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适当的部门投诉房屋中介的纠纷

律师回答
摘要:房产中介的投诉和法律责任:可以向居委会、村委会、法院、警察局进行投诉。投诉方式包括工商局、消保电话、12315平台、媒体曝光。严重侵害利益可拨打110起诉。中介的法律责任包括不以个人名义承接业务、明码标价、公布监督信息。如果中介故意隐瞒信息、提供虚假材料、怠于履行义务导致交易中断,需承担赔偿责任。当事人可要求中介承担违约责任并索赔。
可以向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也可以向法院进行起诉。如果中介还存在欺诈行为的,还可以向警察局进行报案。根据房产中介行为的性质来判断到哪里投诉。
具体投诉方式如下:
1.如果中介公司出现违约或者其他违规操作的话,可以直接去当地工商局投诉,准备相关的证据,以及中介的法人等相关信息,或者拨打消费者权益保护电话12315进行投诉,同时还可以登录全国12315平台申诉举报;
2.可进行电话投诉,比如拨打媒体热线,借用媒体手段将房产中介的不当行为进行曝光,中介一般都很害怕事情引起媒体关注,从而遭受到舆论压力,影响到其口碑和发展。
3、除了找到相关部门进行投诉、拨打专门的热线电话以及联系有关媒体进行曝光宣传之外,如果觉得房产中介的行为严重侵害到自己的利益的话,还可以拨打110,走司法程序,甚至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房屋中介的法律责任有:
1、房屋经纪人员不能够以自己的个人名义去对外承接各种经济业务以及收取费用;
2、房地产经纪机构在收取服务佣金时应该实行明码标价;
3、经纪机构应该在醒目位置公布监督信息等各种法律责任。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房产中介出现故意隐瞒交易信息,提供虚假交易材料,或怠于履行自己义务等非归责于卖方或买方的原因,导致交易中断不能继续履行,损害交易方的实际利益不得请求支付报酬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当事人还可以要求中介人承担违约责任,因其违约行为造成损失的,可以向其索赔。
延伸阅读
结语:综上所述,对于房产中介的不当行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投诉方式:向居委会、村委会、法院、警察局进行投诉。具体投诉方式包括向当地工商局投诉、拨打消费者权益保护电话12315、登录全国12315平台申诉举报,拨打媒体热线进行曝光,拨打110报警,或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房屋中介的法律责任包括不以个人名义承接业务、明码标价、公布监督信息等。若中介故意隐瞒交易信息、提供虚假材料或怠于履行义务,导致交易中断并损害交易方利益,可要求中介承担违约责任并索赔。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三十三条: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三条: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找哪个部门投诉房屋中介纠纷?

投诉房产中介的途径有多种选择,包括向工商局、消协、房地产中介协会、政府相关部门、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进行投诉。同时,购房交易需要注意选择可靠的房地产经纪机构,防范交易资金和财物安全,谨慎选择房源和签订合同,以防止欺诈。根据司法解释...查看全文

投诉房屋中介纠纷的部门是什么?

房产中介的法律责任及投诉途径。对于房产中介的违约、违规行为,可向居委会、村委会、法院投诉,或向警察局报案。具体投诉方式包括向工商局、消保电话12315投诉,登录全国12315平台申诉举报,拨打媒体热线曝光不当行为,拨打110走司法...查看全文

投诉房屋中介纠纷的相关部门是哪个?

该文章的核心内容是,对于房地产中介服务收费问题,可以向房管局投诉或找消费者协会维权。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应公布收费项目、服务内容、计费方法、收费标准等事项。...查看全文

房屋租赁纠纷的事,可以到什么部门投诉中介

中介机构违规可直接向当地房管局投诉,根据《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规定》,全国房地产中介服务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房地产中介机构归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查看全文

房屋纠纷找什么部门投诉

一、房屋纠纷找什么部门投诉1、可以向居民自治组织或者是居委会请求调解,也可以找房管所相关工作人员解决。2、按照房屋租赁合同中约定的民事诉讼或者申请仲裁解决。3、对严重影响、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情...查看全文

与房产中介的纠纷找什么部门

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工作。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范围内的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的管理,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行政区域内的管理。...查看全文

租房中介纠纷找哪个部门

本文介绍了如何联系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或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解决承租方和房屋中介之间的纠纷,以及开中介公司的流程和租房违约金的赔偿标准。开中介公司需要查询并核准登记企业名称,向工商局提供基本注册资料,工商局初审,刻章备案,提交工商局...查看全文

房屋买卖纠纷找什么部门投诉

一、买房纠纷问题应该去哪里投诉 1、买房产生纠纷的,属于消费纠纷,购买者可以向消委会、房地产管理部门等单位投诉。 2、消费纠纷处理的方式如下: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3)...查看全文

房屋装修纠纷找哪个部门投诉?

法律解析: 房屋装修纠纷涉及多方面,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投诉部门。常见的投诉部门包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例如,如果是因为装修公司设计不合理导致的纠纷,可以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如果是因为装修材料不合格导...查看全文

农村房屋纠纷找什么部门投诉?

律师分析: 如果是宅基地权属纠纷,应该先到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进行处理,对处理的决定不服经过行政复议后,方可行政诉讼,应到县级人民法院。若是宅基地权属清楚、可以直接向宅基地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乡土地所/县土地管...查看全文

房屋装修纠纷找哪个部门投诉

一、装修纠纷找哪个部门发生装修纠纷可以找以下部门处理:(一)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拨打消费者协会的12315热线寻求帮助。(二)行业协会。(三)媒体监督。(四)当采用各种方法...查看全文

房屋装修纠纷找哪个部门投诉

法律分析:一、房屋装修纠纷找哪个部门投诉房地产主管部门投诉或者是装饰协会协调,一般的装饰公司都是协会的会员受到协会约束。315消费协会也可以,协调不成只好找媒体暴光。实在不行只能法院见了。...查看全文

房屋装修纠纷找哪个部门投诉?

法律解析: 房屋装修纠纷涉及多方面,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投诉部门。常见的投诉部门包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例如,如果是因为装修公司设计不合理导致的纠纷,可以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如果是因为装修材料不合格导...查看全文

房屋装修纠纷找哪个部门投诉?

律师解答: 房屋装修纠纷涉及多方面,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投诉部门。常见的投诉部门包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例如,如果是因为装修公司设计不合理导致的纠纷,可以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如果是因为装修材料不合格导...查看全文

房屋装修纠纷找哪个部门投诉

律师分析: 房屋装修纠纷涉及多方面,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投诉部门。常见的投诉部门包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例如,如果是因为装修公司设计不合理导致的纠纷,可以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如果是因为装修材料不合格导...查看全文

房屋装修纠纷找哪个部门投诉

房屋装修纠纷投诉部门:房地产主管部门、装饰协会、315消费协会、媒体暴光、法院见面。行业协会有限的解决能力,消委会调解作用有限,媒体监督无法强制执行,最终可能需要法院提起上诉。房地产抵押权实现条件:存在抵押权、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抵...查看全文

房屋买卖纠纷找什么部门投诉

对于房屋买卖纠纷,当事人有多种途径解决。首先,可以通过协商或向房产管理部门投诉来解决纠纷。如果协商和调解无法达成一致,当事人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如果没有达成仲裁协议或协议无效,当事人可以向房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查看全文

农村房屋纠纷找什么部门投诉

律师分析:如果是宅基地权属纠纷,应该先到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进行处理,对处理的决定不服经过行政复议后,方可行政诉讼,应到县级人民法院。若是宅基地权属清楚、可以直接向宅基地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乡土地所/县...查看全文

找到合适的部门解决租房纠纷

租房纠纷解决途径:向居民自治组织或房管部门投诉,协商解决;无法解决可仲裁;仲裁结果不满意可起诉。租房中介纠纷解决途径:投诉工商局或房管部门;仲裁;不满意可起诉。...查看全文

遇到买房纠纷找哪个部门投诉

法律分析: (一)调解,是指购房纠纷的买卖双方,在不能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时,根据一方当事人的申请,在房地产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或其他组织部门的主持下,通过说服教育,促使双方当事人根据有关商品房销售的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相互谅解,达...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