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次充好如何处罚

律师回答

厂家、商家生产销售产品应该要真实、诚信,但是一些消费者却发现了商家以次充好的行为,自己花了钱买到的产品且是假冒或是次品,在发生类似事情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开心,那么,以次充好如何处罚?我为你仔细讲解。
      以次充好如何处罚
      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百四十九条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不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但是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依照本节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同时又构成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一百五十条单位犯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商品以次充好,如何索赔
      找经销商或者卖家索赔。
      相关法律法规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第二十二条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具有的质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但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或者接受该服务前已经知道其存在瑕疵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按照国家规定或者与消费者的约定,承担包修、包换、包退或者其他责任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或者约定履行,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
      (二)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但是,对产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说明的除外;
      (三)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以次充好如何处罚?在发现了产品以次充好的情况时,消费者可以收集好相关证据证明然后向相关厂家商家赔偿,也可以去工商局举报它们的违法行为。遇到了商品有以次充好的情况不知道怎么追究责任,应该找专业律师进行咨询下。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以次充好怎么处罚

价格欺诈以次充好的处罚: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罚款不超过违法所得五倍;责令停止销售,没收产品,罚款。相关法律规定:价格欺诈行为包括虚构原价、不履行价格承诺、谎称价格高低、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处罚根据《价格法》规定;产品质量掺杂、...查看全文

以次充好怎么处罚?

法律分析: 经营者以次充好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查看全文

以次充好的处罚标准?

律师解答: 以次充好是指将较差的商品或劣质的服务冒充高品质商品或服务,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该行为使得消费者无法得知真正的商品或服务质量,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以次充好属于商业欺诈...查看全文

以次充好的处罚标准

律师分析: 以次充好是指将较差的商品或劣质的服务冒充高品质商品或服务,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该行为使得消费者无法得知真正的商品或服务质量,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以次充好属于商业欺诈...查看全文

以次充好的处罚标准?

法律解析: 以次充好是指将较差的商品或劣质的服务冒充高品质商品或服务,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该行为使得消费者无法得知真正的商品或服务质量,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以次充好属于商业欺诈...查看全文

以次充好的处罚标准?

法律解析: 以次充好是指将较差的商品或劣质的服务冒充高品质商品或服务,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该行为使得消费者无法得知真正的商品或服务质量,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以次充好属于商业欺诈...查看全文

以次充好如何赔偿

法律分析:一、以次充好如何赔偿1、商家以次充好,确定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以要求三倍赔偿。2、消费者可以与商家协商达成赔偿协议,也可以到消费者保护协会或者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查看全文

以次充好如何定罪

法律分析:以次充好的定罪:涉嫌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在客观方面最显著的特征是行为人在客观...查看全文

以次充好如何定罪

法律解析: 以次充好的定罪:涉嫌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在客观方面最显著的特征是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查看全文

以次充好如何定罪

法律解析: 以次充好的定罪:涉嫌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在客观方面最显著的特征是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查看全文

以次充好如何定罪?

律师分析: 以次充好的定罪:涉嫌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在客观方面最显著的特征是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查看全文

以次充好如何定罪

法律分析:以次充好的定罪:涉嫌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在客观方面最显著的特征是行为人在客观...查看全文

商品以次充好的行政处罚

商品以次充好行为的行政处罚:违法生产、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罚款金额为违法货值的50%至300%,并追缴违法所得。...查看全文

商品以次充好如何赔付?

律师解答: 卖家以次充好,确定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以要求三倍赔偿。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查看全文

商品以次充好如何赔付?

法律解析: 卖家以次充好,确定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以要求三倍赔偿。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查看全文

商家以次充好如何索赔

商家以次充好可以到消费者保护协会对商家进行索赔。当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来解决问题:1、与商家进行沟通,协商和解双方的矛盾;2、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卖家以次充好,确定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以要求三...查看全文

商品以次充好,如何索赔

消费者发现商品以次充好可要求经销商或卖家索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0、22、23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有权获得质量保障、合理价格,拒绝强制交易行为,经营者应保证商品质量、性能、有效期限,并承担包修...查看全文

商品以次充好如何赔付?

法律解析: 卖家以次充好,确定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以要求三倍赔偿。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查看全文

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怎么处罚

以次充好如何定罪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是一种违法行为,涉及到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需要依法予以处罚。 具体处罚方式包括: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经查证确属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行为,相关企业...查看全文

产品以次充好应当如何赔偿

法律分析:1、商家以次充好,确定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以要求三倍赔偿。 2、消费者可以与商家协商达成赔偿协议,也可以到消费者保护协会或者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索赔。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李晨曲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公司事务、公司事务

已服务81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