谅解书能否减少诈骗罪犯的刑期?

律师回答
摘要:谅解书对减刑幅度和年限没有明确规定,但受害人谅解、退赃和赔偿行为会在量刑时考虑,可能减少基准刑的幅度。对过失致人死亡的案件,完成和解并获得谅解的机关可以提出宽大处理建议,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或建议宽大处罚,法院应从轻处罚,情节较轻者可能免除处罚或判较轻处罚。
关于有谅解书能否影响减刑幅度和减刑年限的规定,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有谅解书就一定会带来减刑及减刑几年的效果。然而,获得受害人或其家属的谅解是在量刑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受害人的谅解以及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性质等因素也会被综合考虑,以确定减刑的幅度和年限。
一、退赃减刑30%是什么意思
下面我将针对退赃减刑的问题,做简单分析如下: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了量刑时应当遵循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确保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对于犯罪以后能够积极退赃、退赔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退赃、退赔行为对损害结果所能弥补的程度,退赃、退赔的数额及主动程度等情况,可以在量刑时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量刑。对于能够赔偿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的,可以在量刑时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量刑;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在量刑时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量刑;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在量刑时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量刑。
二、过失致人死亡有谅解书怎样判
过失致人死亡有谅解书判刑如下:
1、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完成和解解的公安机关,可以向检察院提出宽大处理建议;
2、在审查起诉阶段完成和解并获得谅解的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也可以在起诉时提出宽大处罚的建议;
3、在审判阶段完成和解并获得谅解的法院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节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或者判处管制、缓刑等较轻处罚。
延伸阅读
有了谅解书法院应该如何判
有了刑事谅解书,在量刑上就会酌定减轻、从轻。刑事谅解书,一般指刑事案件的受害人与嫌疑人或其家属之间,就刑事案件的结果达成和解,而由被害人一方所出具的法律性质的书面文件。出具谅解书的目的是减轻犯罪嫌疑人处罚,有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所以谅解书是受害人向犯罪人员的家属开具的,一般由承办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进行具体办理,谅解书一般在提起公诉至法庭质证环节完成。《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九条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第二百九十条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结语:虽然我国法律未明确规定有谅解书就一定会带来减刑及减刑几年的效果,但获得受害人或其家属的谅解是在量刑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受害人的谅解以及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性质等因素也会被综合考虑,以确定减刑的幅度和年限。在具体案件中,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会根据案件情况综合考虑,做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诈骗罪谅解书减刑多少

诈骗罪谅解书不一定减刑,要视情况而定。刑事犯罪指的是各种的社会矛盾及社会的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而且这种反映所表现的领域以及强度,和一个国家的社会变革的深度和广度是密切相关的。法律的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根据法律定罪处刑;若是法律没...查看全文

诈骗罪谅解书能减刑吗

诈骗罪谅解书不一定减刑,要视情况而定。刑事犯罪指的是各种的社会矛盾及社会的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而且这种反映所表现的领域以及强度,和一个国家的社会变革的深度和广度是密切相关的。法律的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根据法律定罪处刑;若是法律没...查看全文

谅解书能够在诈骗罪中减轻多少刑期?

对于有谅解书减刑多少,没有法律对有谅解书就一定减刑及减刑几年的规定,获得受害人或者其家属的谅解,法院在量刑时会纳入考虑范围,结合受害人的谅解以及犯人的犯罪情节,性质等等。 抢劫罪出谅解书能减刑吗 抢劫罪出具了谅解书只要符合减刑的条...查看全文

谅解书对诈骗罪减刑的影响

诈骗罪中谅解书不是很重要,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若诈骗是近亲属的财物,获得近亲属的谅解,一般可以不按犯罪处理。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查看全文

诈骗罪谅解书减刑的具体数额

法律对有谅解书并不一定减刑,仅是法官考虑的情节。诈骗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即3000元至1万元,获得被害人谅解且认罪、悔罪可免予刑事处罚。但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诈骗,即使得到受害人谅解,减刑幅度也有限。若诈骗涉及近亲属财物,一般不按犯罪处...查看全文

谅解书能减刑多少

法律分析:谅解书减刑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谅解书是指犯罪行为人在事后通过退赃退赔及相应的民事补偿,取得被害人谅解的情形。综合考虑犯罪性质,退赃、退赔行为对损害结果所能弥补的程度,退赃、退赔的数额及主动程度等情况,可以...查看全文

放火罪谅解书能否减刑?

在我国,放火罪达成和解协议后可以申请减刑,这体现了我国更加人性化的司法政策。对于有多个量刑幅度的案件,应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确定刑罚。在故意伤害罪方面,可以根据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并可根据伤亡后果、伤残...查看全文

诈骗罪谅解书获刑多少?

诈骗罪谅解书不一定减刑,要视情况而定。刑事犯罪指的是各种的社会矛盾及社会的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而且这种反映所表现的领域以及强度,和一个国家的社会变革的深度和广度是密切相关的。法律的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根据法律定罪处刑;若是法律没...查看全文

缺少谅解书能否减轻刑罚?

缓刑判决不依赖于受害人谅解,而是根据犯罪人是否符合法定缓刑条件。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对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犯罪分子可以宣告缓刑。受害人谅解只是参考因素,即使受害人不谅解,只要犯罪人符...查看全文

探讨诈骗罪谅解书对减刑的影响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量刑指导意见,积极赔偿并取得被害人谅解的诈骗罪犯可以获得减刑,减幅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最高可达40%。未取得谅解但积极赔偿的可减刑30%以下,而未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减刑20%以下。然而,对于抢劫、强奸等严重犯罪,应...查看全文

谅解书对诈骗罪犯的刑期有何影响?

诈骗罪谅解书的减刑视情况而定,不是必然结果。刑事犯罪是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与国家社会变革相关。根据法律明文规定定罪处刑,无明文规定则不定罪处刑。...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谅解书减刑

积极赔偿被害人并取得谅解可减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认罪悔罪程度等综合考虑,最高减40%;积极赔偿但未取得谅解最高减30%;取得谅解但未赔偿最高减20%。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应从严处理。...查看全文

谅解书能否减轻刑罚?

谅解书在刑事案件中的作用是减轻被告的处罚,但仍需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罚以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和法律权威。根据情况,谅解书可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查看全文

出具谅解书是否能减轻刑期?

谅解书可减刑40%以下。积极赔偿并取得谅解,可减基准刑40%以下;积极赔偿但未取得谅解,可减基准刑30%以下;取得谅解但未赔偿,可减基准刑20%以下。...查看全文

有刑事谅解书的能减多少刑

法律分析:有刑事谅解书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法律依据:_x000D_ 《最高人...查看全文

谅解书能否减轻罪责?

在职务侵占案件中,如果被告人能够道歉并得到受害者的谅解,可以减少刑罚的40%以下。然而,即使有道歉,被告人仍会被追究责任,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处罚。职务侵占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了伤害,也挑战了社会公序良俗和国家...查看全文

写谅解书是否能减轻诈骗罪的刑罚?具体如何处罚?

诈骗写了谅解书还是有可能被判刑的。如果犯罪嫌疑人和受害者就赔偿问题达到协议,取得受害者谅解的,司法机关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于刑事处罚。即可以从宽处理,但不能免除刑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查看全文

累犯能否通过谅解书减轻刑罚?

和解在累犯案件中能减轻40%以下的处罚,在无赔偿但取得谅解的情况下能减轻20%以下的处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听取当事人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意见,审查和解的自愿性和合法性,并制作和解协议书。...查看全文

出具谅解书能减刑多少

出具谅解书能减刑百分之四十以下。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具体的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百分之四十以下;积极赔偿但是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百分之三十以下;尽管没有进行赔偿,但是取得了谅解的,可以减少基...查看全文

刑事谅解书能减轻多少

法律分析:刑事谅解书能减轻基准刑的40%以下;如果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