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案件中虚假证据应如何处理

律师回答

交通事故案件中虚假证据应如何处理
一、虚假证据情况的基本特点
      1.作假证据种类集中。在审理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中,当事人提供的虚假证据主要集中于居住情况证明、劳动合同、工资收入证明、交通费发票、误工休息证明等类型。
      2.作假目的性明确。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据的目的在于提高赔偿标准。例如,原系农村居民的受害人提供虚假工作证明或居住情况证明,以达到城镇居民赔偿标准的要求;无固定工作的受害人,与企业签订虚假劳动合同,或让企业出具不实工资证明,增加误工费项目主张;有固定工作的受害人,与单位协商后出具高于实际的收入证明,以获取高额误工费;主张的车辆维修费中包含非本次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提供就医之外的交通费发票,主张额外的损害赔偿等。

      3.虚假证据隐蔽性较强。在部分律师或行业“黄牛”的指导下,原告伪造的证据往往披上“合法化”外衣而不易被识别。例如,在居委会未经核实即出具的居住情况证明上盖有居委会真实印章,即便对方当事人有异议,通常难以提供相应证据推翻,还需法院实地走访调查。
      4.司法处罚适用率不高。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伪造重要证据,妨碍法院审理案件的,法院可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罚款、拘留、追究刑事责任等措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中,在判断构成伪造重要证据行为的前提下,法官通常在判决书中对虚假证据不予采信,或对当事人当庭训诫,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的情况不多。
二、虚假证据产生的原因分析
      1.存在差异化赔偿标准,赔偿利益相差较大。残疾赔偿金是赔偿项目中的重要部分。考虑到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存在差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将赔偿标准区分为城镇居民标准与农村居民标准,两者通常相差两倍左右,农村户籍受害人为满足城镇标准适用条件而提供虚假证据。误工费、护理费则通常取决于当事人工资收入,为获取更高赔偿,虚订劳动合同、虚开工资证明等现象随之产生。
      2.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委托代理人浑水摸鱼。一些当事人法律知识欠缺,不清楚伪造证据系违法行为,不了解伪造证据的法律后果,或为获取更多赔偿金额,不惜以身试法、弄虚作假。而部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利用当事人不懂法的弱点,为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故意暗示、指使甚至帮助当事人伪造证据,提高赔偿标准,从而获取高额代理费用。
      3.社会管理机制不健全,社会诚信建设不完善。实践中,一些单位组织,如村(居)委会、乡办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等,成为虚假证据的制作者,单位内部用章随意、管理混乱,系统内部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管理松散,且社会诚信体系尚未有效建立,成为虚假证据现象滋生的温床。
三、应对虚假证据的对策建议
      1.加大证据审查力度,强化释明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法官认定事实、采信证据及适用法律的能力,对伪造证据行为多发的证据类型或程序环节保持敏锐度。对庭审过程中由有关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应通知该单位到庭接受质证;对查清案件事实有重要影响的证人,应努力提高证人出庭率。必要时依职权进行调查,实地核实证据内容真实性。一旦发现伪造证据,依法予以排除。在重要环节向当事人进行作假风险揭示及诉讼诚信教育,引导当事人合法行使诉权。
      2.合理适用强制措施,发挥处罚震慑效果。依据不同情况,对于伪造证据的当事人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移交公安机关处理等措施予以惩戒。对于提供虚假证据的单位或组织、诉讼代理人,及时发送司法建议,向有关主管部门或上级部门反映问题并建议作出相应处理,加大违法成本。
      3.完善事故认定程序,及时固定有利证据。在事发的第一时间,未经亲戚朋友、诉讼代理人的教唆或指示,当事人的陈述往往比较客观真实。因此,建议强化交警认定交通事故事实的能力,及时了解当事人尤其是受害人的具体住址、工作单位及收入状况等信息,固定相关证据,避免当事人事后隐瞒真相、伪造证据;完善信息收集与归档程序,为法院审查事实进而终局解决事故纠纷提供有利条件。
      4.健全社会管理制度,寻求多方合力解决。建议劳动部门加强对单位用人情况的备案,便于法院核实受害人工作情况时有据可查;强化行政管理,切实规范企业单位出具证明材料的行为。强化机关单位等的公章管理,规范证明出具程序,并建立备案待查制度。加强与交警部门、劳动部门、村(居)委会、保险机构、医院等的协调沟通,形成多方合力,减少不诚信违法行为。
      5.建立诚信档案机制,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建立诚信档案与黑名单制度,将提供虚假证据行为及相关人员的基本信息予以登记,并及时曝光。丰富信息甄别渠道,加强与公安、银行等部门联动,构建防范虚假证据的网络。加强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引导人们树立诚信的价值观,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交通事故中如何应对虚假口供

交通事故说了假口供将受到拘留和罚款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醉驾将面临吊销驾照和拘役罚款,根据新修订的刑法和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刑事案件如何处理?

律师分析: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交通事故刑事案件有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也有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罪,一般根据具体犯罪情节的具体情况进行定罪量刑,司法实践中一般根据具体情节处以犯罪分子拘役或者不同刑期有期徒刑,具有逃逸或者其他严重情节...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刑事案件如何处理

法律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交通事故刑事案件有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也有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罪,一般根据具体犯罪情节的具体情况进行定罪量刑,司法实践中一般根据具体情节处以犯罪分子拘役或者不同刑期有期徒刑,具有逃逸或者其他严重情节...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虚假鉴定如何惩处?

律师分析: 由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停止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情节严重的,撤销登记。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 第四十条 司法鉴定...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虚假鉴定如何惩处

法律分析:交通事故虚假鉴定的,由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停止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情节严重的,撤销登记。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法律依据:《《司法鉴定机构...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虚假鉴定如何惩处

法律解析: 由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停止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情节严重的,撤销登记。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 第四十条 司法鉴定...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虚假鉴定如何惩处

一、交通事故虚假鉴定如何惩处 根据相关规定,鉴定人或者鉴定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或者因严重不负责任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重大损失的,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停止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情节严重的,撤销登记。鉴定人...查看全文

行政案件中提供虚假的证据如何处罚

法律分析:在行政处罚中出具虚假证言可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由公安部门执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六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应如何处理?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0条规定,按下列方法处理交通事故: 1.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2.因抢...查看全文

应该如何处理虚假报警事件?

虚假报警、谎报警情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将受到相应处罚,包括拘留和罚款。这种行为不仅浪费警力和资源,还干扰正常生活,损害执法权威。公安机关将严肃处理虚假报案,以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中骨折,如何应对处理?

交通事故致人骨折的处理:受害人需申请伤残鉴定,可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依据《民法典》规定,应赔偿治疗和康复费用、残疾赔偿金等。交通事故不赔钱可采取:去工商局、交警支队获取对方信息;到地方法院起诉;等待法院调解、沟通保险公司;法...查看全文

如何收集交通事故中证据

法律分析:收集交通事故中证据主要包括两方面的:_x000D_ 1、交警根据事故情况作出的事故认定书,这个不需要当事人收集;_x000D_ 2、经治疗花费的医疗费,以及其他需要赔偿的费用依据,这个需要自行收集。...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虚假鉴定应该惩处

一、交通事故虚假鉴定应该惩处 根据相关规定,鉴定人或者鉴定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或者因严重不负责任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重大损失的,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停止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情节严重的,撤销登记。鉴定人...查看全文

交警如何处理交通事故逃逸案件?

交通事故逃逸是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的一种情况,需要按照处理流程进行认定和追究责任。交警应立即勘察现场,认定责任,并处理损害赔偿事宜。逃逸人员将承担法律责任,根据责任程度可能涉及刑事或行政处罚。根据《刑法》,逃逸导致重大事故的将受到严...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案件如何整理

审理交通事故: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查看全文

应该如何处理交通事故?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当事人应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的情形包括: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或驾驶的机动车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不符;驾驶人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嫌疑;驾驶人从事校车业务...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如何处理结案?

交通事故结案主要有几种:1、在交警部门主持下,调解结案;2、调解未成功的,填写《调解终结书》送交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可在法定时效内提起民事诉讼。3、双方自行达成赔偿协议,双方到交警部门办理结案手续。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查看全文

处理交通事故中的死亡案件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报案、现场处理和调查、检验鉴定、认定。交警勘查现场、保全证据,暂扣车辆和证件。需检验鉴定时,委托资格鉴定机构进行。死亡事故需公开调查取证,认定书三日内送达当事人,可申请复核。...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多久销案,应该如何处理

交通事故一般一个月左右会销案。不需要检验、鉴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在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部门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后,会组织各方当事人赔偿调解,调解成功的,公安机关制作调解协议书,双方签字后,才会...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多长销案,应该如何处理

交通事故一般一个月左右会销案。不需要检验、鉴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在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部门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后,会组织各方当事人赔偿调解,调解成功的,公安机关制作调解协议书,双方签字后,才会...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