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被骗是否为诈骗行为?

律师回答
摘要:投资被骗是否属于诈骗行为,根据中国刑法,利用虚假信息诱导他人投资构成诈骗罪。诈骗罪的特征包括: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使用欺诈手段骗取大额财物、适用于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具备直接故意和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
一、被骗去投资是否属于诈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利用虚假的数据、虚假的信息,以包营利为保证诱导他人投资的,是属于诈骗的行为,通常会构成诈骗罪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罪的四个特征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
2、客观要件
本罪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利用虚假信息诱导他人投资的行为属于诈骗,构成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诈骗罪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诈骗罪具有四个特征:涉及公私财物所有权,使用欺诈手段骗取较大数额的财物,适用于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并且具有非法占有财物的故意目的。以上是对该问题的简要总结。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一百九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投资被骗是否为诈骗?

被骗去投资是否属于诈骗,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利用虚假信息诱导他人投资构成诈骗罪。诈骗罪具有四个特征: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使用欺诈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适用于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具有直接故意和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查看全文

投资诱导是否涉及诈骗行为?

诱导投资构成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的规定,利用虚假信息诱导他人投资并以牟利为目的,构成诈骗罪。诈骗罪具有四个特征:客体要件是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客观要件是使用欺诈手段骗取大额财物;主体要件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查看全文

骗婚行为是不是诈骗行为

骗婚行为是不是诈骗罪要看是否符合下列情形:1、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构成诈骗罪的犯罪主体;2、在司法实践中,婚姻诈骗和不道德婚姻应该区分开来。可以从故意犯罪的...查看全文

被骗投资是否属于诈骗

法律分析:被骗投资不一定属于诈骗。如果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构成集资诈骗罪,应予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只是正常吸收投资,应属合法行为,一般不构成诈骗。法律依据:_x00...查看全文

签合同被骗是否属于诈骗行为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大额财物。如果在签署合同后才意识到被骗,被骗者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查看全文

以骗取投资款的方式行为是否属于诈骗罪?

骗取投资款属于诈骗,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查看全文

卖假货是否为诈骗行为?

卖假货不被视为诈骗行为,但若销售金额超过五万元,将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根据法律规定,生产者或销售者如果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并且销售金额在五万元至二十万元之间,将面临最高两年的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如何投诉诈骗行为?

网络诈骗后,追回被骗财物的概率较低,但仍需积极报案并提供线索协助警方破案。如警方成功侦破并确认诈骗事实,可依法返还涉案赃款。若赃款已被挥霍,可要求犯罪嫌疑人退赔。受害人应耐心等待,不再上当受骗,同时汲取教训。...查看全文

被骗投资能否告诈骗

法律分析:被骗投资能告诈骗,人民警察会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

被骗去投资是否属于诈骗?

律师分析: 被骗去投资是否属于诈骗,现实生活中根据实际情况判定是否属于诈骗。如果对方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则形成诈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查看全文

被骗去投资是否属于诈骗

法律分析:被骗去投资是否属于诈骗,现实生活中根据实际情况判定是否属于诈骗。如果对方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则形成诈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查看全文

被骗去投资是否属于诈骗

法律分析: 被骗去投资不一定属于诈骗。如果对方是在合法招揽投资,其行为不会构成诈骗;如果对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欺诈方式骗取受害人财产的,则会构成诈骗。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查看全文

虚构事实借钱投资是否为诈骗

法律分析:虚构事实借钱投资,不一定为诈骗。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和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虚构事实借钱投资的行为的,才会构成诈骗。如果主观上没有诈骗故意,也没有非法占有,借钱不还的目的的,不构成诈骗。...查看全文

合伙企业投资被骗如何定性为诈骗?

本文介绍了诈骗的定义及构成要件。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较大金额的公有或私人财物的行为。然而,并非所有涉及诈骗的情况都构成诈骗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例如,借钱不还的情况属于民事纠纷,而借贷...查看全文

是否将诈骗视为犯罪行为?

诈骗罪属于《刑法》中规定的侵犯财产罪,而非经济犯罪范畴。其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或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具体罪责大小根据诈骗数额的严重程度而定。...查看全文

偿还借款是否为诈骗行为?

借款人的动机和目的决定了借贷纠纷是否构成诈骗罪。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财物。与经济纠纷不同的是,借款人若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只是因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且真实打算偿还,仍属于...查看全文

诈骗罪是否是行为犯

法律分析:诈骗罪是行为犯。行为犯是指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犯罪。诈骗罪的既遂行为是指行为人完成了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犯诈骗罪应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查看全文

欺诈行为是否可以归类为诈骗?

销售假货不一定属于诈骗行为,但若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就可能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行为。依据刑法规定,处二年以...查看全文

诈骗行为

法律分析: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行为从形式上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通俗的讲,在实际情况中,使被害人...查看全文

诈骗行为?

律师分析: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行为从形式上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通俗的讲,在实际情况中,使被害人产生错...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