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诉法回避的规定

律师回答

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

1、回避适用的对象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适用回避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员等。

2、适用回避的情形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是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如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等);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如鉴定人是本案争议标的的所有人之一);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审理。这里所指的“其他关系”,是指除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及与当事人有近亲属关系之外的亲密或仇嫌关系,足以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如审判人员是案件一方当事人的最亲密的朋友)。

3、回避方式和程序

《民事诉讼法》粼5条规定,审判人员和其他人员有法定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可见我国回避制度的方式是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并用。自行回避即审判人员和其他人员在法律规定的情形出现时,应主动退出该案件的审判及其他相关工作;申请回避则是仅属于当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的权利,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应当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申请,说明理由,如果回避事由是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综上所述就是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我们生活中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是怎样的一些相关法律知识,通过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与案件相关的司法人员不能参加该案件的审理,这就是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如果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小编建议大家可以咨询网,希望以上资料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诉法关于回避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 1、回避适用的对象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适用回避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员等。 2、适用回避的情形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查看全文

民诉法关于回避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回避适用的对象和情形,包括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员等。适用回避的情形包括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与当事人有近亲属关系以及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的其他关系。回避申请可以由当事人或相关人员提出,法院决定是...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回避决定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回避决定应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作出,并可申请复议一次。回避申请应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若回避事由在审理后得知,可在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决定作出前应暂停工作,除非案件需紧急措施。申请回避需在限定时间内提出并说明...查看全文

民诉法关于回避的最新规定

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 1、回避适用的对象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适用回避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员等。 2、适用回避的情形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回避规定的法定原因有?

律师分析: 有下列法定原因: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 2、本人或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4、与办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回避规定的法定原因有

法律解析: 有下列法定原因: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 2、本人或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4、与办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回避规定的基本要素

法律中存在多种法定原因,包括与案件当事人有亲属关系、利害关系,曾担任过案件相关角色,与诉讼代理人有特殊关系,以及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此外,审判人员、监察人员、侦查人员有禁止接受请客送礼的规定,参与过案件工作的人员不得再...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关于回避的规定有哪些?

律师分析: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关于回避的规定有哪些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关于回避的规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关于回避的规定有哪些

法律解析: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关于回避的法律规定

律师分析: 审判人员有前款规定的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前三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第四十八条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申请回避的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 1、回避适用的对象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适用回避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员等。 2、适用回避的情形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回避的规定概述

法庭回避程序:院长回避由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需在审理前提出回避申请并说明理由。如回避事由在审理过程中得知,可在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法院作出决定前需暂停工作,除非紧急措施...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中申请回避的规定是什么?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但被告没有权利申请回避。如果被告申请回避,法院应在3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作出决定。回避决定应包括回避事由及决定结果,如准许或驳回申请。回避申请可以在案件审理时...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回避规定中的法定原因有哪些?

法定原因限制参与案件的人员范围,包括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利害关系、曾担任相关角色、与代理人有亲属关系、存在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关系。此外,审判、监察、侦查人员不得接受请客送礼,参与一程序后不得再参与其他程序处理。...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中有关回避问题的规定?

1.回避申请: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查看全文

我国民诉法规定的应当回避的法定情形是

法律分析:依据《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之规定,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 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 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 与...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回避规定

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 1、回避适用的对象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适用回避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员等。 2、适用回避的情形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如何规定回避的法定条件?

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及其程序。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5条规定,审判人员在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利害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的情况下,必须回避。此规定也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和勘验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应暂停执行职务,法院决定...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