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延迟什么时候开始
对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并且累计工龄满十年的;(二)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累计工龄满十年的,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累计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准予退休。
延迟退休年龄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
据相关报告建议,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
延迟退休针对什么人群?
延迟退休对不同群体包括:
1、小于等于50岁女性工人(197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
2、低于等于55岁女性干部和男性工人,主要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1967年以及以后出生的人);
3、低于等于60岁男性干部(196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
4、90后年轻人,1990年以及以后出生的人。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延迟退休年龄有什么影响
简单来看,延迟退休年龄意味着一部分本可以提供给年轻人的岗位将被占用,或使严峻的年轻人就业形势更趋恶化,即所谓的“岗位占用效应”。 然而,是否应当进行延迟退休年龄改革以及如何改革,必须建立在对改革利弊得失全面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实际上,延迟退休年龄对年轻人就业不仅具有岗位占用效应,还存在一种“岗位创造效应”。 我国现已成为了世界上社会保险缴费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因需而被推高的劳动力成本已开始对就业率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从省级层面来看,各地缴费率和登记失业率开始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延迟退休年龄后,由于在职者增加,待遇领取者减少,维持社保基金收支平衡所必需的缴费率水平可以在原先基础上大幅下降。缴费率的下降意味着企业劳动力成本的减轻和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因而也将创造出一部分岗位。
何时开始延迟退休
现行的退休政策仍然是1978年的《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规定》和《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规定》。工人具体的退休年龄,一般是女工人50岁,女干部55岁,男工人60岁退休。从事特殊工种满足相应年限的工人,可以男同志55岁,女同志45岁退休。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第一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