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政策从1993年实行至今,已经经历了28年的时间。在这28年中,社保政策不断发展更新、日趋完善,人们也从对这方面政策的一无所知再到不断查询,最后逐渐了解,社保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而社保的缴纳年限,现在的我们也耳熟能详。现今,第一批缴纳社保的人不少已经交满15年了,那么是否要再继续缴纳,成了这部分人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这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如果满15年了,到底要不要继续缴纳?
在思考这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彻底清楚,社保到底是什么?社保其实存在不同的理解,其全称为社会保险或社会保障制度。它是为了给社会劳动者们提供相关帮助,所出台的一种保障制度。我们在工作时,五险一金会被单位作为一种隐性福利,写进福利待遇中。如果作为社会保险来看,它是包括失业险、生育险、养老保险、工伤险、医疗保险在内的五个险种集合。如果加上15年缴纳年限前提的话,那么可以单一作为养老保险来理解。至于15年后,社保是否要继续缴纳,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分析。
二、养老金多少和缴纳年限有关
首先,社保中的养老金在退休后能领取到多少,是和缴纳的年限有关的。缴纳的年份越多,在退休后领取到的金额越多。虽然除了缴纳年限以外,退休后领取到的养老金也和退休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有关,但缴纳年限是我们目前最可控、让我们退休金增多的方式了。如果我们缴纳年限和15年相比翻了一倍的话,那领到的退休金也会翻倍。在这点上,不管是城镇职工还是灵活就业者,都是一样的。
三、作为储蓄资金的手段
其次,现在缴纳的社保也可以为未来退休后提供相应的保障。对于社保的缴纳也可以作为储蓄资金的一种手段。在现今社会,现金流动速度太快,我们可能在无意识间控制不住自己的花销。但是如果我们将这笔资金变成社保,按月存储,那么按照养老金17年连涨的趋势来看,未来我们退休后能够获得的养老金将会是一笔很大的数目。与其在现在消耗掉,不如多为未来考虑和打算,让自己拥有多一份心安。
四、未来缴纳年限提升
再次,未来的社保缴纳年限将会进一步提升。不少人估计将从15年提升至20年,部分城市可能会提升到30年。但目前这个提案还在讨论阶段,并被人们反复提及,但我们也应做好这个准备。也就是说,未来我们很可能需要缴纳够20-30年才可以领取养老金。那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此时我们放弃继续缴纳社保,等到几十年后到达退休年龄时,国家突然更新政策,需要我们续缴5-15年才可以领取养老金,那么到时候我们的生活压力会有多大?那时不光没有收入,还要额外拿钱才能让自己享受到保障,我们将如何提高生活质量?
1.国家养老金储蓄紧张
从国家角度来看,我国的养老金储蓄从几年前就已经在面临严重的赤字问题。我国社科院保障中心的主任就这个现象做了合理解释:“我国养老金政策是现收现付,也就是工作的一代,供养退休的一代。”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自然希望有更多缴纳社保的人,可以减轻国家养老金储备的压力。社保政策从推行以来,随着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年轻一代的供养压力加重。我国的养老金中国家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也在2020年发生了巨大变化:从2019年的盈余变为5800亿元的赤字。也因此,继续缴纳社保能够为国家养老保险减负,一举两得。
2.延迟退休
而国家为解决这个问题,也开始商讨是否延迟退休的问题。一旦延迟退休的消息商定,那我们将需要持续缴纳社保,直到退休的年龄。当然,延迟退休有利有弊。它会让部分劳动者觉得疲惫和懈怠,因为有不少人是不愿在退休年龄到达后继续工作。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是个好消息,因为部分劳动者因为缴纳社保年限少,导致退休后的养老金数额不高,不够生活。如果想要返厂重新工作,大部分需要劳动力的工厂又不愿重新雇佣大龄员工,只有少部分的技术工人可以达到被返厂重聘的标准。
不管社会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解决养老金储蓄问题都迫在眉睫。就算不推行延迟退休,也会有其他相应的政策,而新政策无疑也是会鼓励在年限到达后继续缴纳社保。所以我们在做决策之前,也应该多思考政策的倾向。
五、企业内职工必须缴纳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企业内的职工必须缴纳社保。如果在正规的企业工作的话,国家对企业有相关规定,需要劳动者每月按照工资比例缴纳社保。在缴纳的过程当中,单位占据缴纳的大部分,约为70%;个人占据缴纳的小部分,约为30%。
因此,在正常企业工作并缴纳满15年后,如果继续在该企业工作,那么个人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是无法单方面选择停止缴纳社保的。当然,这个规定并不是要让劳动者绑在企业内,反而是对劳动者的一个保护,防止企业为了节省资金而不给劳动者缴纳各项保障的保险。因为社保在各种意义上讲,都是对我们有益的一项规定。
总结
从以上几种角度来看,持续缴纳社保肯定是利大于弊的。相信除了一时资金相对困难的劳动者们,其他人还是会选择在15年后继续缴纳的。这不仅为我们未来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也有效缓解了国家社保储蓄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