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随时解除居间合同?

律师回答
摘要:居间合同的解除应当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约定解除条件或事由,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和第五百六十三条,解除合同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明确表示不履行、迟延履行、违约行为等,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
居间合同不能随时解除。解除合同应当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百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延伸阅读
解除居间合同的条件和限制
解除居间合同的条件和限制取决于具体的合同条款和适用的法律规定。通常情况下,解除居间合同可能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双方达成一致、提前通知、违约行为、不可抗力等。在某些情况下,合同可能会规定特定的解除条件和限制,例如约定解除期限、违约金或赔偿责任。此外,法律也可能规定了一些特定的解除条件,例如当一方严重违约或合同存在重大缺陷时可以解除合同。因此,在考虑解除居间合同时,应仔细研究合同条款和适用法律,确保符合相应的条件和限制。
结语: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居间合同的解除需要当事人协商一致,并且可以约定解除条件或事由。根据具体情况,解除权人可以在满足解除条件或发生解除事由时解除合同。此外,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当存在不可抗力、明确表示不履行主要债务、迟延履行债务等情形时,当事人也可以解除合同。解除居间合同的具体条件和限制取决于合同条款和适用法律。因此,在解除居间合同时,应仔细研究相关法律规定和合同条款,确保满足相应条件和限制。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出卖人迟延交付房屋或者买受人迟延支付购房款,经催告后在三个月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解除权人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经对方当事人催告后,解除权行使的合理期限为三个月。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解除权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 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 商品房买卖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数额或者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违约金数额或者损失赔偿额可以参照以下标准确定:
逾期付款的,按照未付购房款总额,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
逾期交付使用房屋的,按照逾期交付使用房屋期间有关主管部门公布或者有资格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评定的同地段同类房屋租金标准确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居间合同能否随时解除

居间合同不可以随意解除。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能解除居间合同:1、因为无法控制的原因;2、在履行期限结束之前,当事人明确表示或者通过行动表明不会履行主要债务;3、一方延迟履行主要债务,经过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然没有履行;4、一方延迟...查看全文

居间合同能否随时解除

居间合同不能随意解除。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能解除居间合同:1、因不可抗力;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行动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3、一方延迟履行主要债务,在催告后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4、一方延迟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导...查看全文

居间合同能否随时解除

法律分析:居间合同不能随时解除。只有在以下情形出现的前提下,才可以解除居间合同:_x000D_ 1、因不可抗力;_x000D_ 2、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_x000D_ 3...查看全文

居间合同能否随时解除

居间合同不可随意解除。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能解除居间合同:1、因不可抗力;2、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明确表示或以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3、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未在合理期限内履行;4、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导致...查看全文

居间合同能否随时解除

居间合同不可随意解除。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能解除居间合同:1、发生不可抗力;2、在履行期限到期前,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3、一方拖延履行主要债务,在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4、一方拖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查看全文

居间合同能否随时解除

居间合同不可随意解除,只有以下情况下可以解除:1、因不可抗力;2、在履行期限届满前,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行为不履行主要债务;3、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4、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查看全文

居间合同能否随时解除

居间合同不可随意解除,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能解除:1、因不可抗力;2、在履行期限结束前,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行动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3、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在催告后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4、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其他违约行为导致无法实现合同...查看全文

居间合同能否随时解除

居间合同不能随意解除,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能解除:1、因为不可抗力;2、在履行期限到期之前,其中一方明确表示或者通过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3、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在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4、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出现其...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居间合同能否随时解除

民法典规定,居间合同一经成立即生效,不得随意解除。如果在合同生效后擅自解除,将构成违约行为,一般需要履行合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承担违约责任。...查看全文

居间合同委托方能否随时解除

法律分析:居间合同委托方是不能随时解除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合同双方协商一致后,可以解除合同。约定会法定的解除事由达成的,解除权人可以行使解除权,且因违约解除合同的,违约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居间合同委托方能否随时解除合同?

居间合同委托方不能随时解除,但当事人协商一致可解除合同。解除条件可由当事人约定,满足条件后解除权可行使。解除合同情形包括: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一方明确表示或行为表明不履行债务、迟延履行债务经催告后未履行、违约行为导致无法...查看全文

居间合同是否可以随时解除

居间合同一般不可随意解除,成立后对当事人有法律约束力,不得擅自解约。解约可由当事人协商一致,或按照约定或法律规定的解约事由进行。...查看全文

居间合同是否可以随时解除

法律分析:居间合同一般不可以随时解除。居间合同成立后具有法律效力,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不能擅自解除合同。解除合同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也可以在当事人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的解除事由发生时解除合同。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

居间合同是否可以随时解除?

民法典中居间合同不可以随时解除。居间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产生法律效力后随时解除的行为属于违约,一般需要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民法典中居间合同可随时解除吗 居间合同不可以随时解除,我国法律规定,合同的解除...查看全文

居间合同可随时解除吗

一般来说,居间合同不容易随时解除。根据法律的规定,成立的居间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能擅自终止合同。但是,如果合同涉及持续履行的债务并且没有明确的期限,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查看全文

居间合同可随时解除吗

法律分析:居间合同一般不可以随时解除。依法成立的居间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能擅自终止合同。但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查看全文

居间合同委托方能不能随时解除

法律分析:居间合同委托方一般不能随时解除。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协商一致解除,也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解除合同。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查看全文

居间合同委托方能不能随时解除

一般来说,委托人不能随时解除居间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能擅自改变或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协商一致解除,也可以依法解除合同。对于以持续履行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查看全文

居间合同委托方能随时解除吗

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自解除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不行使,或者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查看全文

居间合同委托方能随时解除吗

法律分析:居间合同委托方是不能随时解除合同的,解除合同的方式有: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有法定解除事由出现时,可以解除合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苗晓博

北京市-北京市-东城区

专职律师公司事务、公司事务

已服务140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