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为属于不当得利

律师回答

不当得利的种类有哪些

主要有:给付不当得利和非给付不当得利两种。

(一)给付不当得利

给付不当得利,指受益人受领他人基于给付行为而移转的财产或利益,因欠缺给付目的而发生的不当得利。这种欠缺给付目的既可以是自始欠缺给付目的,也可以是给付目的嗣后不存在,或者是给付目的不达。这里的给付目的,即给付的原因。给付者给予财产总有一定目的或原因,或为债务的消灭,或为债权的发生,或为赠与,这里的目的或原因就成了受领给付者受取利益的法律上的根据。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给付目的(原因)不存在或不能达到,那么受领给付者的受有利益便会因为无法律上的根据而成为不当得利。

1.自始欠缺给付目的。指给付之时即不具有给付的原因,其典型为非债清偿及作为给付的原因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非债清偿是指没有任何法律上的债务而以清偿目的为一定给付的行为。如甲对于其已清偿的欠乙的债务疏于注意又进行清偿,乙所受的第二次清偿,便构成非债清偿的不当得利。但是依据我国民法通则及相关解释,对于已过诉讼时效的债务为清偿,债权人可以合法保有该清偿利益,不构成不当得利。给付原因行为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在我国未采纳物权变动无因性的立法原则的情形下,是否发生不当得利返还义务,存在分歧。有人主张,给付原因行为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财产所有权并未发生移转,因而有关占有人并无利益可言,丧失占有的人可以依据所有权返还请求权追回财产,不成立不当得利请求权。此种情形下,占有也赋予有关受领人获得财产利益的法律地位,因而成立不当得利,发生不当得利请求权与所有权返还请求权的竞合,受损人可以择一行使。

在以下情形中,虽没有给付原因,但排除不当得利的成立:

(1)履行道德义务而为给付。基于道德上的义务为给付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观念,一旦给付,即不得依不当得利请求返还。如对无扶养义务的亲属误以为有扶养义务而予以扶养,对被扶养的亲属不得依据不当得利要求返还支出的扶养费。是否为道德上义务,应依一般社会观念及当事人之间的关系、给付标的物的价值等情况认定。

(2)为履行未到期债务而清偿。清偿期到来之前,债务人并无清偿义务,此时债务人的清偿应是非债清偿,但债权人的受领并非无合法原因,此时的清偿也发生债务消灭的效果,故不发生不当得利。

(3)明知无债务而为清偿。给付人明知无给付义务而任意为给付,不发生不当得利。但给付时作出保留如附有条件,或给付不以给付人意志为转移的,仍成立不当得利。

(4)因不法原因而为给付。不法原因是指给付原因违反国家的强行法规范以及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如为清偿赌债而为的给付。但不法原因仅存在于受领人一方时,不阻却不当得利的发生。

2.给付目的嗣后不存在。是指给付时虽有法律上的原因,但其后该原因不存在,因一方的给付而发生不当得利。属于这种不当得利的主要有:附解除条件或终期的法律行为,条件成就或期限届满,当事人一方因该民事法律行为受有另一方的给付;依双务合同交付财产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致一方不能为对待给付,该方所受的给付;合同解除后因先前生效合同而受领的给付。

3.给付目的不达。为实现将来某种目的而为给付,但因种种障碍,给付目的不能按照给付意图实现的,受领给付欠缺保有给付利益的正当性,因而构成不当得利。如预期条件的成就而为附条件债务的履行,结果条件不成就,因而不达给付的目的。

(二)非给付不当得利

非给付不当得利,是指基于给付以外的事由而发生的不当得利,包括人的行为、自然事件以及法律规定。人的行为,又可分为受益人的行为、受损人的行为和第三人的行为。基于这些事由构成不当得利的原因,是受益者无受其利益的权利,所以,非给付不当得利的“无法律上的原因”即为受益者无权利而受有利益。

1.基于受益人的行为。基于受益者的行为而发生的不当得利,主要指侵害他人权益而发生的不当得利,受益者的行为可以是事实行为,也可以是法律行为。前者如侵夺他人所有物或擅自占有、使用、消费他人之物;后者如无权处分人将他人之物对于第三人为有效处分。在司法实践中,基于受益人的行为而发生的不当得利主要有:

(1)无权处分他人之物。这又因无权处分是有偿处分与无偿处分、受让人是善意与恶意而有不同的效力:无权处分人为有偿处分,受让人于受让时为善意,受让人因善意取得制度取得物之所有权。无权处分人因有偿的处分行为

受有利益,构成不当得利。原所有人得就其所得利益请求不当得利返还。受让人于受让时为恶意,此时受让人不能取得物之所有权,原所有人得对其主张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因无权处分人受有利益,所有人也得不行使所有物返还请求权,而向其请求不当得利返还。

(2)无权使用或消费他人之物。如擅自在他人墙壁上张贴广告牌,未经他人同意使用他人的度假屋等。无权使用或消费他人之物所得的利益多为节省自己应支出的开支费用,受损人的损失则是因自己之物被他人使用而丧失了可能取得的利益,是一种应增加而未增加的利益。如前所述,这种利益不以必然增加为必要,只要在通常情形下可以增加即可。

(3)擅自出租或转租他人之物。如甲与乙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到期后,承租人甲未返还房屋给出租人乙,而是将其转租给丙,由此获得的租金构成不当得利,乙可以向其主张不当得利的返还。

(4)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或人格权。如无权使用他人知识产权因使用而获得利益的,可以构成不当得利,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再如未经他人同意擅自使用他人的姓名或名称而获得利益的,对权利人也构成不当得利。

受益者的上述行为在有故意或过失时通常也构成侵权行为,如未经他人同意使用他人的名称构成了对权利人人格权的侵犯,受损者也由此享有对受益者的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产生了不当得利请求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竞合,受损者可择一行使。

2.基于受损者行为。这种不当得利以受损人为他人支出费用最为典型,如误将他人的家畜当作自己的家畜饲养,误以他人事务为自己的事务而管理。

3.基于第三人行为。基于第三人行为的不当得利主要有:债务人对债权的准占有人(债权凭证持有人)清偿,使债权消灭,致真正的债权人受有损失;债权的让与人在让与通知前,债务人对让与人清偿,致债权的受让人有损害;第三人将甲的肥料施于乙的田地中等。

4.基于法律规定。基于法律规定的不当得利,是指在一定事实或行为发生时,法律不问当事人的意思,直接规定发生一定得利的效果。如在因附合、混合、加工而获取被添附物所有权时,允许被添附物原所有人向受益者依据不当得利请求权主张以被添附物价值相当的利益返还。

5.基于事件。如甲池塘的鱼因天降暴雨冲入乙池塘;甲饲养的家禽吃掉乙的饲料等,都是基于事件发生的不当得利。

以上就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资料。不当得利的类型有很多,不当得利一般具有返还性,可以将原物进行返还,也可以按照物品的价格进行偿还,对于对方拒绝偿还的情况一般是可以向法院申请诉讼的。如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线咨询。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不属于不当得利的行为

不当得利是指在某种情况下,一方获得利益而违反了他人的权益,从而获得利益的行为或事件。其法律性质有两种观点,即行为或事件。不属于不当得利的情况包括:履行道德义务而为给付、履行未到期债务而交付财产、履行已超过诉讼时效的债务、因不法原因...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属于侵权行为吗

法律分析:   不当得利不属于侵权行为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是否属于侵权行为?

律师分析: 不当得利是指在没有法律、合同或其他合法事由的情况下,取得他人财产而获得的好处。不当得利与侵权行为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属于侵权行为。在侵权行为中可能会涉及到不当得利,比如说,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从中获取了不当得利,就需...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是否属于侵权行为??

律师解答: 不当得利是指在没有法律、合同或其他合法事由的情况下,取得他人财产而获得的好处。不当得利与侵权行为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属于侵权行为。在侵权行为中可能会涉及到不当得利,比如说,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从中获取了不当得利,就需...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是否属于侵权行为??

法律解析: 不当得利是指在没有法律、合同或其他合法事由的情况下,取得他人财产而获得的好处。不当得利与侵权行为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属于侵权行为。在侵权行为中可能会涉及到不当得利,比如说,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从中获取了不当得利,就需...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的行为有哪些

不当得利的行为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利益。例如拾金而昧、代保存而不归还等。不当得利的法律事实发生以后,就在不当得利人与利益所有人(受害人)之间产生了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即利益所有人有权请求不当得利人返还不应得的利益,不当...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的行为有哪些

法律分析:不当得利的行为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利益。例如拾金而昧、代保存而不归还等。不当得利的法律事实发生以后,就在不当得利人与利益所有人(受害人)之间产生了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即利益所有人有权请求不当得利人返还...查看全文

被告的行为是否属于不当得利

所谓不当得利,就是指法律上没有根据,有损于他人而自己获得的一种利益。因而虽属既成事实也不受法律保护,并随这一自然事实的出现而在当事人之间形成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因不当得利而产生的债称为不当得利之债。其中,取得不当利益的一方称为...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不返还属于犯法行为吗

不当得利不归还是犯法的。善意受益人应该无偿将应该归还的利益转让给第三方,如果他们声称所获利益不存在,受损者可以基于物权追究的效力向第三方要求归还。如果因侵权行为获得利益导致他人受损,受损者有权要求其承担不当得利归还责任或侵权责任。...查看全文

不返还不当得利是否属于犯法行为?

不当得利不返还属于犯法行为。善意受益人将应返还的利益无偿让与第三人而主张所受利益己不存在的,利益受损人可基于物权的追及效力向第三人主张返还。因侵权行为取得利益而致他人受损害的,受损人有权要求其承担不当得利返还责任或者承担侵权责任。...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属于事件还是事实行为

不当得利是事实行为吗 不当得利,可以是事件,也可以是事实行为,就看主观是否是认知的故意。 通说认为不当得利是事件,通说是最大的。 不当得利具体定义: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查看全文

捡钱包的行为是否属于不当得利

法律分析:捡钱包的行为如果拒不返还就属于不当得利。发生拒不返还的,当事人可构成侵占罪。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不当得利指没有合乎法律...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属于哪个法条

依照《民法典》第985条,若得利人取得不当利益没有法律依据,受损失的人有权要求得利人归还所得利益。但以下情况除外:属于履行道德义务的付款;债务在到期之前的清偿;明知无付款义务却进行的债务清偿。...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行为的情形有哪些

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情形包括给付型和非给付型,前者是指权利受损人因给付行为导致受益人获得不应得利益,后者则是除给付行为外的其他行为、法律规定或事件引起的受益人获得不应得利益。...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行为会有哪些后果?

不当得利的后果有:不当得利人应当依法返还不当得利,在此过程中,除返还原来所取得的利益外,对于由此利益所产生的孳息应当一并返还于遭受损失的人。 不当得利有什么法律后果 不当得利的法律后果有:没有合法的依据的情况下,一方取得不当利益致...查看全文

哪些行为不属于专利侵权?

专利权不被侵犯的五种情况:1、经许可售出的产品使用、销售、进口;2、申请前已制造、使用、仅在原范围内使用;3、科研和实验使用;4、为政审提供信息的专利药品或器械;5、在中国领陆水空临时使用的专利。...查看全文

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

法律分析:一、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如下:1、混淆行为混淆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以种种不实手法对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作虚假表示、说明或承诺,或不当利用他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查看全文

哪些行为属于专利侵权行为

法律分析: 专利侵权行为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其他单位和个人实施其专利,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用以生产经营的行为或者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其专利方法得出的产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第...查看全文

哪些行为属于专利侵权行为

法律分析:   专利侵权行为主要包括:1、许诺销售、销售专利产品的行为;2、进口专利产品或进口依照专利方法直接得的产品的行为;3、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4、故意使用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5、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6、使用专利方...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属于犯罪吗

不当得利不是犯罪。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依据,损害他人,获得利益。不当得利法律事实发生后,不当得利人与利益所有人、受害人之间存在权利义务关系,即利益所有人有权要求不当得利人返还不应得利益,不当得利人有义务返还。这此,双方之间存在债务...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