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调解书的种类及作用

律师回答
摘要:民事调停书具有法律效力,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效力,双方当事人签字后即生效。调停书应注明诉讼请求、事实和结果。调解书一经签收,纠纷解决完毕,不得再起诉。调解协议不得上诉,如有错误应按审判监督程序处理。调解书未撤销前,一方未履行可申请强制执行。拒绝执行调停书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民事调停书的法律效力如下:调停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制作调停书,调停书应注明诉讼请求、事件事实和调停结果。调停书由审判员、书记员签字,按人民法院印鉴,送达双方当事人。调停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后,具有法律效力。不需要制作调停书的协定,必须记入记录,双方当事人、审判员、书记员签字或盖章后,具有法律效力。调停书与确定的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调解书一经送达双方当事人签收,或者不需要拟定调解书;协议经双方当事人、审判人、书记签字、盖章后,表明诉讼程序已经结束,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已经确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例如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6个月后,如果有新的情况,新的理由,可以重新起诉),当事人可以调解解决的纠纷,不得以同样的事实和理由,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调解协议是根据自愿原则达成的,调解协议不得上诉。如果发现调停有错误,只能按审判监督程序处理。调解书未依法撤销前,双方当事人应自动履行,若一方当事人未履行,对方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由于民事调停书具有民事判决书,裁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和拒绝执行民事调停书的能力,拒绝执行当然可以拒绝执行罪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调停书可以作为拒绝执行罪的适用对象。
延伸阅读
民事调解书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民事调解书是一种法律文件,用于解决民事纠纷。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目的,民事调解书可以分为多种分类。其中包括合同纠纷调解书、家庭纠纷调解书、劳动争议调解书等。每种调解书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和作用。合同纠纷调解书主要用于解决合同履行中的争议,家庭纠纷调解书则用于解决婚姻、财产等方面的纠纷。劳动争议调解书则用于解决劳动关系中的争议。通过调解书,各方可以达成协议,避免进一步的法律纠纷,节约时间和成本。民事调解书的分类和应用领域的了解对于律师和当事人都至关重要,有助于选择合适的调解方式,促进纠纷的和解和社会稳定。
结语:民事调解书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法律文件,根据不同情况和目的可分为多种类型。调解书具有与判决书同等的法律效力,一经签字盖章即生效。当事人应自动履行调解书,如有拒绝执行行为,可申请强制执行。民事调解书也可作为拒绝执行罪的适用对象。了解民事调解书的分类和应用领域对律师和当事人至关重要,有助于选择合适的调解方式,促进纠纷的和解和社会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应当再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事调解书的种类及效力

调解书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应当明确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和调解结果。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并加盖法院印章后,送达给当事人。一旦双方当事人签收调解书,即具有与判决书相同的强制执行力。...查看全文

民事调解书的法律作用

调解书是一种法律文件,其中应包括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然后送达给双方当事人。一旦双方当事人签收调解书,它即具有法律效力。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相同的效力,都可以被强制执行。...查看全文

民事起诉文书的含义用途及种类

民事起诉文书的含义、用途及种类。民事诉讼文书是指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包括授权委托书、证人出庭申请书、反诉状、民事状、民事判决书、民事调解书、民事裁定书等多种类型。...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文书的含义、用途及种类

法律分析:1、含义:民事诉讼文书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的总称。2、用途:民事诉讼文书是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适用民事法律、法规,确定民事...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文书的含义、用途及种类?

律师分析: 1、含义:民事诉讼文书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的总称。 2、用途:民事诉讼文书是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适用民事法律、法规,确定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查看全文

民事调解种类有哪些?

四种调解形式:诉讼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人民调解。根据主体不同,有律师调解、法院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人民调解。其中,法院调解属于诉内调解,其他属于诉外调解。...查看全文

民事调解书与民事判决书的区别及解读

民事调解书和民事判决书的区别在于:适用条件、体现的意志、内容及格式、法律效力发生时间等方面不同。法院判决书的特征包括合法性、逻辑性和实在性。尽管调解书和判决书在本质上有区别,但当事人都需严格执行裁定结果,否则将受法律处罚。调解书下...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调解书的概念及作用简介

交通事故调解书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在事故调查后,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形成的文字材料。调解书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双方需自觉履行。若调解失败或一方不履行,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调解书不是解决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的必经程序,也不是诉讼的...查看全文

工程保险的种类及作用

工程保险包括财产、责任、保证和人身保险,具体险种有8种,包括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等。其中,建筑工程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险是主要险种,承包商机械设备保险可附加于前两者,第三者责任险一般附加于其他险种。职业责任保险针对工程师...查看全文

调解书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与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规定,调解书是调解达成协议的证明文件,必须写明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并送达双方当事人。双方当事人签收后,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查看全文

诉前调解通知书的含义及作用

人民法院进行诉前、庭前和诉中调解,根据当事人自愿原则,解决民事纠纷。调解可以由审判员或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地就地进行。起诉需满足原告与本案利害关系、明确被告、具体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且属于受理范围和管辖。...查看全文

车险的种类及作用有哪些

一、交强险交强险的特性:公益性、强制性、广泛性。二、商业三者险行内有句话:没有商业三者险的车主,伤不起。三、车上人员险负责赔偿保险车辆交通意外造成的本车人员伤...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调解书的概念及作用有什么呢

法律解析: 交通事故调解书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在查明事故原因,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确定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情况后,召集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后所形成的文字材料。它反映公民或法人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各方作出承诺、履行权利和...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调解书的概念及作用有什么呢?

律师分析: 交通事故调解书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在查明事故原因,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确定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情况后,召集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后所形成的文字材料。它反映公民或法人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各方作出承诺、履行权利和...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调解书的概念及作用有什么呢

交通事故调解书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在查明事故原因,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确定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情况后,召集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后所形成的文字材料。它反映公民或法人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各方作出承诺、履行权利和义务的凭证。...查看全文

民事判决书与民事调解书的法律效力及区别

民事调解书和民事判决书在解决纠纷方式、体现意志和发生法律效力的时间上存在差异。调解书反映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判决书则代表法院和国家意志。调解书签收后即具法律效力,而判决书需等上诉期过后且无上诉才生效。...查看全文

民事调解书的效力?

律师分析: 调解书的效力,是指依据当事人达成的协议由法院所制作的调解文书在法律上的拘束力。民事诉讼法规定,通过调解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或对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协议,应当记入笔录。调解书和调解笔录,在法律上具有同等的效力...查看全文

民事调解书是离婚调解书吗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规定,一般情况下,离婚调解书通常是指,法院经过调解双方基于离婚达成的协议制作,记载调解结果,具有约束力,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的法律文书。民事调解书的效力跟离婚证一样。调解达成协议,法院会制作调解书。调解书里要写清楚诉讼...查看全文

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及其作用

行政拘留不属于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措施的性质、目的、法律后果、适用频率和诉讼结果存在差异。执法人员在处罚时应根据违法结果判定,犯错后应及时认错以减轻责任。...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保证人的种类及作用

取保候审保证人需满足以下条件:与本案无牵连、有履行保证义务能力、享有政治权利且未受限制、有固定住处和收入。只有同时具备这四个条件的人才有资格担任保证人。...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