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解析:
(一)国家战略:引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化,“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为蓝田工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二阶段“以产业发展为主”的战略导向为蓝田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一带一路”在空间上形成了串联中外的轴线,成为促进中外互惠互利、交流合作的纽带,将西安推至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西安市继2015年3月被赋予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之后,再获“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战略定位,将在改革开放、科技创新、自主创新领域先行先试,从而带动蓝田工业提速发展。
(二)产业升级导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随着德国“工业4.0”、美国“再工业化”计划的相继出台,我国也跟进提出了“互联网+”战略,并于2015年5月8日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明确了工业发展以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为主线,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加速催生新兴业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成为蓝田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三)省市共建推动:为进一步加快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构建创新型区域,2012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省市共建大西安,加快推进创新型区域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转型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任务,明确了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和发展、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科技资源统筹和创新,为加快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实现蓝田工业突破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四)产业梯度转移:当前,随着全球产业分工的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速度和程度渐次推进。西安作为西部地区的首位城市,在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业已建立起雄厚的基础,为承接国际、国内制造业转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承接国际、国内产业增量转移的同时,西安市主城区、开发区工业向周边区县存量转移也加速推进,具备区位、人力、土地、成本等优势的蓝田在承接部分城区工业转移方面具备了有利条件。
(五)军民融合带动: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同时打造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增强先进技术、产业产品、基础设施等军民共用的协调性。近年来,驻陕央企积极参与西安经济建设,在能源资源开发、装备制造、新兴产业等领域有力促进陕西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成为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在陕央企、军工的重要驻地之一,蓝田具备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积极践行“央企进陕”战略的先天条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十四条 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五条 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