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两个层次回答问题。
公务员和公职人员是两个概念。公务员是指国家机关从事公务活动的在编人员。这里所说的国家机关包括地方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法院、检察院,这些部门的机关人员全部使用行政编制,即我们常说的公务员。
公务员有三个基本特性:一是使用行政编制,而不是事业编,更不是所谓的行政工勤编;二是必须参加公务员考试获得编制,并进行公务员登记;三是工资福利由财政全额负担。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才是真正的公务员。
公职人员是指代表国家从事公务员活动,并享受国家财政工资待遇的公务人员。公职人员包括公务员,但不全部是公务员。关于公职人员,监察部门明确六类重点监察对象,基本网罗了所有公职人员类型:一是国家公务员法所规定的国家公职人员;二是群众自治组织中的管理人员;三是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四是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体育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五是由法律授权,或者由政府委托来行使公共事务职权的公务人员;六是其他依法行使公共职务的人员。由此可见公职人员类型。
打个比方,教师有事业编制,因为不是行政编制,故不属于公务员,也在公职人员范畴,因为他们不具备行政管理职责,最多只能算国家公务人员。
第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很多类型
按编制来区分,有在编人员和非编人员两类,在编人员都不算公务员,非编人员自然也不在公务员序列。
按岗位来区别,有管理岗人员、专技人员和工勤人员,还有临时聘用人员。前三者是在编人员,统一使用事业编制,不过管理和专技岗是干部身份,而工勤是工人,后者属于事业单位非编人员,包括公益岗位人员、合同工和劳务派遣人员几种,不存在干部与工人的区别,差别表现在工资待遇高低上。
按供养方式区分,在编人员还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性质。全额是主体,差额逐步在减少,自收自支下一步随着机构改革将陆续被清理出事业编制序列,逐步核销直至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