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回避制度的相关内容

律师回答
摘要:《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回避制度,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在特定情形下应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回避的决定由相应机关作出,侦查人员在决定作出前不能停止侦查。回避分为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三种形式,旨在确保案件公正处理。自行回避通过公安司法人员的自律实现,申请回避是当事人的权利,而指令回避是必要补充。
一、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回避制度中哪些情形可以要求回避?
《刑事诉讼法》二十九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二、回避的决定由谁作出?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三、回避的种类有哪些?
回避分为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三种。
自行回避,是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在诉讼过程中遇有法定回避情形时,主动要求退出刑事诉讼活动。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28条确立了自行回避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质是通过公安司法人员的职业自律和自我约束意识,消除可能导致案件得不到公正处理的人为因素,使符合法定回避情形的公安司法人员自觉退出诉讼活动。
申请回避,是指案件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认为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具有法定回避情形,而向他们所在的机关提出申请,要求他们回避。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公安司法人员回避,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公安司法机关有义务保证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充分有效地行使这一权利。
指令回避,是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遇有法定的回避情形而没有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没有申请其回避,法院、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等有关组织或行政负责人有权作出决定,令其退出诉讼活动。指令回避是回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的必要补充。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以上内容,回避制度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在符合法定回避情形时应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回避决定由相应负责人作出,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可申请复议一次。回避的种类包括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自行回避通过公安司法人员的职业自律实现公正处理案件,申请回避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诉讼权利,指令回避是对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的必要补充。回避制度的实施有助于确保刑事诉讼的公正性和公正处理案件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依照本法实行人民陪审员陪审的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十条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第一审程序 第四节 速裁程序 第二百二十二条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告人认罪认罚并同意适用速裁程序的,可以适用速裁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建议人民法院适用速裁程序。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刑事诉讼中回避制度的相关内容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申请主体及条件,包括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应自行回避或被要求回避,涉及利害关系、证人、鉴定人等身份,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关系。回避分为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定回避三种情况,需要经过审查确定是否符合条...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中回避制度的相关规定与案例分析

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回避适用对象包括审判人员、书记员等;适用情形包括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近亲属关系或其他关系;回避方式有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当事人可口头或书面申请回避,法院应在三日内决定,申请人可复议一次;回避决定由审判委员会...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回避制度内容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法回避制度内容: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亲属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法律依据:《《中华...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回避制度内容

民事诉讼法回避制度内容: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亲属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回避制度内容

民事诉讼法回避制度内容: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亲属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查看全文

分析刑事回避的相关规定

回避的理由是指法律明确规定的实施回避所必备的事实根据。各国刑事诉讼法一般明确设定了符合这一根据的事实情形,使其成为回避的法定理由。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8条对回避的理由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代理人制度的相关规定

《民诉法》明确规定可以委托以下人员作为诉讼代理人: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工作人员、社区、单位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此外,人民法院还可许可其他公民作为诉讼代理人。这些人员的身份和资格都在法律范围内,可以代表当...查看全文

新刑诉法关于回避的规定内容

法律分析:新刑诉法关于回避的规定内容:审判人员回避的情形:_x000D_ (一)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_x000D_ (二)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_x000D_ (三)本人或者他的...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规定

《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进行传唤和讯问的具体规定,包括传唤地点、出示证明文件、传唤时间限制等。对于在现场发现的嫌疑人,可以口头传唤但需在讯问笔录中注明。传唤、拘传时间不得超过12或24小时,且不得以连续传...查看全文

申诉法律援助制度的相关内容概述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申诉法律援助制度,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申诉权利。律师代理申诉制度的建立是律师的光荣使命和重要挑战,可以保证涉诉人充分享有申诉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查看全文

集体诉讼制度及其相关规定

本文介绍了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流程和条件。当事人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法院会审理案件、判决或裁定,并根据判决或裁定执行。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会通知原告,并发出传票通知开庭时间。开庭时,原告需要到庭,并等待判决书邮寄或自己领取。民事诉...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关于立案的相关规定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应接受报案、控告、举报,立案侦查犯罪事实。被害人有权报案或控告侵犯其权益的犯罪嫌疑人。报案、控告、举报可以书面或口头提出,需保密。相关机关应保障报案人等的安全。人民检察院可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查看全文

管制刑的内容及相关法律规定介绍

本文介绍了管制刑罚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管制刑的对象、管制的期限、执行机关、执行方法和规定等。管制是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3年。管制刑只是限制罪犯的人身自由,而拘役是剥夺人身自由。管...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的回避制度

法律分析: 根据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法的回避制度是为了确保法官、陪审员在诉讼中保持中立无偏的地位,使当事人受到公正的对待,获得公正审判的机会。回避的对象主要限于那些制作裁判书的法官和陪审员,与案件相关即应回避。 法律依据: 《刑事诉...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的回避制度

法律分析:刑事诉讼回避制度是为了确保法官、陪审员在诉讼中保持中立无偏的地位,使当事人受到公正的对待,获得公正审判的机会。回避的对象主要限于那些制作裁判书的法官和陪审员,与案件相关即应回避。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的回避制度

法律分析: 刑事诉讼回避制度是为了确保法官、陪审员在诉讼中保持中立无偏的地位,使当事人受到公正的对待,获得公正审判的机会。回避的对象主要限于那些制作裁判书的法官和陪审员,与案件相关即应回避。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查看全文

搜查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搜查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35条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义务按照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的要求,交出可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证据。搜查只能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的侦查人员进行,其他任何...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回避规定的基本内容

《刑事诉讼法》回避规定及决定权概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回避对象和情形,包括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回避决定由相应负责人决定,审判人员由院长决定,检察人员由检察长决定,侦查人员由侦查机关负责人决定。当事...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回避制度

法律分析: 根据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法回避制度是为了保障案件审理公正,对案件参与人员进行严格身份限制。如果案件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为案件当事人或者近亲属,参与过该案,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应当回避。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 ...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回避制度

法律分析: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是为了保障案件审理公正,对案件参与人员进行严格身份限制。如果案件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为案件当事人或者近亲属,参与过该案,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应当回避。法律依据:...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