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驾车致死事故的处罚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酒驾撞死人的处罚根据情节不同而定,如果没有逃逸,可能判二到三年有期徒刑;如果有逃逸,可能判无期徒刑甚至死刑。根据最高法院的解释,交通肇事造成死亡或重伤三人以上,负全责或主要责任的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同时涉及酒驾、无证驾驶等情节,则可定为交通肇事罪。具体的处罚需要考虑犯罪情节。
一、酒驾撞死人怎么处罚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所以要看情节,撞死人后有无逃逸;
如果撞死人后没有逃逸,酒驾要从重处罚,那么将有可能判二到三年的有期徒刑;
如果撞死人后逃逸,酒驾要从重处罚,那么将有可能判无期、甚至是死刑。
二、相关量刑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酒驾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就属于醉驾,而这不仅仅是交通违章行为,甚至还是犯罪行为。但酒驾的同时还撞死了人之后,那么情况就会更为严重。根据规定这样的情况下,一般是认定驾驶人员构成交通肇事罪。但具体该怎么进行处分,还需要考虑到具体的犯罪情节。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刑法》和相关法律规定,酒驾撞死人将面临严厉的处罚。如果驾驶人没有逃逸,酒驾将被从重处罚,可能判处二至三年有期徒刑。而如果发生逃逸,酒驾将被从更重处罚,可能判处无期徒刑甚至死刑。此外,根据最高法院的解释,交通肇事罪也将根据具体情节进行定罪处罚。因此,在处理酒驾撞死人的案件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公正的判决。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四章 行政强制措施适用 第三十五条 车辆驾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检验体内酒精含量:
(一)对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酒精含量结果有异议并当场提出的;
(二)涉嫌饮酒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
(三)涉嫌醉酒驾驶的;
(四)拒绝配合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
车辆驾驶人对酒精呼气测试结果无异议的,应当签字确认。事后提出异议的,不予采纳。
车辆驾驶人涉嫌吸食、注射毒品或者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后驾驶车辆的,应当按照《吸毒检测程序规定》对车辆驾驶人进行吸毒检测,并通知其家属,但无法通知的除外。
对酒后、吸毒后行为失控或者拒绝配合检验、检测的,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约束性警械。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醉酒驾车致死事故的处罚规定

醉驾致人死亡的法律处罚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最高处罚为三年有期徒刑或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最高处罚为七年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最高处罚为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酒驾致死事故的处罚规定

醉酒驾车撞死人的处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醉酒驾车引发重大事故致人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逃逸或有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酒驾驾车致车祸的处罚规定

醉驾开车撞车的处罚标准及法律依据,醉驾人可能被吊销驾照、判处拘役并处罚金,严重情况下构成交通肇事罪。醉驾拘役时间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根据刑法规定,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可每月回家一至两天且可获得劳动...查看全文

醉酒驾车与酒驾事故的处罚规定

酒后驾驶严禁,每100ml血液酒精含量≥80mg为醉驾,一次记12分,暂扣驾照6个月,罚款1000-2000元。醉酒驾驶吊销驾照,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照。若发生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终生不得重新取得驾照。...查看全文

酒驾驾车致死事故处理指南

本文讲述了三种醉驾肇事致人死亡判刑的情况以及醉驾肇事致人死亡后逃逸或存在其他恶劣情节的处罚情况。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犯罪分子可能会被判处拘役或缓刑,而犯罪分子犯罪后逃逸或存在其他恶劣情节的,处罚则更加严厉。此外,醉驾致人死亡后...查看全文

酒驾致死事故的刑法规定

某人在酒后驾车导致一起车祸,造成一人死亡。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这种行为应被视为交通肇事罪。根据《刑法》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驾车致死事故的处罚规定

未成年人开车撞死人,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如果是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存在判刑,而如果是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涉嫌交通肇事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故意驾车撞死人涉嫌故意杀人罪可判刑,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后逃逸或...查看全文

酒驾致死逃逸的处罚规定

酒后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处罚为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刑法规定,交通肇事罪构成时若逃逸致人死亡,判处7年以上期徒刑。自首可减轻处罚。赔偿包括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抚慰金等。酒后驾车违法应从重处罚。被害人在医院救治无效死亡可能构成...查看全文

摩托车司机酒驾导致事故的处罚规定

摩托车酒驾撞人的法律后果:酒驾者暂扣驾照6个月,罚款1000-2000元;醉酒驾驶者吊销驾照,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照;同时需承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查看全文

酒驾导致车祸的处罚规定

酒驾出车祸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量刑,可能处以3年以上有期徒刑;饮酒后或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并终身禁驾,吊销驾驶证,无法重新取得;饮酒驾车一次记12分将降级,失去原最高准驾车型资格,需重新学习、考试,...查看全文

酒驾事故处罚规定

饮酒后或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将受到刑事处罚,包括吊销驾照、拘役和罚款等;酒后驾驶和醉酒驾驶也会受到行政处罚,包括吊销驾照、拘留和罚款等。对于交通肇事撞伤人,轻伤以下的情况下肇事方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轻伤以上的情况下肇事方...查看全文

酒驾致死处罚规定是什么?

醉酒驾车致人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构成交通肇事罪,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有特别恶劣情节,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严重超员、超载、超速、无驾驶资格、使用伪造或变造的...查看全文

酒驾致死无证驾驶的处罚

无证驾驶酒驾致人死亡的处罚:无证驾驶致人死亡涉嫌交通肇事罪,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有特别恶劣情节,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最高可判有期徒刑。酒驾达到醉酒程度涉嫌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罚款。...查看全文

酒驾致死事故处理指南

酒驾致人死亡的刑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三种,未逃逸的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逃逸或有特别恶劣情节的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酒驾本身构成危险驾驶罪,可处罚金或拘役,而致人死亡则构成交通肇事罪,...查看全文

酒驾致死事故处理办法

醉驾撞死人构成交通肇事罪,建议积极与对方家属联系,取得谅解,委托律师处理。肇事者可能面临三年左右的徒刑,同时需赔偿丧葬费、生活费、死亡补偿费及其他合理费用。...查看全文

醉酒驾车肇事不致伤亡的处罚规定

醉驾导致事故但无人伤亡,根据情况最多判6个月拘役,罚款数千元;若血液酒精含量超过200毫克/100毫升,不能缓刑;恶劣情节或在道路上醉驾的,处拘役并罚款。...查看全文

醉酒驾车致死事故的判定与赔偿

醉驾撞死他人的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和死亡赔偿金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计算,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的人均消费支出标准,计算时间分别为二十年和二十年,但随年龄增加而减少。...查看全文

酒驾无证驾驶事故处罚规定

醉驾无证驾驶交通事故需承担刑事和民事责任,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或特别恶劣情节可判三至七年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可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酒后驾驶需暂扣驾驶证六个月并罚款一千至二千元,再次饮酒驾驶可拘留十日...查看全文

酒驾致死是刑事处罚吗?

律师分析: 酒驾致死是刑事处罚。酒驾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此致人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规定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有期徒刑和拘役属于主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查看全文

酒驾致死是刑事处罚吗

法律分析:酒驾致死是刑事处罚。酒驾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此致人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规定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有期徒刑和拘役属于主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