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合同的期限是多久?

律师回答

除斥期间可以分为法定除斥期间和约定除斥期间。前者由法律直接规定,后者允许当事人根据法律自行约定。甚至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由一方向对方单方提出一合理期限。
一、形成权有没有诉讼时效
形成权没有诉讼时效,只有除斥期间。除斥期间是自相应的实体权利成立之时起算,并且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断或者延长。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依自己的单方意思表示,即可产生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权利内容,如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的承认权,可撤销或可变更合同当事人的撤销权、变更权等。
二、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不同,具体表现为:
1、结果不同。权利人超过保证期间诉请权利的,法律对于权利人的实体权利不予保护,即,义务人因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力而免责,债权债务关系终止。而权利人如果在诉讼时效期间怠于行使权力的,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并不丧失,其丧失的为胜诉权,即权利人的诉讼利益将无法获得法律保护,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债务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权利人超过诉讼时效诉请权利的,其实体权利依然存在。
2、保证期间具有约定性和法定性,诉讼时效是法定的,不可以约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保证期间原则上是约定期间,可以由当事人自有协商确定,在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或约定无效时,适用法定的保证期间。而诉讼时效为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的规定,当事人不能预先排除或妨碍诉讼时效的适用,否则其约定无效。
3、保证期限是不变期间,诉讼时效是可变期间。保证期间为除斥期间,根据除斥期间理论,除斥期间为不变期间,权利人超过除斥期间怠于行使权力将使权利义务归于消灭条,设立除斥期间的目的是为了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使权利义务的不特定性归于确定,同时保障法律关系的稳定。诉讼时效与保证期间有别,诉讼时效可以因特定事由中止、中断、延长。
由于保证期间上述特性,要求权利人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行使权利,这无疑加大了权利人的责任,在实务中,往往有权利人因对法律不了解而丧失保证权利的案件发生,因此,为了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不因由于超过保证期间行使权利而蒙受重大损失,权利人必须与保证人就保证期间达成约定,且约定必须明确。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满之日起6个月。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2年。
三、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的区别是什么?
1、立法精神不同。除斥期间制度的目的,是为维持已经存在的法律关系。而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却是维护与原法律关系相对立的新的社会关系。
2、适用客体不同。除斥期间的客体一般为形成权。但并非所有的形成权民法都设定除斥期间。诉讼时效的客体为请求权,但也不是一切请求权均应适用诉讼时效。
3、期间性质不同。除斥期间规定权利存续的固定时间属不变期间,除法律有特殊规定者外,不能中止、中断和延长,且期间较短,以早日确定当事人间的关系为目的。诉讼时效为可变期间,可以适用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且期间较长。
4、期间计算不同。因为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而请求权的范围十分广泛且具有共同特征,因此,各国民法均在法律上作出了总括性的规定。
而除斥期间是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形成权设置的时间限制,因此缺乏共通的基础,立法只能针对具体情况分别规定除斥期间的起算点,这种起算时间往往存在差异。在法律未规定或当事人未约定除斥期间的起算点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自权利发生之日起算。
5、法律效力不同。除斥期间届满,实体权利本身当然消灭。而诉讼时效的效力,尽管各国民事立法的规定有所不同,但大多数国家采用诉权消灭主义或抗辩权发生主义。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解除合同的期限是多久?

律师分析: 双方协商一致后,可解除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查看全文

解除合同的期限是多久

法律解析: 双方协商一致后,可解除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查看全文

解除合同的期限是多久

解除合同的期限是:      1、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的,从其约定;      2、法...查看全文

解除合同的期限是多久

合同的解除期限有两种情况:1、当事人约定了解除权的行使期限,按照他们的约定执行;2、如果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的行使期限,那么解除合同的期限为一年,从解除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原因之日起计算。...查看全文

解除合同的期限是多久

解除合同的期限是:_x000D_ 1、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的,从其约定;_x000D_ 2、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的,解除合同的期限为一年,自解除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计算。...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解除合同的期限是多久

根据民法典规定,解除合同的期限一般为一年,即合同一方应在合理期限内通知对方,合同在通知到达对方时依法解除。...查看全文

合同解除的合理期限是多久?

合同解除的合理期限是:一年。解除合同的期限可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或者由法律直接规定。法律没有规定或当事人没有明确约定解除合同期限的,可以催告当事人行使解除权,当事人超过一年不行使解除权的解除权消灭。 合同解除的合理期限是多久 ...查看全文

合同解除的合理期限是多久

合同解除的合理期限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具体在实践中需要据合同性质、交易目的和交易习惯来确定。如何当事人在合同中有约定的,则可以根据当事人之间的约定确定这个合理期限是多久。 合同解除的合理期限是多久 合同解除的...查看全文

合同解除的合理期限是多久?

律师分析: 合同解除的期限可以由当事人约定。通知载明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履行债务则合同自动解除,债务人在该期限内未履行债务的,合同自通知载明的期限届满时解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条 当事人一方依...查看全文

解除合同的起诉期限是多久

解除合同的起诉期限一般是永久。只要符合起诉条件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但起诉受诉讼时效限制,一般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查看全文

解除合同的权利期限是多久?

合同撤销权行使期限一般为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若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撤销权,或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未行使撤销权,或受胁迫的当事人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撤销权,...查看全文

合同解除的期限是多久?

逾期履行合同超过催告时给出的合理期限,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了解除合同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明确表示不履行、迟延履行经催告后未履行、违约行为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等。合理期限不是法定的具体期限,由当事人自行...查看全文

企业解除合同的通知期限是多久?

根据劳动合同解除原因的不同,通知时限也有所不同。若劳动者有过错,可以立即通知解除;若劳动者无过错,应提前三十日通知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企业非因法定或约定情形,不得任意解除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解除合同权的行使期限是多久?

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期限有两种:1、是在法定或当事人约定期限内行使。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法定期限还是约定期限,在性质上都属于除斥期间,解除权于预定存续期间届满未行使的即消灭。2、是在对方当事人催告后的合理期限内行使。这是针对解除权的行使...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解除的期限是多久?

劳动合同逾期多久视为解除,劳动合同期满没有续签不算解除,但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不续签,劳动者可要求续签。特殊情况下,需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劳动者工作满十年、企业改制或者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期限是多久

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期限可以是法律规定的或当事人约定的期限。如果法律没有规定,当事人也没有约定的,那么解除权人必须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的一年内行使解除权,或者在对方催告后的合理期限内行使解除权。...查看全文

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期限是多久

法律分析: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期限,是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期限;如果法律没有规定并且当事人也没有约定的,是解除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的一年内,或者经对方催告后的合理期限内。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期限是多久

法律分析: 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期限是法律的具体规定或当事人约定了的期限;如果法律尚且没有规定并且当事人也没有约定的,是解除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的一年内,或者经对方催告后的合理期限内。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解除委托合同的期限是多久?

民法典中解除委托合同没有期限,可以随时解除。委托事务处理完毕的、委托合同的存续期间届满的、委托合同履行已经不可能的、当事人一方解除委托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破产的,均可解除。 民法典中解除委托合同有期限吗 解除委...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解除的通知期限是多久?

员工自行解除劳动合同需提前通知吗?不一定,具体情况需分析。若用人单位无过失,必须提前通知;反之则不需要。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7、38条规定,劳动者提前通知用人单位30日可解除合同,试用期内提前3日可解除合同。同时,劳动者可在用人...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