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人员住酒店信息会反馈到司法局吗

律师回答

法律分析:一、缓刑人员住酒店信息会反馈到司法局吗
缓刑期满到外地一般是不会被查的。就算在缓刑期间,经住所所在地派出所同意,也是可以出外办事的,但是需要定期向派出所汇报你的活动情况。缓刑期满后,刑罚就执行完毕了,此时人身不再受限制。
二、缓刑到外地住宾馆会查到吗?
缓刑到外地住宾馆会查到。缓刑期间原则不允许离开所在地,并定期向公安报道。因此,擅自出去是会接受调查。但非要去外地,可到当地公安备案。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规定。
缓刑期间的行动是受严格限制的,一般不允许服刑人员离开居住地,离开3日之内须经司法所批准,离开三日以上须经司法局的社区矫正领导机关审批。如果住店遇到检查凭请假审批手续正常说明即可。缓刑期间原则不允许离开所在地,并定期向公安报道。擅自出去是会接受调查。但非要去外地,可到当地公安备案。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三、缓刑考验期为多久?
缓刑的考验期限,是指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人进行考察的一定期间。缓刑是对所判处的刑罚有条件的不执行,为了考验犯罪人是否遵守这种条件,就要在决定缓刑的同时,确定一个对犯罪人进行考验的期限,这便是缓刑的考验期限。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可见,缓刑考验期限不得短于原判刑期,可以等于或者长于原判刑期。
1、拘役的考验期限最低不能少于2个月,最长不得超过1年,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不能少于1年,最高不能超过5年,在此范围内,缓刑考验期限等于或者长于原判刑罚。
2、必须注意原判刑期与缓刑考验期限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说,考验期限应适当长于原判刑期。例如,对于被判处1年有期徒刑的犯罪人宣告缓刑考验期限为5年,对于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的犯罪人宣告缓刑考验期限为3年,虽然也是合法的,但不太合适。
3、缓刑的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判决确定以前先行羁押的,不能折抵考验期限。因为缓刑考验期限不是刑罚执行期限。规定考验期限是为了考察犯罪人在此期限内是否遵守一定条件,如果将羁押日期折抵考验期限,就失去了规定考验期限的意义。先前的羁押期实际上也是人民法院考察犯罪人有无悔罪表现,从而决定是否宣告缓刑的日期,不能折抵考验期限。
在人民法院对犯罪行为人定罪量刑之后,如果是行为人符合适用缓刑的条件,此时人民法院在经过审查之后可以对该犯罪行为人宣告使用缓刑,但是在缓刑考验期内,行为人必须遵守一系列的规定,只要是违反了其中一项,就会被撤销缓刑,收监执行。

法律依据:《刑法》第七十五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第七十六条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缓刑人员住酒店会被知道吗

缓刑住旅馆登记一般情况下是会被发现的,按照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判缓刑的当事人确实需要离开自己所居住的地方,要住宾馆的话也应该报执行机关批准,在执行机关批准的情况的情况下才可以住宾馆。假如已经得到了批准,在缓刑期间的罪犯入住宾...查看全文

缓刑人员可以住酒店吗?

在缓刑期间,服刑人员的行动受到严格限制。一般情况下,他们不得离开居住地(即社区矫正所在地),如果需要在3天内离开,必须得到司法所(社区矫正办公室)的批准;而如果离开时间超过3天,还需要经过司法局的社区矫正领导机关的审批。如果在住店...查看全文

缓刑人员可以住酒店吗?

法律解析: 缓刑期间的行动是受严格限制的,一般不允许服刑人员离开居住地(接受社区矫正的所在地),离开3日之内须经司法所(社会矫正办公室)批准,离开三日以上须经司法局的社区矫正领导机关审批。如果住店遇到检查凭请假审批手续正常说明即可...查看全文

缓刑人员可以住酒店吗?

律师分析: 缓刑期间的行动是受严格限制的,一般不允许服刑人员离开居住地(接受社区矫正的所在地),离开3日之内须经司法所(社会矫正办公室)批准,离开三日以上须经司法局的社区矫正领导机关审批。如果住店遇到检查凭请假审批手续正常说明即可...查看全文

缓刑人员可以住酒店吗

缓刑期间的行动是受严格限制的,一般不允许服刑人员离开居住地(接受社区矫正的所在地),离开3日之内须经司法所(社会矫正办公室)批准,离开三日以上须经司法局的社区矫正领导机关审批。如果住店遇到检查凭请假审批手续正常说明即可。...查看全文

酒店能根据入住人信息+查到家人信息吗

您好,亲,很高兴为您解答:可以查到。 公安系统有显示两人同时入住酒店的信息记录。目前,在国内须入住酒店的话,就得出示身份证或军人证等之类的证照,核实准确后,个人的身份信息要上传到当地派出所,宾馆和所有公安系统及派出所是联网的,...查看全文

缓刑人员可以住酒店嘛?

律师解答: 缓刑期间的行动是受严格限制的,一般不允许服刑人员离开居住地(接受社区矫正的所在地),离开3日之内须经司法所(社会矫正办公室)批准,离开三日以上须经司法局的社区矫正领导机关审批。如果住店遇到检查凭请假审批手续正常说明即可...查看全文

酒店入住信息一般人都查到吗

你好,不可以,在酒店入住可以查到记录的,但是只有公安部门可以查到,普通人是查不到的。 普通公民,通过身份证根本无法查询酒店登记记录: 1、普通公民无权查询。 2、即使是公安人员也无权随便查询。 3、只有侦查或调查的需要,侦查人员才...查看全文

住酒店的信息会查出来吗

是可以查到的。但是公安是不会帮忙查的,因为这关系到公民的隐私,除非报警,与案件有关。现在宾馆的入住记录都是联网的,接受公安部门的调阅监管,在系统里输入被查询人的身份证号,可以看到曾经在所有宾馆住宿的记录,包括现在住的宾馆及房间号。...查看全文

失信人员能住酒店吗?

法律分析:一、失信人员能住酒店吗?失信人员是可以住酒店的,但是不能住星级酒店。失信被执行人的限制为:乘坐交通工具时,不得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不得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查看全文

入住酒店信息会上传公安吗

亲,入住酒店信息会上传公安的。1、旅馆电脑登记的身份证信息是和公安局联网的,登记后信息自动备份到公安局的服务器上;2、关于信息保存各地的情况不同,一般来说至少保存5年,但也有些地方会永久保存。...查看全文

公安能查到酒店入住的个人信息吗

是可以查到的。但是公安是不会帮忙查的,因为这关系到公民的隐私,除非你报警,与案件有关的话会的。现在宾馆的入住记录都是联网的,接受公安部门的调阅监管,在系统里输入你的身份证号,可以看到你曾经在所有宾馆住宿的记录,包括你现...查看全文

失信人员可以住酒店吗

失信人员能住酒店。 但是不能住星级酒店。被执行人为单位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不得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因私消费以个人财产实施上述规定行为的,可以向执行法院...查看全文

司法局会主动联系缓刑人员吗

缓刑期满后,由司法所宣告缓刑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并解除社区矫正。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满,司法所应当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按照规定程序公开进行。 司法所应当针对社区矫正人员不同情况,通知有关部门、村(居)...查看全文

缓刑人员到司法局报到的流程

一般情况下,判缓刑的人员到司法所报到流程是带着材料,复印件先去司法局报道,备案。以后按时按时报道就可以了,直到缓刑结束。需要注意的是,准时到司法所报道,到司法局或司法所办理入矫手续。按规定到所参加集中教育,跟社区服务一样,也是每个...查看全文

失信人员住酒店有限制吗

法律分析:失信被执行人是可以住酒店的,但是不能住星级酒店。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 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查看全文

失信人员可以住酒店宾馆吗

失信人员可以住酒店宾馆吗 失信被执行人是可以住酒店的,但是不能住星级酒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三条规定,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有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一)乘...查看全文

用身份证可以查到入住酒店信息吗

身份证是可以查到入住酒店信息的。但是公安是不会帮忙查的,因为这关系到公民的隐私,除非报警,与案件有关。现在宾馆的入住记录都是联网的,接受公安部门的调阅监管,在系统里输入被查询人的身份证号,可以看到曾经在所有宾馆住宿的记录,包括现在...查看全文

缓刑监护人情况反馈表范文?

律师分析: 为了督促社区矫正人员遵守法律、法规及社区矫正相关规定,履行社区矫正义务,帮助社区矫正人员改过自新,适应社会生活,早日成为守法公民,作为社区矫正人员监护(保证)人,我保证做到: 一、协助司法所、公安派出所监督、督促社区矫...查看全文

失信人能住酒店吗

法律分析:失信被执行人是可以住酒店的,但是不能住星级酒店。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 第三条 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限制高消费后,不得有以下以其财产支付费用的行为:(一)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