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考验期的起始时间如何确定

律师回答
摘要:缓刑考验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开始算,缓刑是对犯罪分子暂不执行刑罚的一种刑事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符合条件的犯罪分子可以宣告缓刑,期间需进行社区矫正。缓刑期间可以限制犯罪分子的活动范围和接触人群。缓刑考验期是指缓刑执行的一定期限,期满后不再执行原判决刑罚。
一、缓刑的考验期从什么时候开始算
1、缓刑的考验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开始算。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缓刑考验期是什么意思
缓刑是指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以及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犯罪分子,符合刑法规定的情形,在一定期限内暂缓执行被判决的刑罚,进行社区矫正,期间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的情形,期满后不在执行原判决刑罚的一种刑事制度,暂缓执行的期间被称为缓刑考验期。
延伸阅读
缓刑考验期的起始时间如何合理界定
缓刑考验期的起始时间的合理界定涉及多个因素。首先,根据刑法规定,缓刑考验期的起始时间通常是判决生效之日起计算。其次,具体情况应考虑犯罪性质、被判刑人的个人情况、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例如,对于初犯、犯罪较轻的情况,可以考虑从判决作出之日起计算考验期;而对于累犯、犯罪较重的情况,可以适当延后起始时间,以确保缓刑考验期能更好地实现其目的。此外,法院还可以根据被判刑人的表现和改造情况,灵活调整起始时间,以实现刑罚的教育、感化和改造作用。综上所述,合理界定缓刑考验期的起始时间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决定。
结语:缓刑的考验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开始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宣告缓刑后,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分子需要进行社区矫正,并遵守特定的限制和禁止。缓刑考验期的起始时间通常是判决生效之日起计算,但在具体情况下,根据犯罪性质、被判刑人个人情况和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可以适当调整起始时间。合理界定缓刑考验期的起始时间,有助于实现刑罚的教育、感化和改造目的。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一条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收集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违反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在侦查阶段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依据。
人民检察院认为可能存在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要求公安机关进行说明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并向人民检察院作出书面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证据 第五十五条 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五节 缓刑 第七十七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缓刑考验期的起始日期是如何确定的?

缓刑考验期计算规则及意义:缓刑考验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包括上诉维持原判的情况。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需在此期限内接受考察,先行羁押日期不折抵考验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查看全文

如何确定有期徒刑假释考验期的起始时间?

假释考验期是对假释罪犯进行一定期限的考察,根据刑法规定,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低于总刑期的二分之一。对有期徒刑的罪犯,假释要求包括不得减刑、间隔时间要求等。假释考验期内,罪犯被公安机关监督,如犯新罪或发现未判决的其他罪,将撤销假释并...查看全文

缓刑的起始时间如何确定?

缓刑考验期的计算从判决日期开始,拘役和有期徒刑的考验期限有具体规定。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宣告缓刑,但需满足悔罪表现、无再犯罪危险和对社区无不良影响的条件。宣告缓刑时可限制特定活动、区域和人际接触。被宣告缓刑的犯...查看全文

缓刑的考验期何时开始

我国刑法规定,缓刑考验期从判决确定之日开始计算。根据犯罪情节轻、悔罪表现好、无再犯罪危险、对社区无不良影响等条件,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宣告缓刑。在缓刑期内,可以限制其活动范围和接触特定人群。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查看全文

缓刑考验期如何确定

缓刑是对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情节和认罪、悔罪表现,可以暂缓执行原判刑罚,在一定期限内进行考验。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不能少于二个月(拘役)或一年(有期徒刑),也不得超过原判刑期以上一年(拘役...查看全文

缓刑考验期如何确定?

缓刑考验期限根据刑期而定,拘役的为1年至2个月,有期徒刑的为5年至1年。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日开始计算,羁押期不计入。拘役和有期徒刑在看守所关押的时间可抵刑期。...查看全文

缓刑考验期如何确定

缓刑是对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情节和认罪、悔罪表现,可以暂缓执行原判刑罚,在一定期限内进行考验。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不能少于二个月(拘役)或一年(有期徒刑),也不得超过原判刑期以上一年(拘役...查看全文

缓刑考验期起始时间是什么时候?

缓刑的考验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缓刑犯需遵守法律规定并接受监督,违法行为可能导致缓刑撤销并执行原判刑罚,缓刑考验期满可公开宣告原判不再执行,判决书生效前可提起抗诉或上诉。...查看全文

缓刑考验期是从何时开始的?

犯罪分子符合条件可宣告缓刑,不满18岁、孕妇或75岁以上的人适用缓刑。累犯和犯罪集团主要分子不适用。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缓刑考试期限,上诉后从二审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缓刑期间需遵守法律规定,服从监督,报告活动,遵守会客规定,迁居需报...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考验期限的起算时间

缓刑的考验期是指法律规定的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社会上进行考察的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两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一年。...查看全文

缓刑考验期的时间

法律分析:我国《刑法》规定,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判决确定之日是指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如果提出上诉或者抗诉后,经二审维持原判的,则应从二审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需要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进行考察,判决前...查看全文

缓刑的考验期从何时开始计算?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缓刑考验期的计算方式取决于是否上诉或抗诉。一般情况下,从判决确定之日起开始计算;如果上诉或抗诉后维持原判,则从二审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查看全文

缓刑考验期从何时开始计算?

根据判决确定之日起开始算,缓刑是指对犯罪行为人宣告定罪后,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的考验期限根据原判刑期而定,拘役的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不少于两个月;有期徒刑的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不少于一年。...查看全文

缓刑考验期从何时开始计算

法律分析: 缓刑考验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三条 考验期限拘役...查看全文

缓刑考验期从何时算起

法律分析:对于被人民法院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其缓刑考验期限一般应当从判决确定之日起开始计算。《刑法》规定,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查看全文

缓刑的起始日期是如何确定的?

我国《刑法》规定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即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若二审维持原判,则应从二审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需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进行考察,判决前羁押日期不折抵缓刑考验期。若一审宣判后仍在押,可变更强制...查看全文

缓刑考验期间如何度过?

在缓刑期间,被判刑的人需要到居住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接受管理。应于判决生效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司法局报到,司法局接收后再于三日内到司法所报到。未按规定时间报到,会被警告;超过一个月未报到,会被撤销缓刑。缓刑犯可以出国,但需要...查看全文

缓刑考验期如何计算时间长度

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认罪、悔罪表现,认为原判刑罚可以暂缓执行,规定一定期限的考验期,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定的撤销缓刑的情形、原判刑期不再执行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 缓刑考验期要多...查看全文

缓刑的考验期多长时间

缓刑的考验期限为:1、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2、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3、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查看全文

缓刑的考验期多长时间

法律分析:   缓刑的考验期限为:   1、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2、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3、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