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权和专利申请权的归属如何确定?

律师回答
摘要: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属于单位,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多个单位或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除非另有协议,专利权归共同完成的单位或个人所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条,单位可以处置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权,促进发明创造的实施和运用。对于利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设计人可以通过合同约定专利权的归属。
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条
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该单位可以依法处置其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促进相关发明创造的实施和运用。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延伸阅读
专利权归属的法律原则与判例分析
专利权归属的法律原则与判例分析是指在专利领域中,确定专利权归属的基本法律准则和通过案例分析来解决争议。根据专利法律体系,专利权通常归属于发明人或其雇主,但也存在其他情况,如共同发明和合作研究等。法律原则包括首创原则、职务原则和合同原则等,这些原则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所不同。判例分析通过研究相关案例,探讨法院对专利权归属问题的裁决和解释,为类似争议提供参考。综合法律原则和判例分析,可以帮助确定专利权归属,保护创新者的权益,促进技术创新和发展。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条,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归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对于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除非另有协议,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共同完成的单位或个人。专利权归属的法律原则和判例分析是解决专利权归属争议的基本法律准则,旨在保护创新者的权益,促进技术创新和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二章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第二十五条 对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权:
(一)科学发现;
(二)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四)动物和植物品种;
(五)原子核变换方法以及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六)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
对前款第(四)项所列产品的生产方法,可以依照本法规定授予专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七十一条 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故意侵犯专利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三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人民法院为确定赔偿数额,在权利人已经尽力举证,而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主要由侵权人掌握的情况下,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侵权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账簿、资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判定赔偿数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六十六条 专利侵权纠纷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的,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供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的证明。
专利侵权纠纷涉及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出具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对相关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进行检索、分析和评价后作出的专利权评价报告,作为审理、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证据;专利权人、利害关系人或者被控侵权人也可以主动出具专利权评价报告。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如何确定专利权和专利申请权的归属

法律分析:确定专利权和专利申请权的归属的方式:_x000D_ 1.一般情况下,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按照合同约定确认;_x000D_ 2.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查看全文

如何确定专利申请权与专利权的归属?

确定专利权和专利申请权的归属的方式是: 1.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2.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查看全文

如何确定专利权的归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规定:1、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2、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查看全文

专利权和专利申请权如何转让

法律分析: 专利权和专利申请权的转让首先需要转让人和受让人依法订立书面的转让合同,然后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由该部门进行公告,最后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转让从登记之日起就生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条 ...查看全文

专利权和专利申请权如何转让

法律分析:专利权和专利申请权的转让首先需要转让人和受让人依法订立书面的转让合同,然后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由该部门进行公告,最后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转让从登记之日起就生效。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专利权和专利申请权如何转让?

专利权和专利申请权的转让程序如下: 1、签订转让合同。 2、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告。 根据《专利法》第10条的规定,专利申请权可以转让。根据《专...查看全文

产品专利申请权的归属?

律师分析: 1、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2、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查看全文

确定专利权归属的方法

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属于单位,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属于共同完成的单位或个人,接受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属于完成单位或个人,同时申请的发明创造的专利权授予先申请的人。...查看全文

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专利申请权?

律师分析: 专利权和专利申请权的转让程序如下: 1、签订转让合同。 2、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查看全文

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专利申请权

律师分析:专利权和专利申请权的转让程序如下:1、签订转让合同。2、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告。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如何申请专利权

法律分析:申请个人专利的办法:_x000D_ 1、申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的,应当由当事人提出申请。经专利行政部门经过十八个月初步审查,三年实质审查,确认无异议的,即可发给专利证书;_x000D_ 2、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应...查看全文

如何申请专利权

法律解析: 1、申请人要到专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且带上相关材料。比如,带上专利项目评估申请表,被评估专利项目的专利证书、受理通知书、专利申请文件资料的复印件等等这些资料。 2、在专利行政部门收到了申请人的专利申请之后,经过基本的审...查看全文

如何申请专利权?

律师分析: 1、申请人要到专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且带上相关材料。比如,带上专利项目评估申请表,被评估专利项目的专利证书、受理通知书、专利申请文件资料的复印件等等这些资料。 2、在专利行政部门收到了申请人的专利申请之后,经过基本的审...查看全文

如何申请专利权

法律分析:1、申请人要到专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且带上相关材料。比如,带上专利项目评估申请表,被评估专利项目的专利证书、受理通知书、专利申请文件资料的复印件等等这些资料。2、在专利行政部门收到了申请人的专利申请之后,...查看全文

如何申请专利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申请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应当提交请求书、说明书及其摘要和权利要求书等文件。请求书应当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名称,发明人的姓名,申请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以及其他事项。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查看全文

授权专利和申请专利的差别?

律师解答: 一、本质不同专利权 发明创造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 专利申请权: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的权利。 二、特征不同 1、专利权还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专利权是...查看全文

授权专利和申请专利的差别?

法律解析: 一、本质不同专利权 发明创造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 专利申请权: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的权利。 二、特征不同 1、专利权还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专利权是...查看全文

专利权和专利申请权怎么转让

法律分析:专利权和专利申请权的转让方式是通过转让双方之间签订书面的转让协议来进行转让,依法订立合同后需要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并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告。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专利权和专利申请权怎么转让

法律分析: 专利权和专利申请权的转让方式是通过转让双方之间签订书面的转让协议来进行转让,依法订立合同后需要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并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条 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查看全文

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能转让吗

中国单位或个人向外国人、外国企业或外国组织转让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需办理相关手续,包括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公告,转让自登记之日起生效。...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