这属于法定从轻、减轻处罚的情形,而非判刑后悔罪。只要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过程中认真遵守监管,接受教育改造,确实有悔改或立功的,是可以适当减刑的。因此,减刑发生在判...查看全文

认罪态度较好可以轻判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2014):1、对于自首情节,综合考虑自首的动机、时间、方式、罪行轻重、如实供述罪行的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认罪态度来获得缓刑?

缓刑是一种刑罚,适用于犯罪情节较轻、悔罪表现好、未再犯风险低、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况。缓刑期间,犯罪分子可以被禁止在缓刑检查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和场所。如果犯罪分子违反了缓刑规定,仍然可以被判处缓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