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合同约定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

律师回答
摘要:购房违约应支付违约金,不能超过实际损失的30%以上,具体数额可协商约定;拒签居间协议和拒收定金应采取反向操作,签订居间协议后违约方应双倍返还定金。
一、购房违约一般要付多少违约金?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购房者签订书面正式购房合同后,存在违约行为需要依法承担相应违约责任,按照有关规定购房违约金是对守约方经济损失的赔偿,但不能超过造成实际损失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如果购房违约金相比实际损失过高或过低的,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适当予以增减。而具体的数额可由当事人协商约定。
相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
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为由请求减少的,应当以违约金超过造成的损失30%为标准适当减少;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为由请求增加的,应当以违约造成的损失确定违约金数额。
二、购房定金违约怎么处理?
1、针对拒签居间协议和拒收定金
如果卖家在中介处挂牌待售,按中介一般的操作流程,中介会先让买家签居间协议,由于居间协议仅有买方签字,所以居间协议还没有成立,卖家即使不签,也不承担什么法律责任。中介应当采取反向操作的方式,即将居间协议的主要内容确定后,先让卖家签字,再让买方签字。
2、签订居间协议后双倍返还定金
通常居间协议约定为收受定金的一方如毁约,应当双倍返还定金;支付定金的一方如毁约,则丧失定金。虽然房东签了居间协议,而且也收了定金,如果房价涨得比较多即使双倍返还,还是可以赚钱,所以房东宁愿双倍返还定金而不愿意继续履约。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购房违约金是对守约方经济损失的赔偿,一般不得超过造成实际损失的百分之三十。具体数额可由当事人协商约定,如有争议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进行调解。对于购房定金违约,居间协议约定了双倍返还定金的情况下,如果一方毁约,应按约定返还定金。房东可能宁愿双倍返还定金而不继续履约,以赚取房价上涨带来的收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出卖人迟延交付房屋或者买受人迟延支付购房款,经催告后在三个月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解除权人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经对方当事人催告后,解除权行使的合理期限为三个月。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解除权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 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 商品房买卖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数额或者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违约金数额或者损失赔偿额可以参照以下标准确定:
逾期付款的,按照未付购房款总额,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
逾期交付使用房屋的,按照逾期交付使用房屋期间有关主管部门公布或者有资格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评定的同地段同类房屋租金标准确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违反租赁合同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

房屋租赁合同违约责任:1.出租人应支付违约金并赔偿承租人损失;2.承租人应支付违约金并补交租金,出租人可解除合同;3.当事人需履行、补救或赔偿违约责任。违约金可约定,低可增加、高可减少。迟延履行需支付违约金后,仍需履行债务。...查看全文

违反意向合同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

违约责任是民事责任,包括继续履行、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等形式。合同中的违约金标准由双方协商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违约方应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双方也可以约定违约金或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查看全文

违反合同印章规定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

私刻合同章的法律风险及后果,包括刑事犯罪和民事责任。单位员工私刻合同章签订合同,单位可能承担责任,员工也可能追究赔偿。根据《治安管理法》,私刻公章违反管理规定的行为将受到罚款或警告的处罚。...查看全文

违反劳动合同法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

劳动法第42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危害作业劳动者、诊断或观察期间的疑似职业病病人、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导致劳动能力丧失的、在医疗期内的、孕期、产期、哺乳期的、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退休不足5年...查看全文

违反合同规定所带来的法律后果

合同诈骗的判罚标准:个人合同欺诈金额不满5000元,单独罚款;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有期徒刑6个月,每增加12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个人合同欺诈额达到三万元,有期徒刑三年,金额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其他严重情节根据情况...查看全文

违反承兑规定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

违法票据承兑罪的惩罚及立案标准: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承兑行为造成重大损失者,可判处有期徒刑;特别重大损失者,可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立案标准为个人造成损失超过50万元,单位造成损失超过100万元。...查看全文

违反社保规定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

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购买社会保险,违反法律义务,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补偿金。此外,劳动者还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赔偿由于未购买保险而导致的损失,如医疗费用、生育费用等。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劳动者维权的法律依据,劳动...查看全文

违反房产证规定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

伪造房产证属于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行为人将承担刑事责任。根据法律规定,对于构成该罪行的行为人,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如果情节严重,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违反合同约定可能带来的影响

合同瑕疵履行的后果根据《民法典》第577、583和584条规定:对于能修正的瑕疵,应予修正;对于无法修正且导致合同履行不符约定的,履行方要承担违约责任,包括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损失赔偿应相当于违约方预见或应当预见的损失,但不...查看全文

违反合同规定会带来哪些法律后果?

违法解除合同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根据《民法典》规定,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不符合约定,应承担继续履行、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当事人明确表示或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对方可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未支付款项或不履行其他金钱...查看全文

违反公司财产规定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了职务侵占罪和贪污罪的定罪处罚,对于利用职务便利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侵占单位财物等行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了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定罪处罚,对于操纵交易价格、...查看全文

违反股东权利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

滥用股东权利的法律后果是承担赔偿责任和连带责任。公司股东应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的利益,也不得滥用公司法人地位和股东责任逃避债务,否则需承担相应责任。...查看全文

违反管制规定可能带来的后果

本文讲述了管制刑罚的执行方式和相关规定。管制采用社区矫正方式执行,不用坐牢。管制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在数罪并罚时可以延长到3年。管制刑期的上限比拘役长,但由于管制只是限制人身自由,而拘役是剥夺人身自由。相关部门对违反规定的被...查看全文

合同违约会带来哪些法律后果?

违反合同不是违法行为,是违约行为。违约行为指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而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破坏社会关系和秩序,需承担法律责任。两者区别在于前者是不履行约定责任,后者是违反法律规定或拒不履行法定责任。...查看全文

违反法律规定签订合同会带来什么法律后果?

违反法律规定签订合同会产生的法律后果:对于无效行为取得的财产予以返还或作折价补偿,过错方应酌情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仍然有效,应当认可之前的履行。 违反法律规定签订合同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违反法律规定签订合同...查看全文

违反预约合同的法律后果?

律师分析: 违反预约合同的法律后果为违反的当事人需要承担预约合同违约责任或者损害赔偿。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查看全文

违反预约合同的法律后果

法律解析: 违反预约合同的法律后果为违反的当事人需要承担预约合同违约责任或者损害赔偿。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查看全文

违反预约合同的法律后果

法律解析: 违反预约合同的法律后果为违反的当事人需要承担预约合同违约责任或者损害赔偿。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查看全文

违反合同条款会带来哪些法律后果?

根据《民法典》第577条和第578条的规定,合同履行与违约的判断取决于是否存在先履行抗辩权或不安抗辩权等权利。如果一方具有这些权利,暂未履行合同内容不算违约;如果只有一方负有义务或没有上述权利,则未履行合同内容算违约。...查看全文

违反约定的法律后果

法律分析:违反合同约定的法律后果是违约方需要承当相应的违约责任,如果违反合同约定致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守约一方还可以解除合同。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