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程序到结果的权衡与分析

律师回答
摘要:逮捕和批捕是刑事侦查中的强制措施,逮捕是剥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的措施,而批捕是检察机关对逮捕进行批准的决定。不批准逮捕的情况包括:行为人不构成犯罪、证据不充足、犯罪事实轻微且没有逮捕必要。人民检察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逮捕案件进行审查,并作出批准或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不批准逮捕是检察院认为行为人不构成犯罪不符合逮捕条件,而不予批准逮捕是检察院认定了犯罪事实,但是证据不充足,犯罪事实轻微,认为并没有逮捕必要的情况。
我国法律规定以下情形不予逮捕: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批捕和逮捕有什么区别
二者具有如下区别:
1、批捕一般指批准逮捕。批准逮捕是刑事侦查的一种强制措施。
2、逮捕是检察院、法院批准或决定,公安机关执行的,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时间内完全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3、逮捕后可以向相应的办案机关申请取保候审。
4、取保后,如果判实刑就应到看守所或监狱执行,如果是缓刑的话,缓刑期间没有违反规定的,就可以不用再坐牢。4、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实施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逃避侦查、起诉、审判或者发生社会危险性,而依法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批捕,是指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已经对案件进行侦查并结束,报经检察机关批准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逮捕。
不批准逮捕的三种情形是什么
不批准逮捕的三种情形如下:
1.没有犯罪事实或者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依法不应该追究刑事责任的。
2.没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
3.虽然有犯罪但是没有逮捕必要的。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对于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不批准逮捕是因为检察院认为行为人不构成犯罪或不符合逮捕条件,而不予批准逮捕则是因为证据不充足或犯罪事实轻微,认为没有逮捕必要。根据不同情形,我国法律规定了不予逮捕的具体情形,如情节轻微、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特赦令免除刑罚等。批捕和逮捕的区别在于批捕是指批准逮捕的行为,而逮捕是对有犯罪事实的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不批准逮捕的三种情形包括没有犯罪事实或行为不构成犯罪、没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犯罪事实存在但没有逮捕必要。在案件审查中,人民检察院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批准逮捕或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并要求公安机关及时执行并报告执行情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
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程序与道德的权衡

未满16周岁公民要求变更姓名,需由父母或监护人持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填写申请报告,向公安派出所申请,经审核批准后办理。未满18周岁人变更姓名,需本人或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查看全文

逮捕与批捕的司法程序和结果分析

逮捕与批捕的区别在于执行主体和时机。逮捕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执行,而批捕由检察机关执行。逮捕发生在案件审查或诉讼开始之前,而批捕则在案件侦查并结束之后进行。...查看全文

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程序和结果分析

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是国家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的不同制裁措施,主体范围、制裁对象、形式、行为性质、依据法律和救济途径等方面存在差异。北京市公安行政处罚裁量权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执行,拒不执行将面临相应的行政处罚。...查看全文

从法律程序的角度分析

侦查询问和讯问的区别在于对象和采取的措施。询问主要针对证人,自愿作证,不能采取强制措施;而讯问主要针对犯罪嫌疑人或与案件有关的人,涉及切身利益,可能有逃避或不愿意的成分,需要采取强制措施以保证司法活动的正常进行。...查看全文

从立案到执行的流程分析

《民事诉讼法》审判立案与执行立案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处理尚未解决的纠纷,后者处理已有执行依据的案件。审判立案包括起诉书的提交和案件审理,而执行立案则是根据执行申请书和生效执行依据向执行法院申请执行。立案后将进入执行阶段。...查看全文

劳动者辞职权分析:在保障与维权之间找到平衡

劳动者能够随时辞职,但需要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未提供劳动保护、未支付劳动报酬、未缴纳社保费等。劳动者也可以在用人单位违法、威胁或限制人身自由的情况下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辞职时,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标准为每满一年支...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的程序与结果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主旨是:交通事故受害者可以在三年内起诉,协商不成可提起诉讼保护权益,无需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只需满足诉讼条件,法院应受理。...查看全文

权威分析结果出来了

解除和终止合同的好处取决于具体情况。解除合同既向过去又向将来发生效力,而终止合同只向将来发生效力;解除合同通常适用于违约情况,而终止合同通常适用于非违约情况。因此,无法一概而论哪个更好,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查看全文

司法赔偿程序的特点与分析

司法赔偿程序包括:当事人向赔偿机构提出请求,机构审查请求,若有异议可向复议机构申请。赔偿机构应在两个月内决定是否赔偿,并听取当事人意见,协商赔偿方式、项目和数额。赔偿决定书应在十日内送达请求人,若不予赔偿,应在十日内书面通知并说明...查看全文

缓刑与简易程序的概率分析

简易程序判缓刑的概率与案件情况有关,不一定存在直接联系。根据《刑事诉讼法》,简易程序适用于案情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承认罪行且无异议的情况。人民检察院可以建议法院适用简易程序。不能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况包括复杂共同犯罪、被告人为盲聋哑...查看全文

探究形成权的本质:维权途径与维权结果分析

文章主要要点是形成权是指通过权利人单方的意思表示来产生、变更或消灭法律关系的权利。形成权的特点包括单方行为、单方意思表示生效、不能分割转让、有除斥期间等。形成权的种类包括解除权、变更权、追认权、撤销权(合同撤销权、要约撤销权)、赠...查看全文

判处刑罚与审判结果分析

赌博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刑罚的,检察院可以不起诉,并解除财物查封;若需要行政处罚或没收违法所得,检察院提出检察意见,由主管机关处理并通知检察院。...查看全文

法律适用与裁决结果分析

劳动仲裁和仲裁的区别:机构设置上,仲裁委员会按行政区划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专门机构。案件范围上,仲裁涉及民事和经济领域,劳动争议仲裁仅限于劳动争议。管辖权上,仲裁采用协议管辖,劳动争议仲裁采用区域和级别管辖。裁决效力上,仲裁...查看全文

从旧兼从轻原则:传统与现实的权衡

“从旧兼从轻”原则是我国刑法适用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规定除非有利于行为人、弱化惩罚或涉及非犯罪化的规定,刑法不得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该原则是刑法罪刑法定原则中从旧原则的发展。此外,“从旧兼从轻”原则不仅适用于刑法适用,也适用于其他涉...查看全文

法律的权衡与平衡

判三年缓刑四年的意思是,在判决罪犯有期徒刑三年后,暂不执行刑罚,而是设立四年的缓刑考验期,只要罪犯在此期间内没有违法犯罪行为,并遵守缓刑考验期规定,四年后将不再执行刑罚。缓刑是一种条件性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适用于犯罪情节较轻、社...查看全文

法律程序与结果预测

离婚需要确保夫妻感情已经破裂,通常首次起诉离婚不会判决离婚。如果对方坚持继续在一起且原告没有提供证据证明感情破裂,法院可能会决定继续在一起。如果初审不离婚,6个月后仍可再次提起诉讼。在抚养问题上,通常哺乳子女由哺乳母亲抚养,两岁以...查看全文

诉讼程序与裁决结果

起诉离婚财产如何判决:个人财产不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协议分割优先,协议不成则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判决。离婚财产分割应注意原则和标准,补偿义务较多方,无过错方可要求赔偿,可适当照顾子女、妇女一方。找可信的人或律师主持分割,区分按份共有和共...查看全文

法律程序与实践案例分析

法院可要求再审申请人提供证据证明裁判文书实际生效日期,如未提供或证据不足,法院将驳回再审申请。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98条,法院院长可对已生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错误并认为需要再审时,需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查看全文

纪检办案程序与时间分析

纪检办案流程及时效:纪检机关对公职人员违纪案件的调查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包括案件受理和初步核实、立案检查、调查核实和移送审理。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案件调查时限为三个月,可延长一个月。...查看全文

法律程序与法律问题分析

房产纠纷起诉流程:原告向房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收到起诉书后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一审普通程序不超过六个月,简易程序不超过三个月。...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