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费的继承顺序是什么?

律师回答
摘要:丧葬费和死亡抚恤金不属于遗产范围,不能继承。丧葬费超额部分不能从抚恤金中扣除。抚恤金可参照遗产继承,需照顾无经济来源的未成年人或丧失劳动能力的直系亲属。抚恤金是对死者近亲属的经济帮助和精神抚慰。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不包括丧葬费和抚恤金。丧葬费不属于遗产范围,需根据具体情况合法认定处理。
一、丧葬费第一继承人是谁?
丧葬费和死亡抚恤金不属于我国《民法典》所规定的遗产范围,不能作为遗产继承。实际支付的丧葬费超过单位给付的数额时,超过部分不能从死亡抚恤金中扣除。剩余的丧葬费、死亡抚恤金可参照遗产继承,但须照顾依靠死者生活而无经济来源的未成年人或丧失劳动能力的直系亲属。死亡抚恤金是公民所在单位在公民死亡后按照有关规定发放给死者近亲属或抚养人的生活补助费,同时具有一定精神抚慰的内容。
给付对象是死者近亲属或抚养人,性质是对是对死者近亲属的一种经济方面的帮助或抚慰,是用于优抚和救济死者近亲属,特别是依靠死者生活而无经济来源的未成年人或丧失劳动能力的直系亲属,是对死者近亲属精神痛苦的一种抚慰。对于死亡抚恤金的处理可参照遗产法中的遗产处理原则予以合理分割,并应适当照顾无经济来源的未成年人或丧失劳动能力的直系亲属。
二、《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有价证券和履行标的为财物的债权等)。
公民死亡的时间是划定遗产的特定时间界限,是公民在死亡后才发生的,而不是公民在死亡时所遗留的,因此不是遗产。同时,公民只有在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的前提下才能通过行使一定的民事行为,取得财产所有权或其他合法债权,而丧葬费和抚恤金是公民所在单位在公民死亡时才给付的,不是基于公民死亡前的民事行为而取得的。
丧葬费的领取和发放,是由死者的亲属进行的,并不属于死者的生前财产,也不属于上述法律中规定的可以继承的财产范围,所以不可以直接进行继承处理,具体情况下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合法的认定,避免法律适用错误。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丧葬费和死亡抚恤金不属于遗产范围,不能作为遗产继承。丧葬费和抚恤金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法认定和处理,以照顾依靠死者生活而无经济来源的未成年人或丧失劳动能力的直系亲属。遗产继承适用于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丧葬费的领取和发放由死者亲属进行,不属于死者的生前财产,也不属于可以继承的财产范围。在处理丧葬费和抚恤金时,应遵循法律规定,避免错误的法律适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遗产的处理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条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于遗产分割前死亡,并没有放弃继承的,该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遗产转给其继承人,但是遗嘱另有安排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条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抚恤金、丧葬费的继承顺序是什么?

抚恤金丧葬费子女继承顺序是配偶、父母、子女,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时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死亡抚恤金不属于遗产,抚恤金的分配由各当事人协商解决,也可向法院起诉。抚恤金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对...查看全文

父亲去世丧葬费谁继承,丧葬费法定继承顺序

法律分析:1、如果没有遗嘱的,按法定继承顺序,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父母、配偶、子女。第二顺序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查看全文

丧葬补助抚恤金继承顺序是什么?

丧葬费和抚恤金不属于遗产,不能够按照遗产的相关内容来进行继承。(遗产为被继承人生前获得的,此为死后获得的)但是一般是按照和死者生前关系的亲密程度来分配的,一般参照《民法典继承编》(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分配。...查看全文

丧葬金法律规定的继承人顺序是什么?

遗产继承顺序规定,丧葬费不属于遗产,不能合法继承。继承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继承人按顺序继承,第一继承人继承,第二继承人不继承。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育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查看全文

丧葬金法定继承人领取顺序是什么?

丧葬费不是遗产,领取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遗产是指死者留下的合法财产,可转移给他人。丧葬金是单位根据规定发放给死者近亲属的生活补助费,具有精神抚慰的作用。...查看全文

丧葬金领取法定继承人顺序是什么

丧葬费不是遗产,不能进行法定继承,丧葬费领取可以参照遗产法中的遗产处理原则予以合理分割。领取顺序为:(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的、可以依法转移给他人的个人合...查看全文

丧葬金领取法定继承人顺序有什么

丧葬费不属于遗产,不能进行法定继承。继承时,按照法定顺序继承,优先顺位为配偶、父母、子女,其次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如有第一顺序继承人则由其继承,否则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查看全文

丧葬费的继承规则是什么?

这段内容介绍了丧葬费和死亡抚恤金在我国《民法典》中并未被列为遗产范围,不能作为遗产继承。实际支付的丧葬费超过单位给付的数额时,超过部分不能从死亡抚恤金中扣除。剩余的丧葬费、死亡抚恤金可参照遗产继承,但须照顾依靠死者生活而无经济来源...查看全文

什么是继承继承的顺序?

法定继承顺序:第一顺序为配偶、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生父母、养父母;第二顺序为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查看全文

丧葬金领取法定继承人顺序具体有什么

丧葬费不属于遗产,不能继承。按法定继承顺序,第一顺位有配偶、父母、子女,第二顺位有兄弟姐妹等。如第一顺位无人,才可由第二顺位继承。...查看全文

父亲去世后,丧葬费用如何分配?法定继承顺序是什么?

父亲去世丧葬费的继承顺序是按照法定继承顺序,包括父母、配偶、子女。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时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律师在遗产继承纠纷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为当事人争取最大利益并处理案件,节省时间。继承丧葬...查看全文

丧葬费第一继承人是什么

丧葬费不属于遗产继承,没有第一继承人之说。老人去世时,第一顺序继承人一般是配偶、父母、子女。特殊情况下,丧偶儿媳、丧偶女婿、代位继承人也可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第一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查看全文

丧葬费第一继承人是什么

丧葬费不属于遗产范围,不能继承。实际支付超过单位给付的部分不能从死亡抚恤金中扣除。剩余部分可参照遗产继承,但需照顾无经济来源的未成年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直系亲属。...查看全文

丧葬费继承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政府和单位发的丧葬费和抚恤金不算遗产,不能用遗产继承分配。丧葬费用于安葬,由具体承担者享有,抚恤金用于安抚近亲属,由近亲共同取得,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查看全文

丧葬费继承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政府和单位下发的丧葬费和抚恤金不属于遗产,不能遗产继承方式分配。丧葬费用于安葬事宜,利害人享有;抚恤金用于近亲属的安抚事宜,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查看全文

丧葬费抚恤金第二顺位能继承人继承

法律分析:父母、配偶、子女为法定第一顺位继承人,享有相同的继承权。【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查看全文

丧葬费抚恤金第二顺位能继承人继承

法律分析:父母、配偶、子女为法定第一顺位继承人,享有相同的继承权。【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查看全文

丧葬金领取法定继承人顺序具体是啥

丧葬费不是遗产,不能被法定继承。法定继承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为配偶、父母、子女,第二顺位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时应先让第一顺位继承人继承,如果没有则由第二顺位继承人继承。...查看全文

丧葬费继承是怎么标准的?

律师解答: 丧葬费不属于遗产,不能进行继承。遗产主要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主要包括:公民的收入、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等。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丧葬费继承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分析:丧葬费不属于遗产,不能进行继承。遗产主要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主要包括:公民的收入、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等。...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