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小孩的存款归谁所有?

律师回答
摘要:离婚时,孩子名下的存款属于孩子个人财产,父母无权要求分割。婚内财产分割原则是共同财产均等分割,个人专用物品归个人所有,无过错方可要求离婚损害赔偿。根据《民法典》,婚姻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入、知识产权收益等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另外,父母出资购买的房屋登记在子女名下可认定为双方按出资份额共有。
一、起诉离婚小孩名下的存款要属于谁
存在孩子名下的存款属于孩子的财产。父母将钱存在孩子的名下,属于将钱交付给孩子了,因此,父母不能撤销该赠与,这笔钱已经属于孩子所有了,不再是父母的夫妻共同财产,因此父母在离婚时,无权要求分割。
二、离婚婚内财产怎么分割
1、共同财产,一般均等分割。
2、个人专用的物品,归个人所有。
3、无过错方可以向有过错方提出离婚损害赔偿。
4、过错行为含有配偶和其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等。
三、哪些属于婚内财产
1、《民法典》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1)工资、奖金;
(2)生产、经营的收入;
(3)知识产权的收益;
(4)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是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除外。
2、《民法典》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下列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1)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2)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则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3)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偿费。
3、《民法典》规定:
(1)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且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为夫妻共同财产;
(2)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为夫妻共同财产。
4、《民法典》规定规定: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认增值外,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5、《民法典》规定规定: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出资份额按份共有。
延伸阅读
结语:离婚时,孩子名下的存款属于孩子的财产,父母无权要求分割。对于婚内财产的分割,共同财产一般均等分割,个人专用物品归个人所有。无过错方可向有过错方提出离婚损害赔偿。婚内财产包括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入、知识产权收益等。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登记在子女名下的,可认定为按份共有。根据《民法典》规定,夫妻共同财产的归属在离婚时需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分割。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二节 监护 第三十五条 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监护人不得干涉。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结婚后存款归属权归谁所有?

结婚后,双方共同存钱通常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不过,法律规定夫妻双方可以就婚后财产做出约定。如果夫妻双方约定婚后财产归各自所有,那么婚后一方的工资收入将成为个人财产。此外,婚前全款购买的房子和婚前协议规定的财产也属于婚前财产,而婚后签...查看全文

离婚后,孩子归谁所有?

孩子四岁离婚会判给谁?法院以孩子健康成长为原则判决抚养权。两岁以下判给女方,两到十岁综合考虑父母的抚养能力,十岁以上会征询孩子意见。长期与孩子共同生活的一方在争取抚养权时有加分条件。要争取孩子的抚养权,需要取证双方基本条件、父母基...查看全文

离婚后孩子归谁所有?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归属问题: 1、孩子不满两周岁,一般判给母亲; 2、父母双方协商不成,法院会根据最有利于孩子的原则判决; 3、已满两周岁的孩子,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判决,尊重孩子意愿; 变更抚养权条件: 1、抚养方因疾病或伤残无力继...查看全文

夫妻离婚后小孩抚养权归谁所有

法律分析:父母双方达成协议的处理,在离婚案件中,如果父母双方就子女的抚养问题达成协议的,一般会尊重当事人意思表示,按其协议处理,但协议由父方或母方抚养子女对子女的正常生活有严重不利的除外。如果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也会尊...查看全文

夫妻离婚后小孩抚养权归谁所有

离婚后,未满2岁的子女由母亲抚养;已满2岁的子女,若父母协商不成,法院将根据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已满8岁的子女应尊重其真实意愿。...查看全文

夫妻离婚后小孩抚养权归谁所有?

律师分析: 父母双方达成协议的处理,在离婚案件中,如果父母双方就子女的抚养问题达成协议的,一般会尊重当事人意思表示,按其协议处理,但协议由父方或母方抚养子女对子女的正常生活有严重不利的除外。如果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也会尊重双方...查看全文

离婚后小孩会归谁

法律分析: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但母亲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可随父亲生活:一是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二是母亲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亲要求子女随其...查看全文

离婚后小孩会归谁?

律师分析: 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但母亲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可随父亲生活:一是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二是母亲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亲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查看全文

离婚后小孩会归谁

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但母亲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可随父亲生活:一是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二是母亲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亲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并对子女健...查看全文

小孩名义购房离婚后,房产归谁所有?

未成年子女名义购房,离婚时房屋产权归未成年子女。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在房地产管理部门登记并取得房屋权属证书的人才是房屋的所有权人。以未成年人名义购房且房产证上的名字是未成年人的,产权人只能是该未成年人。父母将房屋无偿登记给未成年子女...查看全文

离婚后,3岁的孩子归谁所有?

离婚时,法院会综合考虑双方的生育能力、经济收入、文化水平等因素,以保障子女身心健康的抚养权。自愿协议离婚是最快的方式,但应注意妥善解决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等问题,避免后续纠纷。...查看全文

离婚案件中个人存款归谁所有?

婚前存款属于个人财产,离婚时不得要求分割,除非双方签订婚前或婚内协议约定共同所有。夫妻个人财产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保留,不转化为共同财产,除非另有约定。...查看全文

离婚时小孩名下的房产归谁所有?

未成年子女名义购房,离婚时房屋产权归未成年子女所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只有房地产管理部门登记并取得房屋权属证书的人才是房屋的所有权人。父母将房屋无偿登记给未成年子女,属于财产赠与,赠与关系成立。因此,该房屋属于女儿的个人财产,父母...查看全文

婚前的存款离婚归谁

婚前的存款属于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离婚时会判给财产所有人个人所有,配偶无权参与分割。因为一方的个人财产不会因为结婚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所以不论结婚还是离婚,一方的婚前财产始终归一方所有。一、婚前购置汽车属于夫妻共同财...查看全文

离婚后小孩归谁抚养

法律分析:离婚后小孩归最适合抚养孩子长大的一方抚养,子女的抚养权可以先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查看全文

离婚后小孩归谁抚养?

律师分析: 离婚后子女归直接抚养方抚养。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一般由母亲抚养,母方有法定不适宜抚养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已满两周岁的,可以父母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已满八周岁...查看全文

离婚后小孩归谁抚养

通常和母亲住在一起。当母亲患有长期无法治愈的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孩子不应该和他们住在一起时,她可以和父亲住在一起。两岁以下的孩子通常和母亲住在一起。母亲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和父亲一起生活:1、患有久治不...查看全文

离婚后小孩归谁抚养

离婚后子女归直接抚养方抚养。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一般由母亲抚养,母方有法定不适宜抚养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已满两周岁的,可以父母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已满八周岁的,尊重其真...查看全文

离婚后小孩归谁抚养

法律分析:离婚后子女归直接抚养方抚养。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一般由母亲抚养,母方有法定不适宜抚养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已满两周岁的,可以父母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已满...查看全文

离婚小孩归谁

法律分析:离婚小孩的抚养权根据小孩的年龄和实际情况确定,未满两周岁的,子女跟随母亲生活;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已满两周岁未满八周岁的,可以考虑和谁生活更有利于子女的成长的情况。法律依据:《《中华...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