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中关于罪与非罪的界限是怎么标准的?

律师回答

律师解答:

因此,我国刑法中关于罪与非罪的界限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规定的:

(一)根据刑法第13条的但书规定如以区分

我国刑法第13条前半部分规定了犯罪定义,在但书中又明确规定:“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里是指行为虽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情节明显不严重、不恶劣,危害很小,因而不构成犯罪。对“不认为是犯罪”不能理解为不以犯罪论处或免予刑事处分,而应当理解为不构成犯罪。

(二)根据总则条文关于犯罪构成一般要件或排除犯罪的条件的规定加以区分

1、从主观罪过上加以区分。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

2、从责任年龄上加以区分。不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8种特别严重的犯罪以外的其他行为的,不负刑事责任。

3、从责任能力上加以区分。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

4、从行为性质上加以区分。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行为实质上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因而属于合法行为,不构成犯罪。

(三)根据分则条文关于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规定加以区分

那么,社会危害性的轻重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主要决定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从犯罪主体上区分。有的行为须具备特定身份才能构成犯罪,如渎职罪的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而其他人员实施该行为的,不能构成该罪。当然如果其他人员伙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共同实施的,应以共犯(教唆犯和帮助犯)论处。

2、从犯罪主观方面区分。有的犯罪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实施这类行为的不构成犯罪,如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有的行为要求明知某些情况才能构成犯罪,如窝赃罪;有的行为具有一定目的才能构成犯罪,如走私淫秽物品罪。

3、从犯罪对象上区分。如遗弃罪对象只能是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非此不能构成本罪。

4、从犯罪客观方面区分。有的犯罪要求发生在特定时间、地点,如非法狩猎罪;有的行为要求数额较大才能构成犯罪,如诈骗罪;有的行为要求以特定手段(方法)实施才能构成犯罪,如防害公务罪;有的行为需要造成一定后果才构成犯罪,如重大责任事故罪。

5、从情节上区分。有的行为要求情节严重才能构成犯罪,如侮辱罪;有的行为要求情节恶劣才能构成犯罪,如虐待罪。

当然,以上只是一些比较常见的区分罪与非罪界限的标准,刑法条文规定的区分标准并不限于此,在实践中要注意根据不同行为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其社会危害性是否达到严重程度,从而认定是否构成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我国关于破坏界碑、界桩罪既遂的刑法标准是什么?

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的刑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死刑;战时从重处罚。故意破坏国家边境的界碑、界桩或永久性测量标志的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查看全文

划分罪与非罪界限的总标准是

律师分析: 在法律条文中,罪行通常指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行为。刑法中规定了各种行为原则上犯罪的情况,并对犯罪行为进行了严格的分类并划分了罪名。判定某项行为是否犯罪,因不同情形或环境条件完全不同而无一样式的物化结论,在实质上被法律规...查看全文

划分罪与非罪界限的总标准是?

法律解析: 在法律条文中,罪行通常指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行为。刑法中规定了各种行为原则上犯罪的情况,并对犯罪行为进行了严格的分类并划分了罪名。判定某项行为是否犯罪,因不同情形或环境条件完全不同而无一样式的物化结论,在实质上被法律规...查看全文

划分罪与非罪界限的总标准是?

律师解答: 在法律条文中,罪行通常指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行为。刑法中规定了各种行为原则上犯罪的情况,并对犯罪行为进行了严格的分类并划分了罪名。判定某项行为是否犯罪,因不同情形或环境条件完全不同而无一样式的物化结论,在实质上被法律规...查看全文

我国刑法标准的犯罪概念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总标准

法律解析: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总标准,其核心是“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具体而言,必须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即是有罪的法定事由、客观上有犯罪行为和犯罪主体的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例如,盗窃罪要求被告人以非法占有...查看全文

我国刑法标准的犯罪概念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总标准

律师解答: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总标准,其核心是“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具体而言,必须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即是有罪的法定事由、客观上有犯罪行为和犯罪主体的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例如,盗窃罪要求被告人以非法占有...查看全文

我国《刑法》中关于贷款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贷款诈骗罪量刑标准:数额较大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罚款二万至二十万;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者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罚款五万至五十万;数额特别巨大或有特别严重情节者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罚款五万至五十万或没收财产。...查看全文

我国《刑法》中关于骂人诽谤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在我国,如果一个人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且该行为情节严重,那么这个人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如果受害人提起自诉案件,还可以要求被自诉人对自己造成的精神损害予以赔偿。犯诽谤罪的...查看全文

我国刑法中关于罚金刑的标准?

法律解析: 罚金是一种附加刑,可以独立适用。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查看全文

我国刑法中关于罚金刑的标准?

律师解答: 罚金是一种附加刑,可以独立适用。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查看全文

我国刑法中关于罚金刑的标准?

法律解析: 罚金是一种附加刑,可以独立适用。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查看全文

非法拘禁罪与非罪的界限

法律解析: 1、划清一般非法拘禁行为与非法拘禁犯罪。非法拘禁行为,只有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因此,应当根据情节轻重、危害大小、动机为私为公、拘禁时间长短等因素,综合分析,来确定非法拘禁行为的性质。 2、划清违法拘捕与非法...查看全文

非法拘禁罪与非罪的界限

法律分析: 非法拘禁罪与非罪的界限为划清一般非法拘禁行为与非法拘禁犯罪:非法拘禁行为,只有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划清违法拘捕与非法拘禁罪的界限,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违法拘留、逮捕是违反拘留、逮捕法规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查看全文

非法拘禁罪与非罪的界限?

律师分析: 1、划清一般非法拘禁行为与非法拘禁犯罪。非法拘禁行为,只有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因此,应当根据情节轻重、危害大小、动机为私为公、拘禁时间长短等因素,综合分析,来确定非法拘禁行为的性质。 2、划清违法拘捕与非法...查看全文

非法拘禁罪与非罪的界限

法律解析: 1、划清一般非法拘禁行为与非法拘禁犯罪。非法拘禁行为,只有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因此,应当根据情节轻重、危害大小、动机为私为公、拘禁时间长短等因素,综合分析,来确定非法拘禁行为的性质。 2、划清违法拘捕与非法...查看全文

什么是我国关于非法拘禁的刑罚标准?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分子若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权,则将被定罪为非法拘禁罪,并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如果犯罪分子在非法拘禁途中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致人重伤的,处三年...查看全文

我国《刑法》中关于贷款诈骗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贷款诈骗罪的量刑标准及其严重情节的界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贷款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可处以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以较长刑期,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处以较重刑罚或没收财产。严重情节...查看全文

我国《刑法》中关于滥用职权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滥用职权罪和徇私舞弊罪的法定量刑标准是根据《刑法》规定的,滥用职权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特别严重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徇私舞弊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特别严重者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刑法中关于非法运输弹药罪的判罪标准是什么?

非法运输弹药罪的判罪标准:自然人犯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者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单位犯罪对单位判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处理。...查看全文

我国刑法中关于毒品犯罪的罪名是什么?

我国刑法规定的毒品犯罪罪名主要包括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走私制毒物品罪,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强迫他人吸毒罪,容留他人吸毒罪。...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