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时间有上限吗?

律师回答
摘要:滥用试用期侵犯劳动者权益普遍,用人单位一律约定试用期,期限不超过六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可约定试用期,一年以上不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和无固定期限不超过六个月。部分用人单位恶意延长试用期,加重劳动者负担,劳动合同双方应考虑技术含量确定试用期。用人单位应在合理时间内判断劳动者能力,承担风险。
在用工过程中,滥用试用期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包括什么样的劳动岗位需要约定试用期,约定多长的试用期,以什么作为参照设定试用期等,实践中比较混乱。用人单位通常不管是什么性质、多长期限的工作岗位,也不管有没有必要约定试用期,一律约定试用期,只要期限不超过劳动法规定的六个月即可,用足法律规定的上限。有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一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其中半年为试用期;有的生产经营季节性强的用人单位甚至将试用期与劳动合同期限合二为一,一般长,试用期到了,劳动合同也到期了;有的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往往被不止一次约定试用期,换一个岗位约定一次试用期。
(一)限定能够约定试用期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最短期限,并且在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的基础上,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将试用期细化。具体规定是:
劳动合同期限在三个月以上的,可以约定试用期。也就是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能够约定试用期的最低起点是三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这是针对用人单位不分情况,一律将试用期约定为六个月,劳动合同法的具体措施。
需要说明的是,劳动合同期限长短不是约定试用期的唯一参照。
实践中,很多工作本来不需要试用期过长,劳动者就能胜任,装卸工、建筑工地小工、力工等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三天就行。但有些用人单位动辄规定试用期为三五个月,甚至半年,恶意用足法定试用期限上限,这加重了劳动关系的不平等性,增加了劳动者的职业不确定性和经济负担。这就提醒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一方在约定试用期时将技术含量的因素考虑进去试用期长短的规定试用期长短的规定。对用人单位来说,在合理时间内依然不能判断劳动者是否能胜任,就应当承担因此而带来的风险。
延伸阅读
结语:合理设定试用期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举措。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细化试用期的约定。对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最短起点为三个月,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及无固定期限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应当避免滥用试用期,特别是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不应过长地约定试用期,以减轻劳动者的职业不确定性和经济负担。用人单位应在合理时间内评估劳动者的能力,承担相应的风险。这样的规定有助于维护劳动关系的平等性和稳定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三十九条 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七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第六十二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九条 【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国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劳动者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制度。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试用期限制时间多长?

劳动合同的试用期应根据合同期限确定,一般不超过6个月。具体规定如下: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的合同,无论是固定期限还是无固定期限,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查看全文

服刑时间有上限吗?

限制减刑具体要服刑多久,被限制减刑的犯罪分子一般至少要服刑二十年或者二十五年。被限制减刑的人不能假释,包括累犯和故意杀人、强奸等暴力犯罪的罪犯。限制减刑是为了对危险性较大的犯罪分子做到罪行相适应。假释是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查看全文

上户口有时间限制吗

本文介绍了户口登记的相关内容,包括户口登记的定义、办理时间限制、所需材料和办理程序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暂住地居(村)民委员会负责办理暂住登记并报公安派出所备案,不收取费用。办理户口时需要带齐准生证、生育证、...查看全文

上高速有时间限制吗

一、高速上下时间有限制吗?      有规定行驶时间的,但是在高速上行驶都是有时间限制的,而且全国规定的可能也不一定相同。  &n...查看全文

试用期的时间限制和工资?

律师分析: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试用期的期限是多长时间?

律师解答: 试用期期限为一个月至六个月,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不得超过六个月。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试用期有多长时间

法律分析:若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是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如果是一年以上不满三年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如果是三年期以上的劳动合同,则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法律依...查看全文

试用期有多长时间?

劳动合同试用期规定及合法性: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期限不同,试用期限也不同,最长不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根据劳动年限,试用期一般为...查看全文

试用期的最长时限是多长时间?

试用期是劳动合同期限内,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考核、劳动者对用人单位了解的非正式期限。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条例,试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且根据合同期限不同有不同规定。试用期是约定条款,双方需协商一致。劳动者在试用期享有全部权利,不得...查看全文

新入职必须有试用期吗,试用期有多长时间

法律分析:试用期不是必须有的,但是用人单位通常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对新录用的员工,往往都要有一个考察和试用的过程,以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互相了解、选择,这个过程一般不超过六个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查看全文

新入职必须有试用期吗,试用期有多长时间?

律师分析: 新入职不是必须有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新入职必须有试用期吗,试用期有多长时间

法律解析: 新入职不是必须有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新入职必须有试用期吗,试用期有多长时间?

法律解析: 新入职不是必须有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网上追逃期限有时间限制吗?

法律分析:一、网上追逃期限有时间限制吗?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安机关在网上通缉嫌疑人的,公安机关已经对案件进行立案侦查,案件是不受追诉时效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追诉时效期...查看全文

车祸上诉有时间限制吗

交通事故上诉时间限制吗? 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判决15天,裁定10天。刑事诉讼判决10天,裁定5天。 上诉允许撤回吗 上诉的撤回,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后至作出裁判前,上诉人申请撤回上诉的行为。 上诉人申请撤回上诉的...查看全文

交警贴条时间有上限吗?

交通违法处罚有时间限制,交警开的处罚单必须在15日内交罚款,否则每天收取3%的滞纳金,但滞纳金总额不超过罚款总额。非现场处罚没有时间限制,但需在车辆年审前处理,否则无法年检。处理方式简单,携带相关证件到违处大厅,确认违法信息后打印...查看全文

自首有时间上的限制吗

法律分析: 自首没有时间限制,只要是在被抓获以前向有关部门投案并如实供述犯罪罪行,都可以认定为自首。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查看全文

工伤上报时间有限制吗

法律分析: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患有职业病,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或者被确诊为职业病之日起三十日内,受伤的劳动者可以上报用工单位,由用工单位向当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违停贴条时间有上限吗?

违章停车贴条处理时间规定: 1.现场开具的处罚单需在15日内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超过15天将加收每日3%的滞纳金。 2.非现场处罚无时间限制,但需在车辆年审前处理,否则无法通过年检。 3.处罚决定书打印后,也需在15日内交罚款,否...查看全文

一审上诉有时间限定吗

法律分析:一审上诉有时间限定,对判决上诉的期限一般为十日,对裁定上诉的期限为五日,并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可以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还可以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