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一、保证合同的当事人是什么
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保证人。"这里的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
二、不得担任保证人的主体范围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三条,机关法人不得为保证人,但是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
以公益为目的的非营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不得为保证人。
三、保证人的权利义务
1、保证人的义务
(1)保证人对保证合同的责任承担方式有两种:一般保证责任和连带保证责任。如果保证合同上未写明保证责任的承担方式,那么即认定为连带保证责任。不同的责任承担方式,对合同当事人所承担的风险大小不一。
(2)保证合同中需要明确保证人所提供的保证财产的数额、违约金的比例及支付方式、这些数据必须具体明确,符合法律规定。
2、保证人的权利
保证合同中可以写明保证人基于主合同产生的抗辩权利,以防止债务人恶意躲债,保障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明确债务转让必须通知保证人,减低未知风险。
四、保证人的保证能力
保证人以自己的名义担保当事人一方履行合同,在被担保的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时,另一方有向保证人请求履行或赔偿损失的权利。保证人必须具有相应的经济赔偿能力。这是履行保证义务的必备条件。无相应的经济赔偿能力,即无保证能力。
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对保证人的保证能力进行审查:
1、审查保证人的财务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等,以避免其提供的财产小于被保证的范围。
2、审查保证财产的来源,确保该财产是保证人的合法财产。
3、审查保证人对其提供的保证财产是否有独立的处分权限,以降低债权实现的风险。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四条,保证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被保证的主债权的种类、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保证的方式、范围和期间等条款。
第六百九十一条,保证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