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有哪些

律师回答
摘要:本文阐述了所得税会计准则中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的确认方法。计税基础包括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以及可以抵扣的金额,而负债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抵扣的金额。资产计税基础与负债计税基础的区别在于对资产和负债的影响不同。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暂时性差异=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一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最后,文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是新的准则体系中实施难度最大的准则之一。该准则规定所得税会计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使得所得税核算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关键在于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的确认。
一、确认计税基础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分别根据会计准则与税法的不同要求进行计价,简称会计计价基础和税法计价基础。会计计价基础即账面价值,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在账面上确认的资产或负债的金额;税法计价基础即计税基础,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税法规定,为计算应交所得税所确认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也是申报所得税时该资产或负债的计税金额。
(一)确认资产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显然,资产的计税基础是税法允许未来抵税的资产价值,即未来不需要纳税的资产价值,即现在不能税前列支抵扣的金额,也是现在需要纳税的资产价值,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成本-以前或现在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具体确认资产计税基础时,应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1)资产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如果该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不需纳税,则资产的计税基础就是其账面价值。通常情况下,资产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
(2)资产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不等。通常在资产的后续计量中因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的不同,可能造成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差异。例如,各项资产如发生减值,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应当计提相关的减值准备,而税法规定企业提取的减值准备一般不能税前抵扣,只有在资产发生实质性损失时才允许税前扣除,由此就产生了资产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的不等。在资产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不等的情况中有一种特殊情况需引起注意,即资产的计税基础为0,主要在与某项资产相关的收入享受免税或按收付实现制征税时产生,则该资产的计税基础为0。例如,一项国债投资的应收利息的账面价值为20万元,根据税法规定该利息收入免税,则应收利息的计税基础为0。
(二)确认负债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显然,负债的计税基础是税法规定未来不可以扣税的负债价值,也就是未来需要纳税的负债价值,或是现在不需要纳税的负债价值,或现在可以税前列支抵扣的金额。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由于资产与负债本身就是一对含义相反的概念,因此资产计税基础与负债计税基础的含义在理解上也是相反的。具体确认负债计税基础时,应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1)负债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并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如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交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该负债引发的费用不允许抵扣未来的应纳税所得,即“计税基础=账面价值”。(2)负债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不等。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涉及损益,进而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如某项负债引发的收入当前构成部分纳税所得,则负债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就会出现不等。与资产相似,在负债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不等的情况中也有一种特殊情况,即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这往往是由于该类负债引发的费用允许抵扣未来的应纳税所得额引起的,所以其计税基础为0,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企业因或有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中。
二、确认暂时性差异
在上述资产计税基础与负债计税基础的确认与分析基础上,可引申出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
暂时性差异=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一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
暂时性差异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暂时性差异的计算值是一个累计值。由于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是累计的,暂时性差异也是一个累计值。暂时性差异在以后年度资产收回或负债清偿时,会产生应税利润或可抵扣金额,随时间推移会逐渐消除,即暂时性差异可以转回,且转回数与原发生数总额相同。第二,暂时性差异不同于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一定是暂时性差异,但暂时性差异并不都是时间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按照其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确认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是指未来应纳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将导致使用或处置资产、偿付负债的未来期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确定方法如下:
(1)资产类项目(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资产的确认,意味着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在未来期间将以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的形式收回。当该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计税基础时,应税经济利益的金额也将超过计税时允许抵扣的金额,此差额在未来期间支付所产生的所得税义务构成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当企业收回该资产的账面价值时,应税暂时性差异将转回,企业将获得应税利润,使得经济利益很可能以税款支付的方式流出企业。
(2)负债类项目(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当该负债的账面价值超过其计税基础时,资源从企业流出时,其部分或全部金额可以在晚于负债确认期间的某个期间确定应税利润时抵扣,相关所得税可以在未来期间收回,从而构成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常见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项目分析如下:
(1)资产类项目。一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大于年末该类项目合计金额的5‰的部分。税法规定,该类项目计提坏账准备为年末合计金额的5‰,若会计计提超过这一标准,其超过部分将构成一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二是交易性金融资产新公允价值低于原公允价值的调整部分。三是持有到期投资(权益法)被投资企业权益减少调减的那部分账面价值。四是固定资产,税法折旧小于会计折旧形成的差额部分。五是各项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期末可变现净额或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价值的部分。
(2)负债类项目。一是交易性金融负债税法摊余成本小于会计摊余成本的部分。二是新公允价值高于原公允价值的调整部分。三是或有负债能作为税收扣除项目的部分。四是划为其他金融负债的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新公允价值高于原公允价值的调整部分。
延伸阅读
所得税计税基础是企业根据税法规定,为计算应交所得税所确认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也是申报所得税时该资产或负债的计税金额。企业应按照税法规定对资产或负债进行价值确认,并在申报所得税时按照计税基础进行计算。

计税基础的确认是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也是税务法规的规定。企业在确认计税基础时需要考虑到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以及相关的成本、费用和税费等因素,以确保计税基础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如果企业的计税基础与税务部门的计税基础不一致,可能会导致税务部门对企业进行罚款、扣留资产或负债、调整财务报表等处罚措施。因此,企业应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对资产或负债进行价值确认,并及时申报所得税,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财务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 第六章 特别纳税调整 第一百二十三条 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或者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安排的,税务机关有权在该业务发生的纳税年度起10年内,进行纳税调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 第六章 特别纳税调整 第一百一十八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五条所称实际税负明显低于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税率水平,是指低于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税率的5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 第六章 特别纳税调整 第一百二十一条 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企业作出特别纳税调整的,应当对补征的税款,自税款所属纳税年度的次年6月1日起至补缴税款之日止的期间,按日加收利息。
前款规定加收的利息,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基础知识

本文所得税知识点主要内容有:      1.所得税分类以及税率      2.高新技术企业...查看全文

企业所得税永久性差异包括哪些

税务会计是在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基础上,按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计算出各税种的计税依据(主要是应税收入和应税所得)和应纳税额,并进行纳税申报和税务筹划。税务会计调整是将会计收益(利润总额)、会计收入、应交税金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所...查看全文

企业所得税计税基数

1、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基数是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查看全文

企业所得税的基础税率是多少

企业所得税率一般是25%,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一般为20%。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一般为15%。非居民企业对于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均为20%。 ...查看全文

土地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联系与差异?

法律解析: 土地增值税是指在土地流转和开发经营中,对土地资产增值部分征收的税收。增值额指土地的流转价格与取得价款之差,或者土地开发项目取得价款与土地购置、使用等费用的差额。计算方式一般为增值额乘以一定的税率。土地增值税的税率因地而...查看全文

土地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联系与差异?

法律解析: 土地增值税是指在土地流转和开发经营中,对土地资产增值部分征收的税收。增值额指土地的流转价格与取得价款之差,或者土地开发项目取得价款与土地购置、使用等费用的差额。计算方式一般为增值额乘以一定的税率。土地增值税的税率因地而...查看全文

企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差异

增值税是对增值部分征税,最终由消费者承担,属于流转税,基于营业收入,不含税。一般纳税人按不含税收入的17%征税,购买者购买的商品含税金可抵扣。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提供劳务和进口货物的单位征收的税。所得税分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对...查看全文

产生暂时性差异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在会计中,有些暂时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类似,虽是暂时性差异,但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1.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确认时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查看全文

企业所得税计算基数

当下社会,我们都知道在社会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拥有纳税的义务,不同的不同的企业纳税项目不一样。那么,你知道企业所得税计算基数的法律定义吗?5%),但将“计税工资总额”调整为“工资薪金总额”,扣除额也就相应提高了。在职工教育经费方面,为...查看全文

企业所得税税目有哪些

企业所得税法中对企业需缴纳的税费是有做规定的,在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时候,应该要对于具体需要缴纳的税费做一定的了解。那么,企业所得税法的纳税项目你知道吗? 企业所得税法的纳税项目有哪些? 一、收入类调整项目 1.视同销售收入2.接受...查看全文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与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了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和征收方式。税率为25%,但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可以减按20%纳税。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有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查账征收按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计算缴纳,核定征收按利润总额...查看全文

企业所得税有哪些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的比例税率。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内资企业和经营单...查看全文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有哪些

企业所得税 是对我国内资企业和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纳税人范围比公司所得税大。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即所有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内资企业或其他组织,包括以下6类: (1)国有企业; (2)集体企业...查看全文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有哪些

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 1、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 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查看全文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有哪些

本文介绍了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税率以及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税法规定,纳税人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以下(含3万元)的,可减按18%税率征税;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至10万元(含10万元)...查看全文

计算企业所得税时罚金计税吗

企业所得税计税规则和纳税范围的概述。 企业所得税计税时需要纳税的罚金,不能作为支出扣除;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范围包括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财产、投资收益等多种收入;某些收入可以免交企业所得税,如国债利息收入、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查看全文

企业所得税中加计扣除有哪些

一、企业新品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政策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查看全文

企业所得税都有哪些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而言,应该非常清楚我国法律规定,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向国家缴纳企业所得税。那么,企业所得税包含了哪些范围?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查看全文

企业所得税基本税率

企业所得税率一般是25%,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一般为20%。国家...查看全文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有哪些

企业所得税纳税有哪些分类 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居民企业及非居民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其生产经营所得为课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缴纳企业所得税。...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