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刑事犯罪中股东的刑事责任如何界定?

律师回答
摘要:企业刑事犯罪中,股东需承担责任。若参与单位管理、决策等活动,构成犯罪;否则不构成。根据《刑法》第30、31条,单位犯罪应负刑事责任,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需受刑罚。司法实践中,企业刑事犯罪需由法人代表承担法律责任,股东需对决策承担责任,刑事责任将由司法判决决定。
一、企业刑事犯罪股东需要承担责任吗?
一般需要承担责任,公司犯罪股东是否构成犯罪与股东是否参与对单位与犯罪相关的事务的管理、决策等活动。若参与,则构成犯罪;若未参与,则不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三十一条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
第三十一条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三百九十六条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对于诉讼代表人的相关规定:
第二百七十八条人民法院受理单位犯罪案件,除依照本解释第一百八十条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外,还应当审查起诉书是否列明被告单位的名称、住所地、联系方式,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以及代表被告单位出庭的诉讼代表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需要人民检察院补充材料的,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在三日内补送。
第二百七十九条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应当是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被指控为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因客观原因无法出庭的,应当由被告单位委托其他负责人或者职工作为诉讼代表人。但是,有关人员被指控为单位犯罪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或者知道案件情况、负有作证义务的除外。
第二百八十条开庭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应当通知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出庭;没有诉讼代表人参与诉讼的,应当要求人民检察院确定。
在司法实践中,企业存在刑事犯罪的行为,那么可以首先由法人代表来承担法律责任,因为企业在进行相关情况的处理时,需要获得股东大会和法人的同意,股东需要对自己作出的决策来承担责任,如果涉及到刑事责任,那么就需要面临司法判决的结果。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企业刑事犯罪股东的责任取决于其是否参与单位与犯罪相关的管理、决策等活动。若参与,则需承担刑事责任;若未参与,则不构成犯罪。法律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在司法实践中,企业刑事犯罪行为需要由法人代表承担法律责任,股东需对自己的决策承担责任,并可能面临司法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017修正):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单位负责人,是指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017修正):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个体工商户会计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的原则另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017修正):第五章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第三十六条 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帐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帐。
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总会计师的任职资格、任免程序、职责权限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21修正):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八条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少年犯罪如何界定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查看全文

变造企业债券的刑事责任如何界定?

变造企业债券罪的刑事责任及量刑标准。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查看全文

如何界定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它只能独立使用,不能相互附加适用。主刑分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分为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对犯罪的外国人...查看全文

刑事责任如何界定

法律分析: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人因实施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分为主刑的刑事责任和附加刑的刑事责任。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它只能独立使用,不能相互附加适用。附加刑一般...查看全文

股东在企业刑事犯罪中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企业刑事犯罪中,股东需承担责任。若参与单位犯罪的管理、决策等活动,则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单位犯罪需负刑事责任,对单位判处罚金,对主管人员及其他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法人代表首先需承担法律责任,因企业处理需获股东大会和...查看全文

传销罪的刑事责任如何界定?

传销罪是严厉打击的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的罪名,主要指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人员。根据司法实践和刑法规定,对于“发起、策划操纵、管理、协调、宣传、培训”的组织者、领导者,一般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则处以5年以上有...查看全文

遗弃罪的刑事责任如何界定?

《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遗弃罪具体要怎么处罚 《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查看全文

跨国走私犯罪的刑事责任如何界定

走私罪的主旨是指个人或单位故意违反海关法规,通过各种方式运送违禁品进出口或偷逃关税,情节严重的行为。具体罪名包括走私武器、弹药、核材料、假币、文物、贵重金属、珍稀动植物及淫秽物品等。根据情节不同,判决也有所不同。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查看全文

故意犯罪的刑事责任应当如何界定

故意犯罪构成的关键是明知自己行为将危害社会,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故意犯罪需负刑事责任,具体责任因触犯罪名而异。十四岁以下人免责,但监护人需赔偿并进行严加管教,国家可采取强制管教措施。...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如何界定?

未成年人犯罪判刑需根据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来确定。已满16周岁的人应完全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在犯严重罪行时相对负刑事责任,不满14周岁的人则不负刑事责任。对于16周岁以上的犯罪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量刑,综合...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的刑事责任如何确定

法律分析:犯罪中止的刑事责任的确定:_x000D_ 1、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尤其是预备阶段的中止,社会危害性比较小,大多数情况下都应当免除处罚。_x000D_ 2、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_x000...查看全文

如何确定犯罪中止的刑事责任?

律师分析: 犯罪中止的刑事责任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我国犯罪形态有完成形态和未完成形态,完成形态是犯罪既遂,...查看全文

如何确定犯罪中止的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犯罪中止的刑事责任为: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中国刑法中,犯罪中止不仅比犯罪未遂、犯罪预备的处罚轻,而且与整个刑法所规定的其他法定从宽情节相比,也是最轻的。在共同犯罪中,一人...查看全文

股东的刑事责任是如何确定的?

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股东将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若发起人、股东未按规定交付资金、财物或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并有其他严重情节,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虚假出资金额或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查看全文

单位犯罪中股东的刑事责任是什么?

单位犯罪中,股东的责任需要根据其参与程度来区分,有责任心的股东应被认定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而仅负有出资等义务的股东不构成单位犯罪。无论参与与否,股东都应积极履行职责,确保公司合法合规经营。...查看全文

传销罪行的刑事责任如何界定?

本文讲述了30名传销参与者的领导者可能会面临刑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只有涉嫌组织、领导的传销活动人员在三十人以上且层级在三级以上,对组织者、领导者,才会被立案追诉。因此,只有传销活动的领导者才有可能面临刑事责任,而一般参与传销...查看全文

未成年从犯的刑事责任如何界定

未成年从犯判刑要根据年龄和犯罪情节来决定,一般会从轻处罚或免除处罚。从犯与主犯的区别在于犯罪共谋中的角色和行为强度。主犯通常是首先提出犯意、策划指挥犯罪活动的人,行为强度大且对犯罪结果有重要影响;而从犯则是随声附和、被动接受任务的...查看全文

教唆犯的刑事责任应该如何界定?

教唆他人犯罪,应该依照教唆犯在整个犯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来进行处罚。如果是教唆杀人或者是故意伤害罪,那么教唆犯应该承担严重的刑事责任。教唆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也应当从重处罚。如果教唆犯教唆不成功,被教唆的人没有进行犯罪,那么...查看全文

刑事犯罪的累犯如何界定

根据《刑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由此可见,累犯的构成必须基于在法定期限内犯有法定的前后两罪这一犯罪事实,其法定的主观...查看全文

刑事犯罪的累犯如何界定

法律解析: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七条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