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债权人能否解除保证合同

律师回答
摘要:民法典规定,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时,保证人可以解除保证合同责任。保证合同需采用书面形式,保证人需明确承担连带责任并接受债权人的要求。该规定旨在让保证人充分认识保证责任的意义,慎重考虑是否签订保证合同。
一、民法典中债权人能否解除保证合同
可以的。一般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九十三条【保证责任免除】一般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第六百九十八条【一般保证人保证责任免除】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向债权人提供债务人可供执行财产的真实情况,债权人放弃或者怠于行使权利致使该财产不能被执行的,保证人在其提供可供执行财产的价值范围内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二、保证合同的相关解释
保证合同,是指保证人与债权人订立的在主债务人不履行其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债务的协议。
关于保证合同的形式,实务中认为:
1、保证人与债权人就保证问题依法达成书面协议的,保证合同成立;
2、保证人以书面形式向债权人表示,当被保证人不履行债务时,由其代为履行或者承担连带责任并为债权人接受的,保证合同成立;
3、保证人在债权人与被保证人签订的订有保证条款的主合同上,以保证人的身份签字或者盖章;或者主合同中虽没有保证条款,但保证人在主合同上以保证人的身份签字或者盖章的,视为保证合同成立。
保证合同要求采用书面合同的形式,其立法目的在于,保证合同为单务合同、无偿合同,保证人应对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而该保证责任承担后,其对债务人的追偿权往往不可能实现或者不可能完全实现,因此,应让保证人充分认识保证责任的意义,使其慎重考虑是否签订保证合同。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一般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情况下,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对于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而言,若未在保证期间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保证人也不再承担保证责任。此外,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向债权人提供债务人可供执行财产的真实情况,但债权人放弃或怠于行使权利导致该财产无法被执行的,保证人在提供可供执行财产的价值范围内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因此,在签订保证合同时,保证人应充分认识保证责任的意义,并慎重考虑是否签订保证合同。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借款人涉嫌犯罪或者生效判决认定其有罪,出借人起诉请求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章 保证合同 第二节 保证责任 第六百九十二条 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裁判认定构成犯罪,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百五十四条以及本规定第十三条之规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
担保人以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裁判认定构成犯罪为由,主张不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间借贷合同与担保合同的效力、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依法确定担保人的民事责任。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债权人能否解除保证合同

民法典规定,债权人可以解除保证合同。如果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未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保证人不再承担责任。如果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未请求保证人承担责任,保证人也不再承担责任。...查看全文

债权人能否解除保证合同

债权人能解除保证合同。首先,债权人可以和债务人协商后解除保证合同;当事人在制定合同时约定了解除条件,满足条件时,合同自动解除;当合同出现法定解除原因时,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请求解除合同。...查看全文

债权人能否解除保证合同

法律分析:债权人能解除保证合同。首先,债权人可以和债务人协商一致后可以解除保证合同;当事人在制定合同时就约定了解除条件,解除条件成就时,合同自动解除;合同出现法定解除事由时,债权人向法院请求解除合同。法律依...查看全文

债权人能否解除保证合同

债权人可以解除保证合同。首先,债权人可以和债务人协商一致后解除保证合同;当事人在制定合同时约定了解除条件,一旦条件满足,合同自动解除;当合同出现法定解除事由时,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解除合同。...查看全文

债权人能否解除保证合同

债权人可以解除保证合同的方法有三种。首先,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商达成一致后解除保证合同;其次,若在合同中约定了解除条件,当解除条件达成时,合同会自动解除;最后,当合同发生法定解除事由时,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解除合同。...查看全文

债权人能否解除保证合同

债权人可以解除保证合同。首先,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达成一致后解除保证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解除条件,一旦满足解除条件,合同将自动解除;当合同出现法定解除事由时,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请求解除合同。...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能否单独解除担保合同

《民法典》规定的法定解除事由可以单独解除担保合同。法定解除合同的原因包括:一方在履行期限届满前明确表示或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因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在合理期限内经催告仍未履行;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情...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能否单独解除担保合同

法律分析:《民法典》中出现法定解除事由是能单独解除担保合同的。法定解除合同的事由有: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债权转让合同能否解除

民法典规定,债权转让合同可以在通知债务人之前解除。债权转让合同是一种诺成合同,转让债权后,第三方取代原债务人成为新的债务人,新的债务人直接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同时承担与债务相关的从债务。...查看全文

债权人是否能解除保证合同

保证人可以在特定情况下解除保证合同。根据我国法律,在保证期间未起诉或申请仲裁的债权人和未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连带责任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查看全文

债权人能否同时解除保证合同

债权人可以解除保证合同。如果出现当事人约定的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或者出现下列法定情形的,债权人可以单方面解除保证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担保合同能解除吗

有法定解除情形时,有解除权的当事人可以单方行使解除权。《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 【合同约定解除】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第五百六十三条 【合同法定...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担保合同能解除吗

《民法典》规定,担保合同可以通过约定解除、协议解除或法定解除来终止。约定解除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就约定了解除的条件,一旦满足解除条件,合同即解除;协议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协商解除合同;法定解除是指在出现法律规定的解除...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合同履行不能能否解除

法律分析:《民法典》中合同履行不能可以解除,解除方法也包括有法定解除、协议解除、约定解除。法定解除是指合同履行不能属于法定解除事由时,向法院请求解除合同;协议解除是指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约定解除是要求当事人在制定合同时...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合同履行不能能否解除

《民法典》规定了合同解除的几种方式,包括法定解除、协议解除和约定解除。法定解除是指当合同无法履行时,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解除合同;协议解除是指双方协商一致,自愿解除合同;约定解除是指当事人在合同订立时就约定了解除的条件,当条件满足...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非法经营能否解除合同

民法典规定,非法经营通常会导致合同解除。如果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非法人组织的负责人超越权限经营并签订合同,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的合同将被视为无效,而未违反相关规定的合同则依然有效。...查看全文

民法典债权人违约是否可以解除合同

法律分析:《民法典》规定债权人违约是可以解除合同的,解除的方式有约定解除、法定解除和协议解除。约定解除是指在制定合同时就约定了解除条件,解除条件成就时,合同解除;法定解除是指出现法定解除事由时,向法院提出解除合同的申请,由...查看全文

民法典债权人违约是否可以解除合同

根据《民法典》,债权人违约可解除合同。解除方式有约定解除、法定解除和协议解除。约定解除是指在制定合同时就约定了解除条件,达到解除条件时,合同解除;法定解除是指出现法定解除事由时,向法院提出解除合同的申请,由法院解除合同;协议解除是...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债权人能否免除保证人责任

法律分析:债权人可以免除保证人的责任,债权人免除保证的责任之后保证人对债务不再承担责任,债权人免除保证的责任实际是降低了其实现债权的可能,法律对该行为没有限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居间合同是否有解除权

民法典规定了居间合同的解除权。一方可以与另一方协商一致解除居间合同,也可以在合同中约定或法定的解除条件发生后向对方发送解约通知,对方收到通知后,解除权人依法可以解除居间合同。...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