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提出异议之诉的主体有哪些?

律师回答

能够提出执行异议之诉的主体有当事人和案外人。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案外人能否提出执行异议

案外人能提出执行异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可否对管辖权异议提出异议

原告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管辖权异议的主体范围,不仅包括被告,还应当包括原告、第三人。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未提出管辖异议,并应诉答辩的,视为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但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规定的除外。

执行异议之诉的应诉条件

1、案外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除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案外人的执行异议申请已经被人民法院裁定驳回。

(二)有明确的排除对执行标的执行的诉讼请求,且诉讼请求与原判决、裁定无关。

(三)自执行异议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提起。

2、申请执行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条件。

申请执行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除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案外人执行异议申请,人民法院裁定中止执行。

(二)有明确的对执行标的继续执行的诉讼请求,且诉讼请求与原判决、裁定无关;

(三)自执行异议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提起。

执行异议之诉的举证责任分配

1.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执行异议及执行异议之诉的,应当就其对执行标的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民事权益承担举证责任。

2.申请执行人提起执行许可之诉的,案外人应当就其对执行标的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民事权益承担举证责任。

什么是执行异议之诉?

执行异议之诉指案外人或者当事人对于执行标的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之权利,请求法院不许对该标的实施执行的诉讼。

《民事诉讼法》规定,执行异议之诉请若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裁定驳回。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能够提出执行异议之诉的主体有哪些

法律分析:能够提出执行异议之诉的主体,有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等。如果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法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有异议的,也可以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可以提出执行异议之诉的主体有哪些

法律分析:可以提出执行异议之诉的主体有该案件的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查看全文

管辖权异议的上诉主体有哪些

法律分析: 管辖权异议的上诉主体是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人。管辖权异议是指当事人认为受诉法院或受诉法院移送后的法院对案件无管辖权的时候,向受诉法院提出的不服管辖的意见和主张。原告起诉,法院受理案件后,对方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查看全文

执行异议之诉谁提出的

异议之诉的执行条件 1、案外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条件,案外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除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案外人的执行异议申请已经被人民法院裁定驳回; (二)有明确的排除对执行标的执行的诉讼请求,且诉讼请求...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中提出上诉的主体有哪些?

上诉和抗诉的区别在于主体、理由、提起方式和途径。上诉主体包括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和近亲属需得到被告人同意;抗诉主体限于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上诉不需要理由,而抗诉必须认为原裁判确有错误。上诉可以书面或口头提起,抗诉必...查看全文

能够构成虐待罪的主体有哪些?

虐待罪的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对同一家庭的成员进行虐待,情节恶劣的将受到刑罚。虐待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家庭成员的权益、采用肉体和精神摧残手段对被害人进行经常性折磨,犯罪主体需具有亲属或扶养关系,故意为主观要件...查看全文

执行异议之诉向哪个法院提出

当事人对法院执行有异议时,可向执行法院提交书面异议。法院收到后会在15日内审查,如异议成立,会裁定撤销或改正;如不成立,会裁定驳回。对裁定不服的当事人,可在裁定送达之日起10天内向上级法院申请复议。如果执行超过6个月仍未进行,当事...查看全文

执行异议之诉被告主体的确定

(1)就案外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案外人为原告,申请执行人为被告。被执行人反对案外人异议的,被执行人为共同被告;被执行人不反对案外人异议的,可以列被执行人为第三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被执行人对案外人的异议既未明确反对或者不支持,...查看全文

案外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要求有哪些

法律解析: 一、案外人的执行异议申请已经被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二、有明确的排除对执行标的执行的诉讼请求,且诉讼请求与原判决、裁定无关;三、自执行异议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提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查看全文

案外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要求有哪些

法律解析: 一、案外人的执行异议申请已经被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二、有明确的排除对执行标的执行的诉讼请求,且诉讼请求与原判决、裁定无关;三、自执行异议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提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查看全文

案外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要求有哪些?

律师分析: 一、案外人的执行异议申请已经被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二、有明确的排除对执行标的执行的诉讼请求,且诉讼请求与原判决、裁定无关;三、自执行异议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提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中可以提出上诉的主体有哪些?

刑事诉讼上诉主体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权上诉,自诉案件中自诉人和被告人有权上诉;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被告人同意的辩护人和近亲属也可代表被告人上诉。...查看全文

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体的有哪些

法律分析:(一)主体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单位,这里的单位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二)行为单位犯罪在客观上必须是经单位决策机构决定或者由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犯罪。《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抢注商标多久能够提出异议

法律解析: 抢注商标多长时间能够提出异议:按实际情况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于初步审定公告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在先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违反本法第十三条第二款和第三款、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查看全文

抢注商标多久能够提出异议

法律分析:抢注商标多长时间能够提出异议:按实际情况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于初步审定公告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在先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违反本法第十三条第二款和第三款、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查看全文

抢注商标多久能够提出异议

法律解析: 抢注商标多长时间能够提出异议:按实际情况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于初步审定公告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在先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违反本法第十三条第二款和第三款、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查看全文

抢注商标多久能够提出异议?

律师分析: 抢注商标多长时间能够提出异议:按实际情况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于初步审定公告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在先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违反本法第十三条第二款和第三款、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查看全文

有效送达之后提出异议

对法院的执行有异议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一般来说,对这个执行裁定书如果有异议的话,一定要及时向执行的法院提出异议的,不过要注意一定要在这个执行裁定书送达的十五天之内就要向本院提出申请的,同时要以书面的形式提交这...查看全文

什么时候能提出管辖权异议,哪些人能提出管辖权异议

法律解析: 当事人对管辖权异议应当在答辩期提出。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主体须是本案的当事人,在诉讼实务中,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当事人通常为被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七条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查看全文

什么时候能提出管辖权异议,哪些人能提出管辖权异议

法律解析: 当事人对管辖权异议应当在答辩期提出。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主体须是本案的当事人,在诉讼实务中,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当事人通常为被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七条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