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能否通过取保候审避免监禁?

律师回答
摘要:疫情期间的取保候审程序及限制。在疫情期间,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取保候审,但需满足一定条件。程序包括申请、决定、保证人或保证金的要求。决定需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并需经相关负责人批准。决定不同意取保候审时需告知理由。取保候审期满后,根据确认犯罪与否进行相应判决。取保候审是对犯罪情节较轻的犯罪分子的一种刑事处罚方式,但仍需遵守法律限制和程序。
疫情期间,疫情期间的取保候审算取保候审,可以申请办理取保候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取保候审程序流程为:
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犯罪情节较轻,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附加刑的;虽然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受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的,对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办理取保候审;
2、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收到取保候审申请书后应在三日内作出决定,人民法院则应在七日内作出决定,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院检察长或者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后,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和执行通知书,并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如果不同意取保候审,也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应当在7天之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应当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院检察长或者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并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和《执行取保候审通知书》,并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对不符合取保候审法定条件的,不同意取保候审。不同意取保候审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除此之外,司法机关根据案情的需要,可以自行决定取保候审。
3、取保候审期届满以后,对于确认犯罪的人,应当依法判刑监禁;对于确认嫌疑人无罪的,应当依法解除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在我国的刑事处罚中是针对犯罪情节较为轻微的犯罪分子的,但是即使是针对犯罪情节轻微的,也是有一定的严格的法律限制和法律程序的。
延伸阅读
结语:疫情期间,取保候审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措施。根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决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申请办理取保候审,并需提供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取保候审程序包括申请、审批和执行等环节,严格遵循法定条件和程序。取保候审期满后,对确认犯罪的人依法判刑监禁,对确认嫌疑人无罪的则解除取保候审。无论犯罪情节如何轻微,取保候审都受到严格的法律约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能否通过取保候审来避免监禁?

担保人待审是指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支付押金,保证不逃避、阻碍侦查的强制措施。对行动自由有限制的嫌疑人应予采纳。犯罪嫌疑人有重病、怀孕、哺乳等情况,可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查看全文

前科犯罪者能否通过取保候审避免监禁?

刑法规定缓刑条件及法律客观要求。对于符合缓刑条件的犯罪分子,法院会慎重考虑是否宣告缓刑,主要考虑犯罪分子是否有再犯罪危险。此外,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取保候审的情形,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以及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者...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取保候审来避免非法拘禁罪?

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非法拘禁罪犯可被取保候审,根据刑诉法规定,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只要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均可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取保候审来避免非法拘禁批捕?

非法拘禁批捕后,符合条件可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是指法院、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要求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保证人或支付保证金,以确保其按时出庭。非法拘禁处三年以下刑罚者同样有资格取保候审。...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取保候审来避免非法拘禁他人?

非法拘禁犯罪嫌疑人,若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可申请取保候审:1、可能受到轻刑的;2、可能受到重刑但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的;3、患有重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哺乳婴儿但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的;4、羁押期满、案件未结需要取保候审的。...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取保候审来避免涉毒?

本文讲述了判断是否可以取保候审的关键在于是否涉及毒品交易。贩毒无论数量多少都应该追究刑事责任,进行刑事处罚。取保候审流程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和执行。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取保候审避免被判拘役?

拘役期间不可取保候审,但可申请每月回家一至两天。拘役与取保候审是不同的刑事措施,前者是判决后的刑罚,后者是案件作出判决前的强制措施。拘役期间探视亲友需遵守看守所规定,如探视日、身份证要求等。拘役日期从刑事判决生效之日起计算,犯罪分...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申请取保候审来避免非法拘禁他人?

非法拘禁他人是否可以申请取保候审的法律依据及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符合一定条件的非法拘禁行为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包括可能判处轻刑罚、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情形,以及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哺乳婴儿...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拘留来避免监禁?"

拘留十天后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可办理取保候审,可选择缴纳保证金或提供保证人作为保证方式。保释条件包括可能被判拘役、管制、有期徒刑但社会危险性小、病患或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羁押期满但案件需要继续审理。行政拘留不留案底,刑事拘留最终认...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申请取保候审来避免拘役?

拘役无法申请取保候审,但符合条件可申请保外就医。保证人需与案件无牵连,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享有政治权利且人身自由未受限制,且有固定住处和收入。...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取保候审避免故意杀人罪?

故意杀人罪一般不可取保候审,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特定情形下才可取保候审,如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或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但不具社会危险性的等。故意杀人罪的刑罚严重,可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抢劫罪与故...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取保候审来避免刑事责任?

该段内容描述了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附加刑、可以判处有期徒刑或以上刑罚但取保候审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患有重病、生活不能自理或怀孕哺乳但取保候审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羁押期限届满且案件尚未结案的。因此,符合以上...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取保候审来避免绑架未遂?

绑架罪未遂的取保候审条件需具体分析,包括判罚可能性、社会危险性、健康状况等。同时,犯罪嫌疑人可申请羁押必要性审查,若具备特定条件且表现悔罪,可建议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尽管国内刑事羁押严格,但家属和犯罪嫌疑人应积极争取权利。...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取保候审来避免经济犯罪?

经济犯罪能否取保候审?取保候审适用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但需符合条件:犯罪情节轻微、人身危险性低。取保候审并不代表无罪,仍需进行处罚。犯罪者在保释期间应合作公安机关,避免违法行为。经济犯罪涉及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罪名。取保候审是...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取保候审来避免贷款诈骗?

根据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包括可能判处轻刑或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的、有严重疾病或生活不能自理的妇女以及羁押期限届满但案件尚未办结的人。...查看全文

在取保候审期间,如何避免被监听?

取保候审期间电话是否被监听取决于办案机关的需要,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遵守规定,违反规定可能导致没收保证金、重新交纳保证金或监视居住等处罚。取保候审的流程包括申请、决定和执行三个阶段,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会根据...查看全文

疫情期间能办取保候审吗

法律解析: 疫情期间,可以申请办理取保候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查看全文

疫情期间能办取保候审嘛?

律师解答: 疫情期间,可以申请办理取保候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查看全文

疫情期间能办取保候审吗?

法律解析: 疫情期间,可以申请办理取保候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查看全文

疫情期间能办取保候审吗?

律师分析: 疫情期间,可以申请办理取保候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