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法典规定的遗产继承方式有哪些?

律师回答
摘要:中国继承法的主旨是保护自然人私有财产继承权、男女平等继承权、权利义务一致原则、养老育幼原则和互谅互让原则。继承方式包括遗嘱继承、遗赠扶养协议继承和法定继承,其中遗赠扶养协议优先于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而遗嘱继承又优先于法定继承。满足继承人条件的必须是在继承开始时生存的人,与被继承人有婚姻、血缘或相互扶养关系,而胎儿在被继承人死亡时还不能被认作继承人。继承人不得丧失继承权。
一、继承的方式有哪几种
1、遗嘱继承;
2、遗赠扶养协议继承;
3、法定继承。
4、继承的效力:当遗赠扶养协议、遗嘱和法定继承发生冲突时,遗赠扶养协议先于遗嘱和法定继承,而遗嘱继承又先于法定继承。
二、我国继承的基本原则
1、保护自然人私有财产继承权原则。
2、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
3、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
4、养老育幼原则。
5、互谅互让、协商处理遗产的原则。
三、民法典中法定继承人要满足的条件有哪些
1、能够作为继承人的必须是于继承开始时间生存的人。
因为要成为继承人继承遗产就必须具有法律人格,能够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也就是必须生存。继承开始时已经死亡的人,其法律人格已经消灭,不再存有继承能力,当然不能成为继承人。只要是继承开始时生存的人,不受年龄、性别、出身、精神状态的影响,都有资格成为继承人。即使是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也都可以作为继承人。只是由于没有完全的行为能力,所以当他们作为继承人接受他人的遗产时,必须由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代为接受和保管。
2、能够作为继承人的只能是与被继承人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以及相互扶养关系的人。与被继承人没有这些关系的人,即使接受了被继承人的遗赠,也只是受遗赠人,而不能被称为继承人。
3、胎儿在被继承人死亡时因尚在母腹中,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因此此时还不能将其认作被继承人的继承人。
4、继承人须未丧失继承权。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以上内容总结如下:继承的方式包括遗嘱继承、遗赠扶养协议继承和法定继承。在继承中,遗赠扶养协议优先于遗嘱和法定继承,而遗嘱继承又优先于法定继承。我国继承的基本原则包括保护私有财产继承权、男女平等继承权、权利义务相一致、养老育幼和互谅互让、协商处理遗产。民法典规定了继承人必须满足的条件,包括继承开始时生存、与被继承人有婚姻、血缘或相互扶养关系,胎儿在母腹中不能被认作继承人,继承人不能丧失继承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遗嘱继承和遗赠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遗嘱继承和遗赠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条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
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
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遗嘱继承和遗赠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条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我国民法典规定的继承方式有哪几种?

继承方式有遗嘱继承、遗赠扶养协议继承和法定继承。继承原则包括保护私有财产继承权、男女平等、权利义务相一致、养老育幼和协商处理遗产。法定继承人需满足生存、与被继承人有婚姻、血缘或相互扶养关系,胎儿不被视为继承人,且继承权不能丧失。...查看全文

遗产继承的形式:我国有哪些规定?

我国遗产继承方式有四种: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扶养协议和法定继承。法定继承是按照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遗产分配顺序,而遗嘱继承是根据被继承人生前遗嘱中指定的继承人继承遗产。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是根据法定继承人情况和赡养扶养情况确定的,而...查看全文

民法典的遗产继承的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遗产继承规定如下:1、扩大了遗产范围,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所有合法财产。只要是自然人合法取得的财产,都属于遗产,都可以被继承,包括网络财产、虚拟货币等;2、增加遗嘱继承形式。公证遗嘱、自书遗嘱...查看全文

我国对遗产继承法的规定有哪些

规定的继承方式有:1、遗嘱继承,即被继承人在生前订立遗嘱,指定继承人继承自己的遗产;2、遗赠即被继承人生前订立遗嘱,将遗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3、遗赠抚养协议即被继承人与扶养...查看全文

民法典遗产继承方式有哪几种

法律分析:遗产继承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遗嘱继承,一种是法定继承。我国法律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查看全文

我国继承法规定的继承方式有哪几种

法律分析:我国继承法已失效,民法典规定的继承方式有如下几种:法定继承、遗嘱继承。且继承开始后,应当按照遗赠抚养协议优于遗嘱,遗嘱优于法定继承的顺序办理。法律依据:_x000D_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遗产继承纠纷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法律分析:《民法典》规定遗产继承纠纷首先应当由所有的继承人进行协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查看全文

我国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方式中遗产分配原则?

律师分析: 我国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方式中遗产分配原则是: (一)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应当均等。即各继承人在对被继承人所尽扶养义务和各自经济状况、劳动能力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对遗产应作大体均等的分配。(二)特...查看全文

民法典遗产法定继承人有哪些

法律分析:遗产法定继承人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且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查看全文

我国的继承方式有哪些

法律分析:我国的继承方式有:法定继承、遗嘱继承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继承开始后,应当按照法定继承办理,若被继承人立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若被继承人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包括: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公民的收入;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法律...查看全文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法定继承人有哪些人

《民法典》规定法定继承顺序: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无第一顺序继承人则由第二顺序继承。...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规定的遗嘱方式有哪些?

遗嘱有五种形式:公证、自书、代书、录音、口头。公证遗嘱由公证机关办理,自书遗嘱必须亲笔书写并注明制作日期,代书遗嘱是指委托他人代为书写的遗嘱,录音遗嘱是口述的遗嘱录音版,口头遗嘱是在危急情况下立的遗嘱。...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规定的遗嘱方式有哪些?

遗嘱有5种形式:公证、自书、代书、录音、口头。公证遗嘱由公证机关办理,自书遗嘱由遗嘱人全文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制作的年、月、日。代书遗嘱是委托他人代写,录音遗嘱是遗嘱人用录音口述,口头遗嘱在危急情况下立。...查看全文

法律对遗产继承规定了有哪些方式

遗产继承方式有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扶养协议、遗赠。如果有遗嘱或遗赠扶养协议,应按内容处理。没有则按法定继承处理。...查看全文

遗产继承的方式是什么,遗产有哪些继承方式

法律分析:《民法典》规定遗产继承的方式有遗嘱继承以及法定的继承。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继承人之间可以互相约定遗产的分配。继承人可以在遗产分割前放弃继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查看全文

遗产继承的方式是什么,遗产有哪些继承方式

遗产继承方式包括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和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和遗赠抚养协议的效力最高,法定继承的效力最低。有权继承遗产的人包括法定继承人、遗嘱指定的继承人和遗赠扶养协议指定的继承人。在遗产继承纠纷中,继承权主体的确定依据法定遗...查看全文

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哪些

法律解析: 遗产的继承方式主要可以分为: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扶养协议以及遗赠四种。1、遗嘱继承,主要是指被继承人在生前订立相关的遗嘱,明确指定继承人继承自己的遗产;2、遗赠,则是指被继承人在生前订立相关的遗嘱,将自己所有的遗产...查看全文

继承遗产的方式有哪些?

律师分析: 目前中国,遗产的继承方式主要可以分为: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扶养协议以及遗赠四种。1、遗嘱继承,主要是指被继承人在生前订立相关的遗嘱,明确指定继承人继承自己的遗产;2、遗赠,则是指被继承人在生前订立相关的遗嘱,将自己...查看全文

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哪些

法律解析: 遗产的继承方式主要可以分为: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扶养协议以及遗赠四种。1、遗嘱继承,主要是指被继承人在生前订立相关的遗嘱,明确指定继承人继承自己的遗产;2、遗赠,则是指被继承人在生前订立相关的遗嘱,将自己所有的遗产...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