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中如何认定实际履行行为

律师回答

行为人的履约能力可分为完全履约能力、部分履约能力和无履约能力三种情形,应分别不同情况加以认定:(1)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行为人只履行一部分,如果其不完全履行的目的旨在毁约或避免自身损失或由不可避免之客观原因造成,应认定为民事欺诈行为;如果其部分履行意在诱使相对人继续履行,从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2)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以欺骗手段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3)有部分履约能力,同时亦有积极的履约行为,即使最后合同未能完全履行或完全未履行,一般应认定为民事欺诈行为。但是,如果行为人的履约行为本意不在承担合同义务而在于诱使相对人继续履行合同,从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4)签订合同时无履约能力,但事后经过各种努力具备了履约能力,并且有积极的履约行为,则无论合同最后是否得以完全履行,均只构成民事欺诈;(5)签订合同时无履约能力,之后仍无此种能力而依然蒙蔽对方,占有对方财物的,应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6)有部分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以欺骗手段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

合同诈骗罪中如何认定实际履行

(1)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行为人只履行一部分,如果其不完全履行的目的旨在毁约或避免自身损失或由不可避免之客观原因造成,应认定为民事欺诈行为;如果其部分履行意在诱使相对人继续履行,从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2)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以欺骗手段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3)有部分履约能力,同时亦有积极的履约行为,即使最后合同未能完全履行或完全未履行,一般应认定为民事欺诈行为。但是,如果行为人的履约行为本意不在承担合同义务而在于诱使相对人继续履行合同,从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4)签订合同时无履约能力,但事后经过各种努力具备了履约能力,并且有积极的履约行为,则无论合同最后是否得以完全履行,均只构成民事欺诈;(5)签订合同时无履约能力,之后仍无此种能力而依然蒙蔽对方,占有对方财物的,应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6)有部分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以欺骗手段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

信用卡诈骗罪中诈骗行为怎么认定

信用卡诈骗行为认定有以下几点:(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四)恶意透支的。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信用卡诈骗罪中信用卡如何认定

(1)“伪造信用卡”的认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复制他人信用卡、将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写入磁条介质、芯片或者以其他方法伪造信用卡一张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伪造信用卡”,以伪造金融票证罪定罪处罚。

(2)“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认定:

根据本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违背他人意愿,使用其居民身份证、军官证、士兵证、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护照等身份证明申领信用卡的,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身份证明申领信用卡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

(3)“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认定:

根据本法第四条第四款规定,《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称“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

(一)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二)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三)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诈骗罪中如何认定共同犯罪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1、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所以诈骗罪的共犯必须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诈骗罪中犯罪嫌疑人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那么共犯也是为了非法占有公私财务,故意实施犯罪行为。3、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那么诈骗罪的共犯实施了诈骗行为骗取了数额较大的公私财务。共同犯罪的构成特征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如下要件:(一)主体要件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下列三种情形: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构成的共同犯罪。这种自然人共同犯罪,要求各犯罪人都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两个以上的单位构成的共同犯罪,即刑法理论中所谓的单位共同犯罪。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与单位构成的共同犯罪,这在刑法理论中通常谓之自然人与单位共同犯罪。(二)客观要件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所谓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犯罪人为追求同一危害社会结果,完成同一犯罪而实施的相互关系、彼此配合的犯罪行为。在发生危害结果时,其行为均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种共同行为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可以分为三种情形:共同作为、共同不作为、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共同作为,即各共同犯罪人均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而构成共同犯罪,比如甲、乙二人共同将丙杀死,共同不作为,即各共同犯罪人均未履行应当履行的义务而构成的共同犯罪,比如儿子、儿媳共同遗弃年迈无独立生活能力的父母。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即共同犯罪人中有人系作为行为,有人系不作为行为,例如:铁道养护工甲与乙事先合谋破坏铁路设施,在乙实施破坏作为时,甲佯装熟睡,不履行其职责。共同直接实施犯罪。在这种场合中,共同犯罪人没有分工,均直接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存在分工的共同犯罪行为。具体表现为有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实行行为和帮助行为。在这种场合中,各人的行为形成有机的整体。(三)主观要件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谓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其特征是:共同的认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认识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而是与他人互相配合共同实施犯罪,二是不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某种危害结果,而且也认识到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也会引起某种危害结果;三是各共同犯罪人都预见到共同犯罪行为与共同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共同的意志因素。其中,共同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共同直接故意;共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共同间接故意,在个别情况下也可能表现为有的基于希望,有的则是放任。

如何对诈骗罪的实行行为认定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是诈骗罪的实行行为。其量刑为: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相关法律规定

《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合同诈骗罪中如何认定实际履行

法律分析:合同诈骗罪中实际履行的认定:_x000D_ 1、有部分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_x000D_ 2、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行为人只履行一部分;_x000D_ 3、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中实际履行行为的认定

法律分析: 合同诈骗罪中实际履行行为的认定: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中实际履行行为的认定原则

合同诈骗罪中,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式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并在此过程中骗取对方财物,数额不同的行为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查看全文

探讨合同诈骗罪中实际履行行为的认定标准

合同诈骗罪认定实际履行行为的标准是:当一方没有实际履行能力时,通过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式,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如果数额较大的话,将会被判...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的实际履行认定原则

合同诈骗罪的主旨是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对于签订合同时没有履约能力的行为人,只要其在合同签订后有为履约积极努力的行为,不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而对于有履约能力但自始至终无履约行为,或通过欺骗手段让对方单方履行合同并占...查看全文

探讨合同诈骗罪中实际履行的认定标准

部分履约意在毁约或避免损失为民事欺诈,部分履约意在占有财物为合同诈骗,无履约仅欺骗对方为合同诈骗,部分履约但本意为诱使对方履约为合同诈骗,履约行为本意不在承担义务而在占有财物为合同诈骗。...查看全文

实际履行行为在合同诈骗罪中的法律地位

合同诈骗罪认定: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式,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骗取财物数额较大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特别严重情节者...查看全文

诈骗罪的实行行为如何认定?

律师分析: 使他人陷于错误的行为,表现为向受骗者表示虚假的事项;使用欺骗行为使对方陷入错误;受骗者因陷入错误而将财产转移给行为人或第三人占有的行为;将财产处分给行为人或第三人占有;财产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查看全文

诈骗罪的实行行为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使他人陷于错误的行为,表现为向受骗者表示虚假的事项;使用欺骗行为使对方陷入错误;受骗者因陷入错误而将财产转移给行为人或第三人占有的行为;将财产处分给行为人或第三人占有;财产损失。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诈骗罪的实行行为如何认定

法律解析: 使他人陷于错误的行为,表现为向受骗者表示虚假的事项;使用欺骗行为使对方陷入错误;受骗者因陷入错误而将财产转移给行为人或第三人占有的行为;将财产处分给行为人或第三人占有;财产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合同中的诈骗行为

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包括:主体涉及欺诈、虚假商品标识、虚假宣传、虚假价格、虚假质量以及其他签订合同时存在的欺诈情况。...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合同中的诈骗行为?

合同中的诈骗行为分别有:合同主体属于欺诈的行为;虚假的商品标识欺诈行为;虚假的宣传欺诈行为;虚假的价格欺诈行为;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在签订合时存在欺诈的其他情形。 如何认定合同中的恶意串通 认定合同中的恶意串通如下:1.所有当事人...查看全文

诈骗罪中如何认定共同犯罪行为?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1、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所以诈骗...查看全文

以实际行为履行的合同

法律分析:民法典中实际履行的合同是否有效需要看是否符合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而全部条款是否有效主要看所有条款是否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公序良俗;如果其中有些部分违反了就是无效的,但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其他部分仍然有...查看全文

买卖合同实际履行地应该如何认定

买卖合同交货地点约定在合同中,如未约定则以交货方式为准。实际履行地点与约定不一致时以实际为准。采用送货方式则以送达地为履行地,自提方式则以提货地为履行地。...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行为方式如何认定

合同诈骗罪行为方式的认定: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4...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行为方式如何认定

法律解析: 合同诈骗罪行为方式的认定: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行为方式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合同诈骗罪行为方式的认定: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骗他人签订合同等行为,认定为合同诈骗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行为方式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合同诈骗罪行为方式的认定: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行为方式如何认定?

律师分析: 合同诈骗罪行为方式的认定: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