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工资支付问题的途径探索

律师回答
摘要:仲裁与法院诉讼的主要区别在于:仲裁具有主动性、高效性、费用较高,而法院诉讼具有被动性、审理期限较长、费用较低。仲裁由当事人双方协议选择,可选定仲裁员,裁决一旦作出即终局;法院诉讼由法院决定,可上诉和再审。仲裁费用较高,法院受理费较低。
一、解决争议能动性不同,仲裁主动性强。首先,选择仲裁作为解决纠纷的途径必须由当事人双方协议。其次,当事人还可选定仲裁员,根据们中裁法》第三十条和三十一条的规定,如果是一名仲裁员独任仲裁,则由当事人双方共同选定仲裁员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员;如果由三名仲裁员仲裁,双方可各选一名,第三名即首席仲裁员由双方共同选定或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而法院诉讼则有一定的被动性,受理法院、审判法官都不是由当事人决定的,当事人必须向不动产所在地法院即房产所在区域的法院起诉。二、解决争议期限不同。普通程序的诉讼案件,我国目前采取的是两审终审制,一审的审理期限为六个月,二审是三个月。另外,如果发生特定事由,审限还会延长。仲裁具有高效的特点,仲裁结案实行一裁终局制,即仲裁委员会一旦作出裁决就是最终裁决,自作出裁决之日起产生法律效力,所需时间相对较短。三、解决争议费用不同,仲裁的费用比诉讼要高。申请仲裁时,要预缴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是以争议金额为准进行计算,申请人请求的金额与争议金额不一致的,以实际争议金额为准,这两项费用相加,几乎相当于法院两审的费用。当然仲裁费用最终由败裁一方承担。如果申请人的事实、法律依据、证据材料等确实比较过硬,则可放心一些,否则应慎重考虑。法院的受理费主要是根据案件标的额来确定。四、解决争议法律后果不同,法院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即如果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还可以向上一级法院上诉,二审判决才是终局,对双方当事人产生法律约束力。另外,如果认为二审判决确有错误,还可以继续申请再审,若符合再审条件,法院会裁定再审。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即仲裁裁决一旦作出发生法律效力,除了法律规定的可申请撤销情形外,当事人不能对仲裁裁决提出上诉或者异议。
延伸阅读
结语:仲裁作为解决纠纷的途径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仲裁的主动性强,由当事人双方协议选择,可选定仲裁员,增加了解决争议的灵活性。其次,仲裁的结案时间相对较短,一旦作出裁决即产生法律效力,高效快速。然而,仲裁费用相对较高,需预缴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最后,仲裁裁决一经作出,除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外,不可上诉或异议,具有终局性。综上,仲裁在解决争议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条 【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八章 附则 第九十七条 【过渡性条款】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本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连续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自本法施行后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开始计算。
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
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工资支付引起的争议解决途径探索

《劳动法》第77条第1款规定了解决支付工资争议的途径,包括调解、仲裁、诉讼和协商解决。根据第79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若调解不成,一方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查看全文

农村宅基地问题解决途径探索

农村宅基地纠纷的解决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诉讼,法律依据为《土地管理法》。当事人应尊重历史、相互谦让,协商解决问题,并签订合法协议。协商不成时,可向当地政府或土地管理所等机关提出处理申请。...查看全文

拆迁补偿安置问题解决途径探索

拆迁补偿安置问题可以通过协议或裁决两种方式解决。协议包括补偿方式、金额、安置房面积和地点等事项,对已出租房屋需要与被拆迁人和承租人订立协议。无法达成协议时,可申请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或同级政府裁决,裁决期限为30天内。...查看全文

解决工资拖欠问题的途径

拖欠工资可通过劳动部门投诉或劳动仲裁解决,仲裁时效为一年。劳动者需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和拖欠工资的证据,用人单位有责任保存支付工资凭证。劳动者提出已履行劳动义务的证据且用人单位无法证明支付工资时,应支持劳动者的主张。...查看全文

解决拖欠工资问题的途径

劳动者投诉单位违法行为,需提供劳动关系证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条例》规定,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应支付两倍工资并补订合同;单位拖欠工资或其他费用,劳动者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部门将依法处理。...查看全文

探索解决工资拖欠的有效途径

拖欠工资属于违法行为,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要求支付工资和赔偿。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一次性支付工资,不得克扣工资。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工资支付情况,对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可以责令支付工资和赔偿金。劳动合...查看全文

探讨解决法律问题的途径

民事诉讼中,可以先进行伤残鉴定,也可以先进行起诉。起诉前的鉴定可由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当地医学会实施,也可以由医患一方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医学会鉴定。而起诉后,则只能由受诉法院委托。起诉前进行鉴定的好处是减小诉讼风险,避免盲目诉讼。但...查看全文

未按时支付工资的解决途径

劳动纠纷处理方式包括举报劳动行政部门、申请仲裁或起诉法院。仲裁费用由公司负担,如对结果不满可起诉法院。根据规定,劳动者可要求全额工资报酬以及相当于工资报酬25%的经济补偿金。...查看全文

解决房屋交付问题的途径

房屋交付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协商解决、仲裁和诉讼。经济纠纷解决的途径有协商处理、他人调解处理、指定机构仲裁解决和司法机关审理。对于动迁安置房买卖合同纠纷,公民可以选择协商、仲裁或诉讼三种途径进行解决。...查看全文

解决人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途径

对于人工工资拖欠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式:一是向工会求助,工会会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二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工资,逾期不支付则需支付赔偿金;三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一旦仲裁裁决书或调...查看全文

债务解决途径探索

企业关停债务问题的主旨是,债务应在企业资产范围内进行清偿,无力偿还的可申请重整或破产清算,按比例偿还。债权人与债务人可自行协商,协商不成可向法院申请清算。清偿能力以企业注册资本为限,如实收资本少于注册资本,应补足认缴资本。...查看全文

相关问题的探讨与解决途径

离婚方式:协议离婚需到任一方户籍所在地,诉讼离婚需到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根据《民法典》规定,自愿离婚需签订书面协议并到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协议应包括双方意愿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债务等事项的一致意见。一方要求离婚可调解或向法院提起...查看全文

工人工资拖欠问题解决途径

遇到欠薪,先协商要求赔偿,不成投诉劳动局或仲裁,仍不解决可诉讼。拖欠工资投诉、劳动局或仲裁。离职后欠薪,可采取上述方法,或请律师打官司。根据《劳动法》,不得拖欠工资,可申请调解、仲裁或起诉。违反法律规定的规章制度应受处罚,延长工作...查看全文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解决途径

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解决办法:向劳动执法部门举报,协调解决;申请劳动仲裁,不服可起诉;申请减免诉讼费。最高法院发布解释,明确劳动报酬含义、逃避支付标准、定罪量刑标准,保护劳动者权益。...查看全文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解决途径

通过劳动仲裁可以讨回农民工工资。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提交申请书、身份证明和劳动关系证明等材料。仲裁流程包括申请、受理、组建仲裁庭、调查取证、仲裁调解和裁决等步骤。申请人需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劳动争议案件先行调解,最后进行开庭裁决。...查看全文

工资拖欠问题引发员工不满,探讨解决途径

饭店未签劳动合同辞职不给工资的处理方式及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应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订立。证明劳动关系和拖欠工资的证据包括合同、工资发放证明等。恶意拖欠工资需全额支付工资报酬并加发经济补偿金。可先...查看全文

抚养费给付问题解决途径

未支付抚养费的人可向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若与经常住所地法院不一致,可向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原告需提交离婚协议书、法院判决书及相关资料给人民法院,符合起诉条件则法院应受理。...查看全文

解决工资支付纠纷的途径有哪些?

根据《劳动法》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时,可以采取协商、调解、仲裁和提起诉讼等途径来解决问题。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查看全文

解决工伤赔偿问题的途径

工伤赔偿纠纷的处理方式包括:处理工伤、委托律师代理、申请工伤认定、申请工伤鉴定、确定赔偿项目和数额、办理工伤保险理赔、提起人身损害赔偿诉讼。...查看全文

解决工伤单位问题的途径

工伤后单位不管,劳动者可自行申报工伤,获得认定决定书后申请赔偿;如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劳动者可向单位索赔;纠纷可通过协商、仲裁解决。(76字)...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