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缓在法律上是否存在时间选择?

律师回答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分子被判处死缓后如果在考验期内没有违反规定的,可以减为无期徒刑,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为有期徒刑,所以死缓是有可能出来的。

法律上死刑和死缓有何区别

死缓是死刑的一种变通形式,不属于单独的刑罚种类,这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适用条件、审判程序和刑罚执行方式的不同。

1、在适用条件方面,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所谓罪行极其严重,一般指手段极其残忍、后果极其严重、性质极其恶劣、社会影响极坏的情形,死缓则适用于罪该处死,但有法定或酌定从轻、减轻处罚的情形;

2、在审判程序方面,凡是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人,不管其是否上诉,均须由最高人民法院复核,而死缓则是无论其是否上诉,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复核;

3、在刑罚执行方式方面,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一律处死,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中国法律上的缓刑和死缓是什么意思?

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死缓,全称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是指对应当判处死刑,但又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在判处死刑的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实行劳动改造,以观后效。

二者区别:

1、适用前提不同。缓刑的适用以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为前提;死缓的适用,以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的条件。

2、执法方法不同。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不予关押,而是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配合;而宣告死刑的罪犯必须予以关押,并实行劳动改造。

3、考验期限不同。缓刑的考验期必须依所判刑种和刑期而确定;死刑缓期执行法定期限为2年。

4、法律后果不同。缓刑的法律后果,依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是否发生法定情形而分别为:原判的刑罚不再执行,或者撤销缓刑,把前罪与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或收监执行原判刑罚;

死刑缓期执行的后果为:在缓刑期限届满时,根据犯罪人的表现,或予以减刑,或执行死刑,在缓刑执行期间也可因犯罪人违反法定条件而执行死刑。

死缓是多少年,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死缓是否适用假释

死缓符合法定的条件能适用假释。根据法律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后,实际执行十五年以上,方可假释,该实际执行时间应当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期间不包括在内,判决确定以前先行羁押的时间不予折抵。

死缓可以缓刑多长时间

死缓的缓刑考验期是2年,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孩子是否能在8岁时选择抚养权?

法律规定孩子8岁不具备选择抚养权的权利,法院会听取孩子的意见但不决定抚养权的归属。抚养权的判定以保护孩子身心健康和权益为前提,根据经济情况、生活条件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双方可协商,如协商不成可向法院上诉。...查看全文

孩子在8岁时是否有选择抚养权?

8岁的孩子无法决定自己抚养权的归属。根据法律规定,法院在审理抚养权案件时会听取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并会优先考虑这些因素。但决定抚养权归属时,法院不能仅凭一时的决定,而应以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为原则。抚养权的归属还会受到双方的生活...查看全文

如何在役企续存和在业之间做出明智的选择?

企业存续和在业的区别在于:在业指企业正常营业,存续指企业存在但已停止营业;在业状态下仍有经营活动,存续状态下一般已不生产;在业企业通常有营业利润,存续企业则没有。...查看全文

在选择之债中,选择权是由谁行使?

选择之债,是指可以从约定的几种给付标的中选择一种给付的债。一般情况下,选择之债的选择权可以由双方约定;未约定的,由债务人行使;但债务人在法定期限内未进行选择并经催告后仍未选择的,那么选择权就转移至对方行使。 债务人对选择之债有选择...查看全文

死刑和死缓之间存在哪些差异?

死缓是一种死刑执行的制度,与立即执行的死刑相对。其区别在于适用条件、审判程序和刑罚执行方式。死刑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而死缓适用于罪该处死但有减轻处罚情形。死刑需要最高法院复核,而死缓由地方高级法院复核。死刑立即执行,死缓...查看全文

死刑犯是否可以自主选择死法?

死刑犯没有选择死法的权利。执行死刑的方法有枪决和注射,现多采用注射。枪决是射击致死,是我国长期使用的方法;注射是通过致命药物使罪犯死亡,是刑事诉讼法中新设立的方法。...查看全文

缓刑是否成为唯一选择?

本文讲述了缓刑的判断条件以及退赃对量刑的影响。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且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而退赃对缓刑的判决也具有影响,全部退赃可以减少基...查看全文

孩子是否有选择权在离婚中

离婚后,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孩子的抚养权应以有利于其健康成长为原则,并考虑孩子的个人意愿作为判决的依据。在父母离婚时,哺乳期内的孩子应以随母亲抚养为原则。法院会综合考虑双方的扶养条件、教育背景、孩子年龄等因素来判决抚养权归属,特殊情...查看全文

"死缓期间是否在监狱执行?"

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罪犯应在监狱服刑,除非有保外就医情形。刑事诉讼法规定,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后十日内,法院需将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其他执行机关。被判缓期执行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送交监狱执行,剩余刑期在三个...查看全文

死缓期间是否应该在监狱

死缓期间必须在监狱。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时,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将有关法律文件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依法将罪犯送监狱执行。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查看全文

"死缓期间罪犯是否在监狱"

死缓期间一般在监狱,犯罪嫌疑人有可能改过自新并获得出狱机会。根据《刑事诉讼法》,被判处死缓的罪犯会被送交监狱执行刑罚。对于死缓减为有期徒刑的情况,刑期从减刑裁定之日起计算,过去已裁定减刑并计算刑期的不需变动。裁定书未注明刑期起止日...查看全文

能否自由选择辞职时间?

怀孕女职工辞职需遵守法定程序,转正员工提前30天书面通知单位,试用期员工提前3天通知。单位同意提前离职可双方协商办理。《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提供保护、未支付报酬、未缴纳社保费等情形下,劳动者可解除合同。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不满...查看全文

在法律上,是否存在保护分手费的规定?

分手费和精神损失费在法律上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法律依据支持。索要分手费是违反社会公德。法律只保护合法的债务关系,除非在共同财产、合法的赠与或债务关系下,否则索要分手费是不合法的。与有配偶者同居,破坏他人家庭后再索要分手费是更不可能...查看全文

死缓期间是在监狱?

法律分析:死缓期间是在监狱,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时,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表同时送达监狱。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查看全文

死缓期间是在监狱?

法律解析: 死缓期间是在监狱,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时,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表同时送达监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 罪犯被交付...查看全文

死缓期间是在监狱?

法律分析:死缓期间是在监狱,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时,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表同时送达监狱。法律依据:_x000D_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查看全文

在买卖合同中选择仲裁后,是否允许上诉?

买卖合同仲裁不服不允许上诉。人民法院作出一审裁定后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撤销裁决或者不予执行。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后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法院一般不予受理。 买卖合同仲裁不服可以上诉吗 买卖合同仲裁不服不可以上诉,但在一定情形下可...查看全文

在老家县城买房是否是好的选择?

在老家县城买房子是不是好的选择,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自行判定。 关于买房的法律规定如下:《商品房买卖合同》中规定:商品房预售的,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30天内,由出卖人向某房管所申请登记备案。 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规定:房地产开发...查看全文

是否可以在签署劳动合同时选择不履行?

劳动合同违约责任和维权建议。劳动合同法规定,除违反服务期、保密和竞业限制外,职工不承担违约责任。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明确约束条款,如工伤赔偿和解雇赔偿。律师可帮助劳动者准确提出权益诉求、形成正确维权方案,并解脱劳动者的法律事务负担。劳...查看全文

死刑在我国是否仍然存在?

中国仍然实行死刑,通常采用枪决和注射死刑的方法。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