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开发商的欺诈行为?

律师回答
摘要:房地产开发商存在欺诈行为时,购房者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要求解除合同并获得双倍赔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若开发商故意隐瞒房屋预售许可证、抵押或出售给第三方等情况,购房者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并返还购房款。此外,房产纠纷可通过民事诉讼、政府裁决或单位解决,购房者也可以通过法院起诉要求认定合同无效来保护自身利益。
一、开发商存在欺诈行为应该怎么办
合同中的欺诈是指合同一方故意隐瞒或歪曲事实,以达到获利目的。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损失的数额,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开发商在售房中存在欺诈行为,是否也适用上述规定以增加开发商的赔偿责任,在实践上司法界对此一直存在很大分歧。多数人认为购房是一种合同行为,应适用《民法典》,而不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另少数人认为购房也是一种消费行为,应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时存在下列情形的,购房者可要求解除合同,并可要求出卖人双倍返还已支付的购房款。
(1)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2)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
(3)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
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规定,虽未明确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欺诈行为时的法律适用,但从双倍赔偿原则的适用情形看,上述规定已从原则上肯定了购房者作为消费者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上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二、房产纠纷怎样解决
按照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发生房地产纠纷后可区别不同情况,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凡以房屋为标的物的房屋确权、使用、买卖、租赁、典当、抵押等民事行为发生的纠纷,以及与房屋相关联的房屋装修、装潢、设计、附属设施的归属纠纷,当事人有权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拆迁人与被拆人因拆迁补偿、安置等发生纠纷,双方协商达不成协议的,由批准拆迁的主管部门或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的同级人民政府裁决,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起诉。
3、单位内部建房、分配公房使用权,是单位内部行政管理行为,职工对分房有意见,或者单位分房不合理引起的纠纷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而应由本单位或者有关行政部门解决。
4、单位分给职工住房使用权并订有分房合同的,职工由于本人原因离职、辞职,或被单位开除时,单位根据合同要求收回公房使用权,由此引起的纠纷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购房者与之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话,那么购房者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认定该商品房买卖合同是无效的,这也是保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手段。
延伸阅读
结语:购房者在面对开发商的欺诈行为时,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身权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购房者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双倍返还已支付的购房款。此外,对于房产纠纷的解决,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行政裁决等途径进行处理。购房者有权依法维权,保护自身利益。
法律依据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四章 销售代理 第二十八条 受托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在代理销售商品房时不得收取佣金以外的其他费用。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三章 广告与合同 第二十四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建设商品房。商品房销售后,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擅自变更规划、设计。
经规划部门批准的规划变更、设计单位同意的设计变更导致商品房的结构型式、户型、空间尺寸、朝向变化,以及出现合同当事人约定的其他影响商品房质量或者使用功能情形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变更确立之日起10日内,书面通知买受人。
买受人有权在通知到达之日起15日内做出是否退房的书面答复。买受人在通知到达之日起15日内未作书面答复的,视同接受规划、设计变更以及由此引起的房价款的变更。房地产开发企业未在规定时限内通知买受人的,买受人有权退房;买受人退房的,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违约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 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如何应对开发商欺诈行为

我国法律保护消费者权益,买房者遭遇开发商欺骗可请求返还购房款、赔偿损失,出卖人承担赔偿责任。情形包括:故意隐瞒预售许可证、抵押、出售给第三人、未告知抵押或再售给第三人。这规定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查看全文

如何应对供应商欺诈行为?

被骗后可报警,但立案需根据骗取金额确定。金额不足2000元不构成诈骗罪,但违法行为可拘留5-15日并罚款。被中介骗可投诉、维权,涉案金额大可报警或起诉。中介诈骗数额大可构成合同诈骗罪,刑罚和罚金将根据金额确定。被转租人骗可起诉到法...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开发商的欺诈行为

法律分析: 开发商的欺诈行为认定如下:将房地产分离出卖;与中介恶意串通;故意隐瞒产权主体问题,故意隐瞒具有优先购买权主体的存在;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价格欺诈显失公平;一房二卖;非法转让限制房产等。 法律依据: 《关于审理商品房...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开发商的欺诈行为?

开发商的欺诈行为主要包括: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等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开发商的欺诈行为

法律分析:开发商的欺诈行为有:将房地产分离出卖;与中介恶意串通;故意隐瞒产权主体问题,故意隐瞒具有优先购买权主体的存在;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价格欺诈显失公平;一房二卖;非法转让限制房产等。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开发商的欺诈行为

开发商的欺诈行为主要包括: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等行为。一、房屋销售欺诈双倍赔偿情...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开发商的欺诈行为?

律师分析: 开发商的欺诈行为主要包括: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等行为。 【法律依据】: 《最高...查看全文

开发商欺诈行为如何解决?

房地产开发商欺诈行为可起诉要求双倍赔偿。根据最高法院规定,若开发商故意隐瞒商品房预售许可、抵押或已出售给他人等情况,购房者可解除合同并要求双倍返还购房款。尽管法律未明确对开发商欺诈的处理,但双倍赔偿原则的适用已肯定了购房者的权益,...查看全文

开发商欺诈行为如何判断

(一)行为的手段。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对欺诈消费者行为的认定,应当采用客观方法,即根据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时所采用的手段来加以判断,并列举了一些典型的欺诈行为,如销售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等。(二)行为的后果...查看全文

遇到开发商欺诈,应该如何应对?

购房者遇到开发商欺诈,可根据法律规定自行协商解决或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根据最高法院解释,若开发商故意隐瞒预售许可证明、抵押情况或出售给第三方的事实,购房者可解除合同并要求双倍返还购房款。...查看全文

如何应对房地产开发商欺诈

在房屋买卖过程中,开发商若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增加赔偿,增加的赔偿金额应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但在实践中,很多开发商认为售房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而要求双倍赔付,但胜诉的却寥...查看全文

如何应对淘宝商家的欺诈行为?

淘宝购物遭卖家欺骗,可通过协商退换货、投诉淘宝、拨打12315、投诉工商局、起诉法院等途径解决。商家欺骗消费者,应按要求增加赔偿金额,为购物价款或服务费用的三倍,不足五百元则为五百元。...查看全文

如何应对淘宝商家的欺诈行为

淘宝商家欺骗消费者,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有欺诈行为的商品或服务,应按消费者要求增加赔偿金额,为购买价款或服务费用的三倍,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查看全文

开发商欺骗行为应对方法

购房者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开发商承担赔偿责任,包括返还购房款、赔偿损失和支付利息,若开发商存在欺诈行为。购房者还可要求房屋买卖合同无效、解除或撤销,并要求开发商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开发商卖房欺诈行为?

开发商卖房存在欺诈行为,如销售不合格房屋、隐瞒预售许可证、发布虚假广告等,可被认定为欺诈。根据《民法典》和《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规定,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并可处以5万至10万元的罚款。...查看全文

开发商的欺诈行为是什么

本文介绍了开发商欺诈行为的表现及其受欺诈方权利救济的相关规定。开发商的欺诈行为包括伪劣房屋、隐瞒房屋实际面积、无法进入公开销售却仍然销售、虚标最低价或清盘价进行销售以及冒充其他开发商名义销售等。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受...查看全文

如何处理供应商欺诈行为

被骗后立即报警,警方会根据诈骗数额决定是否立案。数额小于2000元不构成诈骗罪,但违反社会治安会被拘留并罚款。数额较大则将追究刑事责任。被骗后收集证据,报案给警方,等待处理结果。经营者不得发布虚假广告。...查看全文

如何应对合同中的欺诈行为?

合同欺诈案的处理方式包括协商变更、协商解除和不予眉行。协商变更和协商解除有一定局限性, 如果欺诈方拒绝, 被欺诈方可以采取其他措施。不予眉行适用于合同可能为欺诈性无效合同的场合, 被欺诈方应暂不眉行合同规定的内容,如不予发货、不予...查看全文

商家欺诈如何应对

商家欺诈,可通过以下方式处理:1、与商家协商解决;2、请求消费者协会或其他调解组织调解;3、向行政部门投诉;4、根据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法院起诉。...查看全文

签合同后发现对方欺诈行为如何应对?

合同涉嫌诈骗可报警并向法院申请撤销,无效合同财产应返还或补偿,损失可要求赔偿。夫妻感情破裂可协议离婚,否则可起诉离婚并请求赔偿。居民身份证申领应及时办理,延期不得超过60/30日。个人信息应保密。离婚后发现婚内出轨可请求损害赔偿,...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