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婚再嫁,抚养权何去何从?

律师回答
摘要:根据法律规定,二婚离婚孩子抚养权与一般离婚相似,哺乳期内子女由母亲抚养,之后法院根据子女权益和双方情况做出判决。离婚诉讼包括起诉、答辩和开庭审理阶段,法院根据证据和事实进行调解或判决。根据《民法典》,离婚后父母仍有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如双方无法达成抚养协议,法院将根据子女权益和具体情况作出判决。
一、二婚再离婚抚养权归谁
二婚离婚孩子抚养权与一般离婚没什么区别,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二、法院诉讼办理离婚
第一阶段:起诉阶段
1、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书、副本及相关的证据;
2、人民法院接受原告提交的文件、材料,进行审查;
3、经审查起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作出受理决定并立案,反之则退回原告文件及材料,并告之不予受理的理由。
第二阶段:答辩阶段
1、人民法院决定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原告的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并告知被告作出书面答辩;
2、被告自收到法院送达的起诉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书面答辩,当然被告可以不答辩,被告需要延长答辩期的向法院申请。
被告和原告的权利可以看法院送达的告知书。
第三阶段:开庭审理阶段
主要是开庭审理,离婚诉讼原告应当到场,如果开庭被告不到的,会延期开庭一次。开庭时候,双方对提交的证据和事实进行辩论和阐述。一般离婚诉讼的庭审分为如下过程:
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官调解→双方总结
法院判决或者调解成功的发调解书。
三、孩子抚养的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离婚与子女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二婚离婚孩子抚养权与一般离婚没什么区别,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法律规定,二婚离婚孩子的抚养权与一般离婚没有太大区别。在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一般随母亲抚养。而对于哺乳期后的子女,如果双方在抚养问题上发生争执无法达成协议,那么人民法院将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做出判决。在离婚的诉讼办理过程中,包括起诉阶段、答辩阶段和开庭审理阶段。最终的判决或调解书将依据《民法典》中关于离婚与子女的规定。因此,根据法律的规定,二婚离婚孩子的抚养权将由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具体情况来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收养 第一节 收养关系的成立 第一千零九十六条 监护人送养孤儿的,应当征得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有抚养义务的人不同意送养、监护人不愿意继续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依照本法第一编的规定另行确定监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收养 第三节 收养关系的解除 第一千一百一十八条 收养关系解除后,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养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应当给付生活费。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而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养子女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抚养费。
生父母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生父母适当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抚养费;但是,因养父母虐待、遗弃养子女而解除收养关系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收养 第二节 收养的效力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条 有本法第一编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规定情形或者违反本编规定的收养行为无效。
无效的收养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抚养权问题何去何从?

产后抑郁症离婚后抚养权归属视具体情况而定。若产后抑郁症严重影响子女抚养,另一方有优势则抚养权判给对方;若产后抑郁症患者抚养子女更有利,则抚养权判给患者。...查看全文

抢走抚养权,家庭何去何从?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不会自动改变。要变更抚养权,需要双方签署协议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仅仅抢走孩子不会改变抚养权。离婚后,非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望权,另一方有协助义务。如果一方抢走孩子后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拥有抚养权的一方可以报警...查看全文

家庭破裂,抚养权何去何从?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争取需考虑孩子年龄、经济条件、照顾情况及生活环境。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离婚双方应签订书面协议并办理离婚登记。争取抚养权需收集证据,包括经济能力和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证据。思想品质也重要,影响下一代健康成长。综上,离婚抚...查看全文

家庭暴力与离婚:抚养权何去何从?

离婚后的子女抚养权归属问题,可先协商,如协商不成可诉诸法院。法院判决通常以"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原则为依据。对于想要子女的一方,协商即可;对于双方都想要子女的情况,法院判决依据哺乳期、孩子意见及对子女健康成长的利益综合考虑。如有家...查看全文

家庭暴力导致离婚,抚养权何去何从?

离婚后,孩子的归属权通常归女方,除非特殊情况。对于两周岁以下的孩子,法院一般判给女方,除非她有严重疾病或无抚养能力。对于两周岁以上的孩子,如果一方已做绝育手术,另一方有传染病或对孩子生活不利,孩子可能随外父母或祖父母生活。对于十周...查看全文

抚养费问题何去何从

被执行人的财产可以用来抵扣子女抚育费。如果财产被查封或扣押后,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义务,法院应拍卖该财产。如果不适合拍卖或双方同意不拍卖,法院可以委托单位变卖或自行变卖。对于国家禁止自由买卖的物品,应按规定价格收购。被执行人未按法律...查看全文

女人不忠,孩子抚养权何去何从?

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应由父母双方协商确定,无法达成协议时,法院将根据双方情况做出判决。对于10周岁以上的子女,应考虑他们的意见。此外,一方有过错并不一定会失去抚养权。...查看全文

家庭破裂,孩子抚养权何去何从?

法院在抚养权判决中,重视子女身心健康,综合考虑生育能力、经济收入、文化水平、工作性质、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两周岁以下的孩子通常判给母亲,但特殊情况下可能给父亲。已满8周岁的孩子,法院优先考虑孩子意愿。...查看全文

丈夫过世,家庭抚养权何去何从?

丈夫去世后孩子的抚养权归女方;如果父母都去世或无抚养能力,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抚养。法律依据为《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四条和第一千零七十五条。孩子不满两周岁一般随母方生活,但母方患有严重疾病、不尽抚养义务或其他原因无法抚养时,可随父方...查看全文

儿子七岁离异,抚养权何去何从?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应首先考虑孩子的意愿,其次根据父母的协商来安排。根据《民法典》和司法解释,法院会综合考虑子女的身心健康、父母的抚养能力和条件等因素来做出妥善解决。对于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由母亲抚养;对于两周岁以上十周岁以下的...查看全文

离婚后女方外遇,子女人抚养权何去何从?

本文讲述了一方有外遇离婚时,抚养权的归属问题。通常情况下,哺乳期的孩子会由女方抚养,但过了哺乳期的孩子,抚养权的归属会综合考虑双方的条件。此外,如果孩子年满八周岁,也会考虑孩子自己的意愿。对于离婚男方残疾的情况,如果孩子在两周岁以...查看全文

女方男方争取抚养权,孩子何去何从?

女方男方带走孩子时,抚养权归女方,男方无权带走。变更抚养权需通过协商或诉讼,法院根据最有利于孩子原则判决。违法带走孩子需公安机关处理,未经抚养方同意私自带走属违法行为。区分这两种情形难以认定。...查看全文

同居关系结束,孩子抚养权何去何从?

非婚生子女在父母解除同居关系时享有与婚生子女同样的权利,由双方协商抚养;协商不成,法院根据子女利益判决。哺乳期内一般由母方抚养,但父方条件好且母方同意可由父方抚养。限制民事行为能人需征求子女意见。未成年子女送养需征得另一方同意。非...查看全文

父母监护权遭剥夺,子女抚养权何去何从?

父母被剥夺监护权后,监护人的顺序为: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次是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但需得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的同意。...查看全文

女方再嫁生育两孩子,抚养权有何规定?

离婚后任何时间,若父母或其中一方的状况或抚养能力发生重大变化,都可以向法院申请变更子女的抚养权。关于儿童监护权的变更,一般需要双方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法院将会作出诉讼决定。若有一方愿意与另一方共同生活并具备赡养能力,那么10周...查看全文

再婚对方是否有孩子抚养权?再婚对抚养权有何影响?

离婚后抚养权的变更需满足条件,父母离婚不影响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哺乳期内子女随母亲抚养,哺乳期后抚养权争议需法院判决。双方需协商费用和期限,协议不成时由法院判决。...查看全文

女方再婚如何要回抚养权?

女方要回孩子抚养权,可以通过协商或起诉。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由母亲抚养,已满两周岁的子女抚养问题协商不成,由法院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应尊重其意愿。...查看全文

女方再婚如何要回抚养权?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可以通过协商或起诉解决。如果孩子不足两岁,则由母亲直接抚养。如果孩子超过两岁,父母无法达成协议,则由法院根据孩子最有利的原则判决。孩子超过八岁,应尊重其真实意愿。...查看全文

女方再婚如何要回抚养权?

离婚后,女方想要回抚养权可以通过协商或者起诉,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由母亲直接抚养,已满两周岁的子女双方协议不成可以由法院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时应尊重其真实意愿。...查看全文

离婚后,女方再嫁,可否索回抚养权?

离婚后变更抚养权的原则是对孩子成长有利。变更抚养权的情形包括:一方因疾病或伤残无力抚养子女,一方不履行抚养义务或有虐待行为,或子女愿意与另一方生活。...查看全文