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还挪用公款,能否免除刑事处罚?

律师回答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并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时间和归还的限制。如果在案发前部分或全部归还本息,可从轻处罚;情节轻微者可免除处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且进行营利活动,或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未还,一万元至三万元为数额较大的起点,十五万元至二十万元为数额巨大的起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
“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挪用时间和是否归还的限制。
在案发前部分或者全部归还本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
该解释第三条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以挪用公款一万元至三万元为‘数额较大’的起点,以挪用公款十五万元至二十万元为‘数额巨大’的起点。”
延伸阅读
挪用公款归还并自首,是否能够免除刑事处罚的法律规定和判例分析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属于刑事犯罪行为。然而,如果挪用公款者能够归还全部或部分被挪用的款项,并自愿向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视为自首。自首是法律对犯罪行为人主动揭发自己的犯罪事实,表明悔罪态度的一种宽大处理。根据我国刑法第67条的规定,自首者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然而,是否能够免除刑事处罚,还需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被挪用公款的数额、自愿归还的程度等因素。在实践中,法院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判例进行具体裁决。因此,挪用公款归还并自首并不一定能够完全免除刑事处罚,具体结果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结语:挪用公款属于刑事犯罪行为,但若挪用者能主动归还并自首,可从轻或减轻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第67条,自首者可获宽大处理。然而,是否免除刑事处罚需综合考虑案情、挪用数额、自愿归还程度等因素。法院将根据法律规定和判例作出裁决。因此,挪用公款归还并自首并不一定完全免除刑事处罚,具体结果需根据案情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三百八十九条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
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三百八十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三百九十三条 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取得的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挪用公款已归还自首能免予刑事处罚吗

法律分析:   要依据具体的情况而定,如果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 法律依据:: 根据《刑法》规定,对挪用公款罪,应区分不同情况予以认定:   (一)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能否避免刑事处罚?

挪用公款罪可以免刑事处罚,但需符合特定情形,如归还资金、超过追诉时效、犯罪情节轻等。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若在案发前已归还且情节轻微,则可免予刑事处罚。挪用公款罪的法律依据是《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对于挪用用于救...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能免刑事处罚吗

法律分析:挪用公款罪能免刑事处罚。挪用公款罪符合特定情形的,可以免于刑事处罚,如案发前归还资金、超过追诉时效、犯罪情节轻等。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构成犯罪,在案发前已归还,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归还后是否免于判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刑法》的相关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属于挪用公款罪,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挪用公款用于救灾等公益事业,将从重处罚。...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是否能免于刑罚?

不具下列情形的,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构成犯罪,在案发前已归还,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1.不如实供述罪行的; 2.不予退缴赃款赃物或者将赃款赃物用于非法活动的; 3.属于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归还刑罚问题

挪用公款罪的定义及其涉及的行为和条件。 挪用公款罪的行为和条件。 挪用公款罪的定义、行为和条件,以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挪用公款会被检察院刑事立案。...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能免刑事处置吗?

律师解答: 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构成犯罪,在案发前已归还,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法律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后归还能否减轻刑事责任?

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若在3个月内归还,则不构成犯罪。然而,若挪用金额较大、从事营利活动或非法活动,则即使未超过3个月,仍构成犯罪。对于构成挪用公款罪的情况,通常会判处不超过五年的有期徒刑或拘役;而严重情节下,刑期可超过五年。...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免于刑事处罚的情况

挪用公款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可免予刑事处罚,但需满足一定条件。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数额较大为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应认定为“数额巨大”,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严重包括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挪用特定款物等。以上是挪...查看全文

是否需要归还挪用公款所判处的刑罚?

本文介绍了犯有挪用公款罪的人被判刑后需要归还所挪用的公款,但并不代表免除民事责任。服刑期满后,仍需承担归还被挪用公款的民事责任,仍有还款义务。对于挪用公款未追回部分,由人民法院执行追缴或责令退赔。诈骗罪判刑后也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后还款,是否能免责?

挪用公款归还后仍会受到法律制裁,即使归还了一部分也会从轻判决或减刑。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非法活动或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将被处以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将面临更重的刑罚。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且不退还的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挪...查看全文

开除公职能否免除刑事处罚?

根据《公务员法》和《内务条令》,对于因犯罪被判处刑罚的公务员,应予以开除公职的行政处罚。但若犯罪行为被确定,则不会受到刑事处罚。目前尚无明确规定,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各地采取了多种曲折的途径,例如降级、撤职、劝退或调整工作岗位等。具...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归还是否会判刑?

挪用公款归还后,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涉及到挪用公款罪的三种情况中,第三种情况即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未归还的,一般在三个月内归还则不会受到处罚,但前两种情况可能因金额较大或情节严重而受到刑事处罚。...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的刑罚是否可免

挪用公款罪在特定情形下可以免除刑事处罚。如果在案发前归还了挪用的资金、超过了追诉时效、或者犯罪情节较轻,都可以免除刑事处罚。如果挪用公款用于营利活动或者未在三个月内归还,但在案发前已经归还且情节较轻微,也可以不被判处刑罚。这意味着...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已归还是否还要判刑

挪用公款超过三个月未还属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其他机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金。...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已归还是否还要判刑

法律解析: 挪用公款的,如果在三个月内已归还,一般不会承担刑事责任,如果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属于挪用公款罪,如果是国家工作人员一般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是其他机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已归还是否还要判刑?

律师分析: 挪用公款的,如果在三个月内已归还,一般不会承担刑事责任,如果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属于挪用公款罪,如果是国家工作人员一般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是其他机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已归还是否还要判刑

法律解析: 挪用公款的,如果在三个月内已归还,一般不会承担刑事责任,如果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属于挪用公款罪,如果是国家工作人员一般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是其他机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已归还是否需判刑?

挪用公款行为,如在三个月内归还,一般不承担刑事责任;超过三个月未还者构成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可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其他机构对单位判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罚三万至三十万元。...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归还后是否被判刑?

挪用公款是否被判刑取决于公款的使用时间。若犯罪嫌疑人挪用1万元至3万元以上的公款供自己使用或超过三个月仍未归还,检察院将进行刑事立案,法院也会进行判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