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法与犯罪的差异

律师回答
摘要: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在于性质、概念和处罚方法。违法行为是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破坏社会关系和秩序,需承担法律责任;而犯罪行为更严重,不仅违反法律,还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应承担更严厉的法律责任。违法行为的处罚包括警告、行政拘留、罚款等,而犯罪行为的处罚则包括拘役、管制、徒刑、死刑等,并可并处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1、性质不同: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行为,但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即违法行为是包含犯罪行为的。违反任何法律法规都构成违法,但是只有在违反刑法时才构成犯罪。
2、概念不同:违法是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犯罪比违法更严重,是违反了法律的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并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3、处罚方法不同:违法的处罚,可以是警告、行政拘留、罚款、吊销证件等。而犯罪的处罚,一般是拘役、管制、徒刑、死刑,可以并处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延伸阅读
犯罪行为与违法行为的区别
犯罪行为与违法行为的区别在于其所涉及的法律性质和社会危害程度。犯罪行为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具有明确的刑事责任和刑罚后果,其犯罪性质更为严重。而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领域,如民法、行政法等。违法行为的后果通常是行政处罚或民事赔偿,相对于犯罪行为来说,社会危害程度较轻。总的来说,犯罪行为涉及刑法领域,社会危害大且需要刑事追究,而违法行为则是违反其他法律规定,后果相对较轻。
结语:犯罪行为与违法行为的区别在于其法律性质和社会危害程度。犯罪行为违反刑法规定,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需承担刑事责任和刑罚后果。而违法行为违反其他法律规定,后果通常为行政处罚或民事赔偿,社会危害相对较轻。总体而言,犯罪行为涉及刑法领域,社会危害大且需刑事追究,而违法行为则违反其他法律规定,后果较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犯法与犯罪的差异有哪些?

犯法和犯罪的区别在于范围和程度。犯法是指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而犯罪是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行为。犯罪是依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而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则不被认为是犯罪。...查看全文

非法集资罪个人犯罪与单位犯罪的差异

法律解析: 非法集资罪个人犯罪与单位犯罪的区别: 1、是否为了单位的利益,是否由单位的决策机构决定。 2、是否是以单位的名义。 3、行为是否在单位成员的职务活动范围内,或者与单位的业务活动相关。 在非法集资中如果是为了单位的利益由...查看全文

非法集资罪个人犯罪与单位犯罪的差异

法律解析: 非法集资罪个人犯罪与单位犯罪的区别: 1、是否为了单位的利益,是否由单位的决策机构决定。 2、是否是以单位的名义。 3、行为是否在单位成员的职务活动范围内,或者与单位的业务活动相关。 在非法集资中如果是为了单位的利益由...查看全文

犯罪和犯法的差异

法律解析: 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而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2、处罚的方法不同。违法,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查看全文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差异

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虽然有联系又有区别,但都反映了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需求。犯罪动机产生在前,而犯罪目的是动机的推动下产生的结果。两者在定罪量刑中都有影响,但犯罪目的更关注定罪,犯罪动机更关注量刑。...查看全文

刑事犯罪与犯罪行为的差异

刑事犯罪与违法犯罪的区别及刑事犯罪的分类。刑事犯罪与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概念不同,刑事犯罪包括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和财产等多个罪名。刑事犯罪最长可以拘留37天,拘留期限由公安机关提请检察院批准逮捕的时间和检察院审查批准...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差异

法律解析: 1、发生的时间不同;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3、行为结果不同;4、刑事责任不同。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的差异

法律解析: 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的区别:1、概念不同;2、处罚不同;3、停止的时间点不一样;4、二者停止的原因不一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差异

法律解析: 1、发生的时间不同;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3、行为结果不同;4、刑事责任不同。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差异

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区别在于是否已开始实行犯罪。犯罪预备是准备实行犯罪,犯罪未遂是已开始实行犯罪但未得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于预备犯可以从轻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未遂的特征包括行为人已开始实...查看全文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差异

未遂犯与中止犯的区别在于发生时间、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行为结果和刑事责任不同。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而对于中止犯,若未造成损害则免除处罚,若造成损害则减轻处罚。...查看全文

故意犯罪与犯罪故意的差异

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社会危害,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应负刑事责任。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将产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状态。故意责任是指行为人在故意心理状态下实施犯罪所承...查看全文

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的差异

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的界定存在不同观点,包括结果说、目的说和构成要件说。根据刑法第23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犯罪。犯罪既遂可以是行为犯、结果犯、结果加重犯或危险犯。犯罪未遂的特征包括...查看全文

犯罪组织与犯罪团队的差异

犯罪团伙与犯罪集团的主要区别在于组织性和成员间的关系。犯罪团伙是非正式的群体,成员间关系松散,没有明确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成员在犯罪活动中分工简单且不固定;而犯罪集团则具有稳固的组织性,成员经过事前通谋建立,有明确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查看全文

共犯与从犯的差异

共犯和从犯的区别及其在我国刑法中的法定概念。共犯要求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主犯与从犯责任分别。从犯属于共犯的一种,从属于主犯,起次要或辅助作用。我国刑法规定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对于共同犯罪中的责任,应按照犯罪的性质分...查看全文

主犯与从犯的差异

主犯和从犯的区别在于:主犯通常是共谋犯罪的策划者、行动强度大且对犯罪结果有主要影响;而从犯通常是共谋中的附和者、被动接受指挥者、行动强度小且对犯罪结果影响较小。参与频率和强度、行为技巧的熟练程度都是区分主从犯的因素。...查看全文

共犯与从犯的差异

法律解析: 共犯与从犯的区别:从犯属于共犯的一种,两者之间有从属关系。从犯,从其在共同犯罪中所处的地位看,从属于主犯;从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来看,起次要或辅助作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查看全文

违法与犯罪的本质差异是?

法律解析: 违法与犯罪的本质区别在于其违反的法律规范的不同。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但不一定会触犯刑法。例如,违反交通规则、违约、违反行政法规等都属于违法行为,但这些行为不一定会构成犯罪。而犯罪行为则是违反刑法规定,涉及的是社会...查看全文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与差异

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犯罪构成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所直接针对的对象,而犯罪对象则与犯罪的性质无关。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要件,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是任何犯罪都不可缺少的。犯罪客体是抽象的,它总是通过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差异

法律解析: 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区别有: (1)犯罪预备已经通过准备工具或者其他制造便利条件的行为表示其犯罪意图,犯意表示尚未达到犯罪地步仅是单纯意思的外露; (2)犯罪预备一般不为人感知,犯意表示通过口头、书面或其他方式使人感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