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传播他人隐私是哪些罪

律师回答
摘要:故意传播他人隐私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涉嫌侮辱罪。散播他人隐私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可通过收集证据向警方报案处理,申请网络平台删除谣言和诽谤,并向法院提出民事赔偿和消除影响的措施。侵犯他人隐私权是被法律禁止的行为,受到法律保护。
一、故意传播他人隐私是哪些罪
故意传播他人隐私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传播个人隐私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若存在肆意歪曲捏造事实、传播谣言、恶意诽谤诋毁他人的行为,情节严重的,涉嫌侮辱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
传播他人的隐私,属于侵权的行为。是被法律所禁止的,任何人不得随意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因为隐私权是被《民法典》所保护的一种具体人格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散播他人隐私怎么判刑
散播他人隐私的可能会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行为人会被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具体的刑事处罚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三、散播他人隐私怎么报警收集证据
及时收集证据,如对国家及政府等谣言可以在工信部网站进行在线申请处理,如对个人进行诽谤散布谣言,可在当事人辖区派出所网安大队进行报案处理或联系网络平台的管理人员进行删除谣言和诽谤,消除影响,如影响已经发生并造成严重影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赔偿和消除影响的相关措施(如登报申明)等,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结语:传播他人隐私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若故意传播他人隐私且情节严重,可涉嫌侮辱罪,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散播他人隐私同样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行为人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如发现散播他人隐私的行为,可及时收集证据并向相关机构报案,如工信部网站、当地派出所网安大队或网络平台管理人员,以追究其刑事责任、删除谣言和诽谤、消除影响,并在必要时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赔偿和消除影响的相关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之一 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肆意传播他人隐私?

律师分析: 公开散布他人隐私的,已经涉嫌违法,报警后可以予以治安处罚,即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查看全文

传播他人隐私是什么罪?

律师分析: 个人隐私权是公民的重要权利,应当得到保护。从法律的角度来说,除非法定的机构和部门经过严格审批,不允许个人擅自使用专业器材对他人进行跟踪、监视、拍照的,更不用说放到网上加以传播了。因此传播个人隐私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查看全文

传播他人隐私是什么罪

传播他人隐私的,有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行为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传播他人隐私是什么罪

传播他人隐私的,有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行为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恶意传播他人隐私视频?

律师分析: 1、传播他人隐私造成他人自杀死亡的,如果传播的是女性裸照等隐私的,可能会构成强制猥亵、侮辱罪。2、未经许可在网上传播隐私视频的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民事侵权行为。受害人不但可以报警,也可直接向起诉进行...查看全文

恶意传播他人隐私视频

法律分析:传播他人隐私造成他人自杀死亡的,如果传播的是女性裸照等隐私的,可能会构成强制猥亵、侮辱罪。 未经许可在网上传播隐私视频的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民事侵权行为。受害人不但可以报警,也可直接向起诉进行维权。...查看全文

随意传播他人隐私是犯法吗

一、乱发别人隐私会坐牢吗 可能会被拘留。 个人隐私权是公民的重要权利,应当得到保护。从法律的角度来说,除非法定的机构和部门经过严格审批,不允许个人擅自使用专业器材对他人进行跟踪、监视、拍照的,更不用说放到网上加以传播了。因此传播个...查看全文

恶意传播他人隐私犯什么罪行

故意传播他人隐私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法行为人将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者可处刑罚。个人隐私权应受法律保护,禁止擅自追踪、监视、拍照或传播他人隐私。传播他人隐私属于侵权行为,违法者可涉嫌侮辱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查看全文

传播他人隐私罪怎么判

一、泄露别人隐私判刑多久 1、泄露别人隐私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刑规定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法律依据:《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查看全文

传播他人隐私视频是什么罪

传别人的隐私视频可能判什么罪 传播他人隐私造成他人自杀死亡的,如果传播的是女性裸照等隐私的,可能会构成强制猥亵、侮辱罪。 未经许可在网上传播隐私视频的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民事侵权行为。受害人不但可以报警,也可直...查看全文

传播他人隐私信息是什么罪

法律分析:传播他人隐私的,有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行为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查看全文

传播他人隐私图片是什么罪

法律分析: 传播他人隐私图片的行为一般是不构成犯罪的,该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治安处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查看全文

传播他人隐私视频是什么罪

传播他人隐私视频属于犯罪,一般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未经许可在网上传播隐私视频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可处拘留或罚款。情节严重者可处拘留并罚款。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者可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者可处有期徒刑、拘役...查看全文

传播他人隐私视频是什么罪?

律师分析: 传播他人隐私造成他人自杀死亡的,如果传播的是女性裸照等隐私的,可能会构成强制猥亵、侮辱罪。 未经许可在网上传播隐私视频的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民事侵权行为。受害人不但可以报警,也可直接向起诉进行维权。...查看全文

恶意传播他人隐私视频犯什么罪行

法律分析:传播他人隐私造成他人自杀死亡的,如果传播的是女性裸照等隐私的,可能会构成强制猥亵、侮辱罪。 未经许可在网上传播隐私视频的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民事侵权行为。受害人不但可以报警,也可直接向起诉进行维权。...查看全文

未成年传播他人隐私犯罪吗

您好。根据法律规定,传播他人隐私属于违法行为,可以给予治安处罚。如果是未成年人,第一次违法,且情节不严重的,一般是不会给予处罚的,以批评教育为主。...查看全文

传播他人隐私视频犯什么罪

传播黄色隐私视频属于犯罪吗 如果传播的是女性裸照等隐私,属于犯罪,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罪。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音像、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向他人传播三百至六百人次以上的;(二)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查看全文

恶意散播他人隐私?

律师分析: 网上散播不管多少点击率都是违法的,根据造成的后果进行处罚,如果导致严重后果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同一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评论二百次以上的,可根据刑法追究责任(可能构成侮辱罪、...查看全文

传播他人隐私的一方涉嫌哪种罪行

传播他人隐私的一方可涉嫌侮辱、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式公开侮辱、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被害人通...查看全文

恶意传播他人照片隐私的犯法吗

法律分析:涉嫌侵犯个人隐私,受害人搜集证据,报警处理,调解不成,到法院起诉,主张侵权赔偿。严重的,给予侵权者治安处罚,严重的,要承担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王雨昕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刑事辩护、刑事辩护

已服务89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