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判刑后应在哪里服刑?

律师回答

关于异地判刑在哪里服刑是正确的?的法律问题,

一、异地判刑在哪里服刑是正确的?

对于刑事案件的犯人来说,在外省立案宣判的,就需要在外省服刑,在犯人服刑期间,发现还有其他罪名没有受审的,由第一审法院管辖,而处理刑事案件要经过侦查阶段,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

异地犯罪判刑一般会在犯罪地服刑。和服刑的时间长短没有关系。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发现正在服刑的罪犯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犯罪没有受到审判的,由原审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罪犯服刑地或者新发现罪的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服刑地或者新发现罪的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二、处理刑事案件的流程有什么?

一般刑事案件从最初的立案到最终审判结果的确定,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分别是公安机关主要负责的侦查阶段、人民检察院负责的审查起诉阶段以及最终人民法院负责的审判阶段。

在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可以根据犯罪嫌疑人本身情况以及案件的具体情况,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采取相应的侦查手段以明确案件的基本事实,待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后,由公安机关撰写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的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案件进入检察院以后,检察院须在一个月以内作出是否提起公诉的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在该阶段,检察院的工作重心系在于通过审核案卷材料是否充分、确实,证据是否确凿以明确是否应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检察院经审查后确定案件材料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应立即将案件移送法院提起公诉,最终由法院确定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触犯何种罪名以及应当给予何种刑罚。

如果是进入刑事诉讼程,那么就需要按照相应的程序规定来处理刑事案件,一个刑事案件需要经过立案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以及人民法院判决阶段三个阶段才能最终做出判决,人民法院拥有最终的定罪量刑权,未经人民法院定罪不能对其处罚。

相关内容:拘役折抵刑期是怎么折抵的

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在判刑之前现行被羁押的话,那么根据日后判刑的类型,可以进行刑期的折抵。今天,我们就来具体说一说拘役折抵刑期是怎样折抵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拘役折抵刑期是怎么折抵的

根据《刑法》第42条和第69条的有关规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拘役的刑期从判决之日起计算。判决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

根据刑法第64条规定,数罪并罚拘役不超过1年

二、拘役的执行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享有两项待遇:探亲;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三、拘役与有期徒刑不同的是:

①期限不同。拘役的刑期较有期徒刑短,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罪犯;而有期徒刑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适用于罪行较重和罪行严重的犯罪分子。

②法律后果不同。被判处拘役的罪犯,服刑期满后再犯罪的,不作累犯论处;而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刑满释放或赦免后5年内,再犯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则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③执行场所不同。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而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监狱或其他劳改场所执行。

④待遇不同。被判处拘役的罪犯每月可以回家1~2天,参加劳动的,可酌量发给报酬,而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服刑期间不能回家。

四、拘役还与刑事拘留和行政拘留不同。

拘役是刑罚的一种。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在紧急情况下限制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人身自由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行政拘留是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而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实行的行政处罚。

五、拘役的适用对象

从我国刑法分则有关拘役的规定可以看出其适用对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拘役一般只适用于犯罪性质比较轻微的犯罪。

2、拘役多适用于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

3、在我国刑法分则中,拘役既可适用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也可以适用于本应判处短期徒刑,但具有从轻情节的犯罪。

从上文的介绍当中我们清楚的知道,要是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而在判刑之前现行被羁押的,那么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如果你对于拘役还有更多的问题,保险起见还是咨询一下优律师的专业律师。有专业律师帮助你分析案情、提出建议,详细问题一定会得到很好地而解决。

死缓在哪里服刑是正确的?

关于死缓在哪里服刑是正确的?的法律问题,

死缓在监狱服刑,我国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应当将执行通知书、判决书送达羁押该罪犯的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执行通知书、判决书之日起一个月内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

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的时候,应当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在判决生效后十日以内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依法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对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

对未成年犯应当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

执行机关应当将罪犯及时收押,并且通知罪犯家属。

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执行期满,应当由执行机关发给释放证明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八条

【死刑、死缓的适用对象及核准程序】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第五十条

【死缓变更】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第五十一条

【死缓期间及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计算】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属于限制死刑的一种执行方式,因为死刑属于剥夺犯罪行为人生命的一种刑罚,如果是不对死刑的适用加以限制的话,那么就会对犯罪行为人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很好的限制了死刑的适用。

相关内容:什么样的人能够适用死缓

死缓是我国刑罚种类中死刑的一种,即属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但“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对其判处死刑但缓期二年执行的死刑制度。死缓政策的施行,将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范围降到了最低程度,达到了严格控制死刑的目的。因而在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那么什么样的人能够适用死缓?现在就让优律师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一、什么样的人能够适用死缓

据我国《刑法》第48条之规定,对于应当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由上述规定,我们可以知道,适用死缓的条件有两个:

1、罪当处死,这是适用死缓的前提条件;

2、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这是区分立即执行和缓期二年执行的界限。至于什么才属于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要靠法官综合考虑全案的情况,包括犯罪情节、被害人过错、罪行轻重以及其他可以认为不立即处死的情节等等。

二、适用死缓会发生什么后果

死缓本身并非一成不变,宣告死缓之后,尤其是当缓期二年期满之后,就面临着如何执行的问题。根据我国《刑法》第50条第1款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有三种后果,现归纳如下:

1、减为无期徒刑。条件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两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2、减为25年有期徒刑。条件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减为25年有期徒刑;

3、执行死刑。条件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需要注意的是死缓有一定的考验期。死缓考验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即判决或者核准死缓的判决宣告或送达之日起计算。此外,如果死缓满足上述条件后被减为有期徒刑,则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缓考验期满之日起计算。

事实上,判决了死缓,就有很大可能留下生的希望。这也是我们国家为了避免冤假错案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我国死刑制度的重大革新。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生命还在,一切都有希望,所以,关于死缓的任何事宜均可咨询专业律师,通过律师专业知识和执业经验的优势,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自己的将来留一条出路。

法律规定重刑犯在哪里服刑?

关于法律规定重刑犯在哪里服刑?的法律问题,

一、法律规定重刑犯在哪里服刑?

法律规定重刑犯在监狱服刑。

1、判刑后在哪里服刑与所判刑罚有关:

(1)被判处管制的罪犯,由地方社区矫正机构执行。

(2)被判处拘役的罪犯是在判决法院所在地的看守所或是其他监管场所服刑。

(3)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如果在罪犯交付执行前,有折抵刑期等情形的使剩余刑期不足三个月的,由当地看守所对罪犯执行刑罚,三个月以上的,要在监狱服刑。一般情况下刑期在一年以下的,是在判决地当地看守所或者监狱服刑,一年以上的会发送回罪犯原省监狱服刑。

(4)无期徒刑的,具体是哪个监狱服刑由法院判决。

(5)对判处死缓以及死刑立即执行的罪犯,采用就近服刑的原则,即在判决地监狱、死刑执行场所执行。

(6)对于未成年犯,服刑地点应当是在未成年犯管教所。

2、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八条

【管制的期限与执行机关】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三条

【拘役的执行】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第十五条

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应当将执行通知书、判决书送达羁押该罪犯的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执行通知书、判决书之日起一个月内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

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

二、刑罚执行的教育性原则有哪些

1、正确执行刑罚;

2、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

3、对受刑人的改造,要以教育疏导为主、以强制性的执行措施为辅;

4、区别对待方针,根据每个犯罪人的个人性格、犯罪种类、人身危险程度等,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被判刑后需要到国家规定的相应监管场所来服刑的,可能是在社区矫正机构、看守所、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死刑执行场所等监管场所。

在当代的社会,我们国家对相关的犯罪分子进行处罚的时候,应当是根据犯罪的情节严重程度来作出不同的判断,比如说罪行非常恶劣的,那么将会对此处以重刑,也就是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是无期徒刑。被判处有期徒刑之后,应当按照我国《刑法》中的规定,在监狱执行。

相关内容:犯罪进了监狱如何探监?

犯罪进了监狱如何探监?

一、会见对象

罪犯会见的对象原则上指罪犯的近亲属和监护人。近亲属是指配偶、子女、孙子女、父母、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伯父母、姨父母、自己及其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

会见对象必须携带身份证及其它能证明自己与罪犯关系的有效证明(户口簿、公安派出所证明、单位介绍信等),并经过监狱负责会见的干警审查后方可会见。其他亲属或他人,监狱认为对罪犯改造有帮助,经监狱批准,也可会见。会见对象必须携带身份证及其它能证明自己与罪犯关系的有效证明(户口簿、公安派出所证明、单位介绍信等),并经过监狱负责会见的干警审查后方可会见。其他亲属或他人,监狱认为对罪犯改造有帮助,经监狱批准,也可会见。

二、会见程序:

1、凭本人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等能证明本人身份和与罪犯关系的有效证件、证明到监狱会见管理中心办证窗口办理会见登记,取得会见通知书→候见大厅等候广播通知→持会见通知书、身份证材料在会见入口处接受安检,将随身物品存入物品保管柜→进入会见厅会见。

2、需存顾送款的,请到监狱会见管理中心办理;

3、需顾送物品的,持顾送物品审批单到监狱会见管理中心办理,可顾眼镜(塑料或纤维镜片的近视、老花眼镜),经监狱批准的药品。

三、扩展资料:

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会见:

(一)正在接受隔离审查的;

(二)禁闭期间的。

(三)严管集训期间的。

(四)受警告、记过处分三个月内、禁闭处分六个月以内的。

(五)在会见时夹带、藏匿违禁品,被查证后六个月以内的。第四章会见程序第二十三条 监狱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罪犯会见日制度。

尽管犯罪入了监狱接受改造,但是犯人在服刑期间也可以行使罪犯的权力,获取亲属的探视。但是,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去探视,必须是符合规定的亲属和监护人才行。另外,探视也是有时间要求的。具体可以向当地监狱进行咨询。

刑事拘留怎么判刑是正确的?

关于刑事拘留怎么判刑是正确的?的法律问题,

刑事拘留不一定会判刑,判刑的前提是被追究刑事责任,而且不符合法定的免于刑事处罚的事由。公安机关拘留人后,应当在24小时内讯问被拘留的人,发现不应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检察院不批捕的,公安机关应立即释放。

刑事拘留并不一定会判刑。刑事拘留只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强制措施,最终判不判刑要看行为人的行为构不构成犯罪、需不需要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有证据证明构成犯罪的,一般会判刑。

刑事拘留是一种剥夺公民自由的强制措施。与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相比较,拘留的特点在于完全剥夺公民人身自由,而非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就剥夺公民自由而言,拘留与逮捕具有相似性,都属于羁押的一种,因而也只有在确有必要时才能采用。

刑事拘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其一,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现行犯是指正在实施犯罪的人,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证据证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

其二,具有法定的紧急情形之一。对于何谓紧急情形,《刑事诉讼法》第80条和第163条对于公安机关的拘留和人民检察院的拘留作出了不同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80条采用列举的方式,规定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公安机关可以先行拘留:

(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刑事拘留属于刑事强制措施之一,只是被刑事拘留的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判刑。只有经过人民法院的审查之后才能对犯罪行为人定罪量刑,并且量刑的幅度还需要根据犯罪行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情节轻重以及行为人的量刑情节等因素来确定。

相关内容:刑事拘留如何解除 ?

刑事诉讼中的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刑事拘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现行犯是指正在实施犯罪的人,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证据证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其二,具有法定的紧急情形之一。对于何谓紧急情形,刑事诉讼法第80条和第163条对于公安机关的拘留和人民检察院的拘留作出了不同的规定。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审查后,根据案件情况报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分别作出处理。一是对需要逮捕的,在拘留期限内依法办理提请批准逮捕手续;二是对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不需要逮捕的,而办理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手续,直接向院移送起诉;三是在拘留期限内未能查明犯罪事实的,办理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手续,继续侦查;四是具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撤销案件。以上四种情况均需办案机关对刑事拘留予以解除。但在解除刑事拘留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应当给被拘留人《释放证明书》,并在该文书中写明释放原因。2、对具有刑诉讼第15条规定情形之一的除释放被拘留人外,还应撤销案件,而不能以放代撤。3、对机关不批准逮捕的被拘留人应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书。公安机关为需要补充侦查、要求复议复核的应变更强制措施。

下毒未遂怎么判刑是正确的?

关于下毒未遂怎么判刑是正确的?的法律问题,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故意杀人且犯罪未遂的可以对照故意杀人罪犯罪既遂的标准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可以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不同的犯罪事实后果的判决是不同的,可以按照法律上规定的程序来进行合法的判决处理。

犯罪未遂可以对照既遂的标准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故意杀人罪是实害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

第一种,谋财型杀人案件:指作案人为非法获取公私财物而实施杀人的犯罪案件。这类案件包括抢劫杀人案件、盗窃杀人案件、谋财害命案件等。

第二种,复仇型杀人案件:指作案人为了发泄内心的积怨而实施杀人的案件。包括私仇报复杀人案件、报复杀人案件等。

第三种,情欲型杀人案件:指作案人为了满足个人性或感情纠葛引发矛盾而实施杀人的犯罪事件。包括恋爱婚姻纠纷杀人案件、性变态杀人案件等。

第四种,遗弃型杀人案件:指因各种原因负有某种业务的人员,为了推卸责任、减轻负担,杀害义务对象的犯罪案件。包括将子女遗弃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导致饿死等案件。

第五种,迷型杀人案件:指当事人基于封建迷思想,为治病求寿、得道升天而采用各种手段致人死亡的刑事案件。

第六种,寻衅斗殴型杀人案件:指违法犯罪团伙成员为了逞凶称霸或为了各种利益,在寻衅滋事或互相斗殴过程中致人死亡的犯罪事件。

第七种,其他类型杀人案件:有精神病杀人案件、激情杀人案件因各种原因导致受害人死亡的案件等。

犯罪分子存在故意杀人行为,属于严重恶劣的犯罪事件,应当按照上述规定的标准来判决处理,公安机关应当立即调查取证,并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控制,避免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和后果,有关判决的具体情况还需要由检察机关来进行审查起诉处理。

故意杀人罪属于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故意杀人罪不仅仅剥夺了他人的生命权益,而且还严重危害了我国的社会秩序,故对于故意杀人的行为我国的法律法规是十分严厉的打击的,但是我国的刑事法律法规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于未遂犯可以从轻处罚。

相关内容: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了解一个犯罪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楚的知道该罪名的犯罪构成,对于常见的故意杀人罪来讲同样如此。那么故意杀人罪犯罪构成包括哪些方面呢?具体又有什么样的内容呢?接下来,优律师就来为大家介绍。

一、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性质最恶劣的少数犯罪之一。必须从重从快严惩。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故意杀人罪的客体要件

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并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的有机体,是人赖以存在的前提。

2、故意杀人罪的客观要件

首先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构成。

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只有那些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才能构成。杀人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借助一定的凶器,也可以是徒手杀人,但是如果使用放火、爆炸、投毒等危险方法杀害他人,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对于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去杀害他人的,对教唆犯应直接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其次,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既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执行死刑、正当防卫均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经受害人同意而剥夺其生命的行为,也构成故意杀人罪。

第三,直接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间接故意杀人罪以被害人死亡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才能断定行为人负罪责。

3、故意杀人罪的主体要件

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故意杀人罪的主观要件

故意杀人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故意杀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和错综复杂的。常见的如报复、图财、奸情、拒捕、义愤、气愤、失恋、流氓动机等。动机可以反映杀人者主观恶性的不同程度,对正确量刑有重要意义。

根据上文可知,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主体的主观状态表现为故意,该罪所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其客观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如果您对认定故意杀人罪还有其他问题,请您联系我们优律师,我们将尽快为您提供相应地法律解读。

敲诈勒索罪判刑几年是正确的?

关于敲诈勒索罪判刑几年是正确的?的法律问题,

一、敲诈勒索罪判刑几年是正确的?

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索要财物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各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这是本罪与盗窃罪、诈骗罪不同的显著特点之一。本罪侵犯的对象为公私财物。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

威胁,是指以恶害相通告迫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即如果不按照行为人的要求处分财产,就会在将来的某个时间遭受恶害。威胁内容的种类没有限制,包括对被害人及其亲属的生命、身体自由、名誉等进行威胁,威胁行为只要足以使他人产生恐惧心理即可,不要求现实上使被害人产生了恐惧心量。威胁的内容是将由行为人自己实现,还是将由他人实现在所不问,威胁内容的实现也不要求自身是违法的,例如,行为人知道他人的犯罪事实,向司法机关告发是合法的,但行为人以向司法机关告发进行威肋索取财物的,也成立敲诈勒索罪。威胁的方法没有限制,既可能是明示的,也可能是暗示的;既可以便用语言文字,也可以使用动作手势;既可以直接通告被害人,也可以通过第三者通告被害人。威胁的结果,是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然后为了保护目己更大的利益而处分自己的数额较大的财产,进而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处分财产,并不限于被害人直接交付财产,也可以是因为恐惧而默许行为人取得财产,还可以是与被害人有特别关系的第三者基于被害人的财产处分意思交付财产。行为人敲诈勒索数额较小的公私财物的,不以犯罪论处。

敲诈勒索的行为只有数额较大时,才构成犯罪。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是本罪的加重情节,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敲诈勒索罪的惯犯;敲诈勒索罪的连续犯;对他人的犯罪事实知情不举并乘机进行敲诈勒索的;乘人之危进行敲诈勒索的;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敲诈勒索的;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巨大的;敲诈勒索手段特别恶劣,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或其他严重后果的;等等。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必须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目的。如果行为人不具有这种目的,或者索取财物的目的并不违法,如债权人为讨还久欠不还的债务而使用带有一定威胁成份的语言,催促债务人加快偿还等,则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敲诈勒索罪属于侵害公民财产权利的犯罪,只要是行为人以恐吓、要挟或者是威胁的方法对公司财产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进行强行索取财物的行为,或者是多次敲诈勒索的,都会被认定为敲诈勒索罪,行为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例如被判处有期徒刑等。

相关内容:敲诈勒索罪立案金额是多少

一、敲诈勒索罪立案金额是多少

敲诈勒索罪是数额犯,行为人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必须是“数额较大”,才构成敲诈勒索罪。

《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二、哪些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为人以将要实施的积极的侵害行为,对财物所有人或持有人进行恐吓。例如,以将要实施杀害、伤害、揭发隐私、毁灭财物等相恐吓。由此可见,本罪只能以作为方式实施,不可能是不作为。

(二)行为人扬言将要危害的对象,可以是财物的所有人或持有人,也可以是与他们有利害关系的其他人。例如,财务所有人或持有人的亲属等。

(三)发出威胁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可以当着被害人的面用口头、书面或其他方式表示,也可以通过电话、书信方式表示;可以是行为人亲自发出,也可以是委托第三者转达;可以明示,也可以暗示,都不影响本罪的构成。

(四)威胁要实施的侵害行为有多种,有的可以是当场实现的,如杀害、伤害,有的是当场不可能实现,必须日后才能实现的,如揭发隐私。需要注意的是,行为人威胁将要实施危害行为,并非意味着发出威胁之时不实施任何危害行为,例如威胁将要实施伤害行为,但在威胁发出之时实施相对轻微的殴打行为;或者威胁将要实施杀害行为,但在威胁发出之时实施伤害行为。

法律中明确规定了敲诈勒索罪属于典型的数额犯,也就是在实施了敲诈勒索的行为之后还不够,此时还必须达到规定的数额或者符合一定的情节,那么才有可能认定行为人构成此罪,不然一般是按照普通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理,虽然也是会对行为人进行处罚,但此时的处罚就不会涉及到刑事方面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在异地判刑在哪里服刑

在异地判刑一般在犯罪地服刑。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在异地判刑在哪里...查看全文

在异地判刑在哪里服刑

法律分析: 在异地判刑一般在犯罪地服刑。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 法律依据: 《中华...查看全文

服刑地点:被判刑后会在哪里服刑?

《刑事诉讼法》规定,我国罪犯执行采取就近收监原则,判决地附近执行。刑罚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不同刑罚有不同执行机关。被判死缓、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送监狱执行,有期徒刑不满一年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查看全文

服刑地点:被判刑后能在哪里服刑?

中国刑法规定了罪犯服刑的不同情形:管制刑在当地社区矫正机构执行;拘役在判决法院所在地的看守所或监管场所服刑;有期徒刑不足三个月的在当地看守所执行,超过三个月的在监狱服刑;死刑缓期执行和立即执行的罪犯一般在判决地的监狱或死刑执行场所...查看全文

异地犯罪在哪里服刑

外地犯罪要去哪里服刑 犯罪分子犯罪行为实施地点或者是审判地点。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 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的时候,应当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在判决生效后十日以内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者...查看全文

异地犯罪在哪里服刑

法律分析:般情况下,在哪里服刑由司法机关决定,罪犯没有选择权。一般在外地犯罪会在犯罪地坐牢。因为刑事案件的管辖是以犯罪地为主,住所地为辅的制度。一般是犯罪地法院审判之后,由当地派出所移送附近监狱执行。法律依...查看全文

被判刑后在哪里服刑

法律分析:被判刑后如果属于有期徒刑,执行的场所是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拘役一般是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如果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查看全文

判刑后在本地服刑还是异地

一、判刑后可以回本地服刑吗      判刑后可以回本地服刑。    &nbs...查看全文

被判刑后会在哪里服刑?

判刑后在判决地附近的执行场所收监执行,如果判刑剩余刑期不足一年则在看守所服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必要时可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查看全文

外地人判缓刑在哪里服刑?

律师分析: 身份证居住地服刑,可以变更居住地。前提是变更所在地的社区愿意接受。缓刑罪犯原则是不能离开所居住的地方,这样方便和有利于公安机关和有关单位依法对其实行经常性的监督改造或考察。而且缓刑罪犯未经监管机关批准,擅自离开居住地的...查看全文

外地犯罪判刑在哪里服刑

外地犯罪在哪里服役 异地犯罪被判刑后,在其所在省份监狱坐牢。 《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以上规定结合...查看全文

醉酒驾车被判刑后,服刑地点在哪里?

醉驾罪的刑罚执行根据情况有所不同,被判拘役的犯罪分子在看守所关押,取保候审的则会被释放,判缓刑的不需要羁押。拘役刑交由公安机关拘役所或看守所执行,短期徒刑由看守所执行,长期徒刑由监狱执行。...查看全文

判刑后的服刑地点在哪

判刑后罪犯的服刑地点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第二条和第九条。根据法律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以下或者余刑在一年以下的罪犯,如果不便送往劳动改造场所执行,可以由看守所监管。看守所收押人犯需要凭借逮捕证、刑事拘留证或相关...查看全文

判刑后是异地服刑嘛?

律师解答: 不是的,判刑之后不是在异地服刑的。因为刑事案件的管辖是以犯罪地为主、住所地为辅的制度。一般是犯罪地法院审判之后,由当地派出所已送附近监狱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十四条 上级人民法院在...查看全文

判刑后是异地服刑吗?

律师分析: 不是的,判刑之后不是在异地服刑的。因为刑事案件的管辖是以犯罪地为主、住所地为辅的制度。一般是犯罪地法院审判之后,由当地派出所已送附近监狱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十四条 上级人民法院在...查看全文

判刑后在哪服刑

法律分析:判刑后在判决地附近的执行场所收监执行。如果判刑后剩余刑期不足一年,在现在关押他的看守所服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在必要的时候,可...查看全文

判刑后在哪服刑

判刑后在判决地附近的执行场所收监执行。如果判刑后剩余刑期不足一年,在现在关押他的看守所服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查看全文

判刑后在哪服刑

法律分析: 判刑后罪犯一般由判决地附近的执行场所进行收监。被判处拘役的罪犯是在判决法院所在地的看守所或是其他监管场所服刑,被判处管制的由地方社区矫正机构执行,刑期在一年以下的,是在判决地当地看守所或者监狱服刑等。 法律依据 《中华...查看全文

判刑后在哪服刑

判刑后在判决地附近的执行场所收监执行。如果判刑后剩余刑期不足一年,在现在关押他的看守所服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查看全文

在哪里判决就在哪里服刑吗

法院判决后,服刑地点不一定与判决地点相同。判决公文由法院交给司法部,再由监狱管理局决定送往哪个监狱。判决生效后十日内,交付执行的法院需将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其他执行机关。...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