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放火,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律师回答
摘要:过失犯罪中的放火行为根据造成的损失大小来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没有严重后果,则不追究刑事责任;如果造成的损失较大,则可能构成失火罪。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即明知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放火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14-16周岁的人也应负刑事责任。
不是故意放火烧山,属于过失犯罪,根据造成的损失大小判断是否构成犯罪
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可以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烧山造成的损失比较大,可能构成失火罪
没有超过2公顷也就是30亩,属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放火罪解释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相关规定,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罪名之一,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其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放火危害公共安全,一般包括三种情况:
一是危及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
二是危及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三是既危及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又危及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主观要件
放火罪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如果不是出于故意,不构成放火罪。放火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如因个人的某种利益得不到满足而放火,因对批评、处分不满而放火,因泄愤报复而放火,为湮灭罪证、嫁祸于人而放火,因恋爱关系破裂而放火,因家庭矛盾激化而放火,等等。不论出于何种动机,都不影响放火罪的成立。但是,查明放火的动机,对于正确判断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是定罪量刑的关键。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由于放火罪社会危害性很大,所以本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放火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结语:放火罪是一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在判断其是否构成犯罪时需要考虑造成的损失大小。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可能不会追究刑事责任;而如果烧山造成的损失较大,则可能构成失火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烧山面积没有超过2公顷,属于情节较轻的情况,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放火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危害公共安全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对于未满16周岁的人犯放火罪也应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五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 第三百三十五条 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放火未遂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我国法律规定,放火未遂对公共安全构成危害的要追究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犯罪未遂分为实行终了和未实行终了两种类型,行为是否实行终了以导致危害结果的行为为准。不可罚的不能犯是指行为人主观具有故意,但客观行为没有侵害法益的紧迫危险,...查看全文

在山火中犯罪,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故意放火是放火罪,需追究责任;放火罪是故意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保释条件包括判处管制、拘役及独立适用附加刑,不致社会危害,或严重疾病、孕妇;保释方式可为保证人或保证金,不可同时使用;保证人需符合条件、履行义务,否则可处...查看全文

过失失火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过失引起的失火构成刑事犯罪,根据刑法规定,过失犯放火罪需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犯失火罪需立案并根据火灾面积和后果严重程度进行刑事追责。...查看全文

纵火未遂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将被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被称为放火罪未遂,指的是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放火等犯罪...查看全文

谎报火警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谎报火警将受到罚款和拘留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投放危险物质或扬言实施危险行为等行为,将受到5日以上10日以下的拘留,并可处以5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轻的可受到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查看全文

走私军火犯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军火属于国家严格管控的物品。如果行为人丢失了军火,将会构成私武器、弹药罪。私武器、弹药罪的判刑标准一般为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犯罪情节达到特别严重程度的一般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走私武器、弹...查看全文

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信用卡恶意透支可能导致刑事处罚。银行会催收两次后,若持卡人三个月内未还款,银行将起诉。被判定为恶意透支的被告可能面临刑罚和罚金。若在宣判前还清欠款,法院会酌情减轻处罚,情节轻微者可能免罚。...查看全文

放火犯不受法律制裁

精神病人犯罪时,若处于发病期且失去自控能力,则不承担刑事责任;若在未发病期间犯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将处三至十年有期徒刑;若造成重大后果,将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精神病人过失犯罪将处三至七年有期徒刑,情节较轻者可处三...查看全文

抓到人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刑法》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不同角色进行了区别对待,组织者、领导者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积极参与者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其他参加者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并可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谎报火警会受到法律制裁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于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可以采取拘留或罚款的处罚措施。其中,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查看全文

介绍受贿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介绍受贿的要被处罚吗 介绍受贿的要被处罚。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查看全文

犯故意伤人罪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损伤程度判刑:轻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重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死或重伤致残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查看全文

人赌博会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开设赌场构成犯罪,若有提成则为共犯,将受到刑事处罚。开设赌场处三年以下刑罚和罚金,情节严重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刑罚和罚金。 开设赌场构成犯罪,若有提成则为共犯,将受到刑事处罚,处罚包括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以及罚金。情节严...查看全文

偷窃罪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盗窃罪判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一般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查看全文

绑架罪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绑架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胁迫等手段绑架他人,以勒索财物或作为人质。根据《刑法》第239条,犯罪者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的处罚。情节较轻者将面临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绑架导致被害人受重伤或死...查看全文

诬告罪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诬告陷害罪是指故意捏造事实诬告他人,意图使其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者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此罪将受到更重的处罚。若非故意诬陷,而是错误告发或检举失实,则不适用上述规定。国...查看全文

包庇罪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包庇罪的主旨是指明知是犯罪分子,提供虚假证明或帮助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包庇罪可处以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若是事前通谋的,将以共同犯罪论处。...查看全文

做伪证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做伪证会判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处罚包括拘役、有期徒刑和罚款,情节严重者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查看全文

偷5000元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我国《刑法》对盗窃罪的刑罚规定:数额较大、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等情节,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十...查看全文

骗3000元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如果诈骗金额达到3000元,就属于“数额较大”的范畴。根据法律规定,这种行为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微信被骗报警是有用的,公...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